三年级要求背诵古诗词注音修正版

标签:
育儿 |
分类: 名家名篇 |
1、《三字经•昔仲尼》
昔仲尼,师项橐(tuó),古圣贤,尚勤学。
从前,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七岁的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贤,尚不忘勤学,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shì),学且勤。
宋朝时赵中令——赵普,他官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了,天天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不因为自己已经当了高官,而忘记勤奋学习。
披蒲(pú)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西汉时的温舒。家贫无钱买书,把借来的书抄在蒲草上阅读。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们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
头悬梁,锥(zhuī)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晋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这样刻苦用功,都不是别人要求、教导的,全是自动自发奋发图强的。
如囊
晋朝时的车胤(yín),由于家中贫苦,无钱买油点灯读书,于是他就抓些萤火虫放在网袋中,利用一闪一闪的微弱萤光来读书。另外一位名叫孙康,每到夜晚时,就利用雪地上的反光来读书,他们家虽穷苦,并没有停止学习。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李密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他们为了工作谋生虽然身体劳苦,依然坚苦卓绝的求学,奋发向上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效法。
2、《幼学琼林•师生》
马融设绛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孔子居杏坛,贤人七十,弟子三千。
东汉的马融设帐招收门徒,前面教导弟子,后面却有歌女奏乐为伴;孔子在杏坛讲学,先后培养了三千多弟子,其中最著名的有七十二人。①绛帐,绛指大红色;帐,古代用布或纱围成的帐篷,于聚会宴乐。②杏坛,相传孔子周游讲学,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土台之上聚众授业。
称教馆曰设帐,又曰振铎;谦教馆曰糊口,又曰舌耕。
形容别人设立教馆讲学叫做“设帐”,又叫“振铎”;谦称自己设立教馆讲学叫做“糊口”,又叫“舌耕”。
师曰西宾,师席曰函(hán)丈;学曰家塾(shú),学俸(fèng)曰束脩(xiū)。
家里设私塾请的老师叫做“西宾”,教师的座席叫做“函丈”;在家里教学叫做“家塾”,给教师的学费叫做“束脩”。
桃李在公门,称人弟子之多;苜蓿长阑干,奉师饮食之薄。
“桃李在公门”,是形容老师教的学生多;“苜蓿长阑干”,是形容奉献给教师的俸禄少,饮食很差。①公门,指官府。②苜蓿,豆科牧草植物;阑干,即栏杆,表面意思指房子栏杆外长满苜蓿等杂草,即老师住处很久无人拜访。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比学生过于先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谓弟子优于师傅。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是用来形容学生强过先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用来形容弟子强过师傅。
未得及门,曰宫墙外望;称得秘授,曰衣钵真传。
还没有进入师门,叫做“宫墙外望”;已经得到师父的秘密传授,叫做得到“衣钵真传”。
人称杨震为关西夫子,世称贺循为当世儒宗。
杨震的学生多达数千人,可以和孔子相媲美,人们称他是“关西夫子”;贺循博览群籍,精通礼传,世人称他是“当世儒宗”。
负笈千里,苏章从师之殷;立雪程门,游杨敬师之至。
“负笈千里”,是形容苏章寻找老师的殷勤,“立雪程门”,是形容游酢和杨时对老师程颐的尊重。①笈,多用竹、藤编织,用以放置书籍、衣巾、药物等。②苏章,东汉扶风平陵(今属陕西咸阳西北)人。苏章年少博学,善作文。③程门立雪,北宋杨时和学友游酢向理学大家程颐求教的典故。时值隆冬,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与游酢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许久程颐醒来发现门外的杨时全身披雪,依然恭敬侍立。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弟子称师之善教,曰如坐春风之中;学业感师之造成,曰仰沾时雨之化。
学生称赞老师善于教导,就说像坐在感化万物的春风中一样;学业有成,感谢老师的教导,就说受到了符合时令的雨露的滋润和感化。
3、《幼学琼林•花木》
植物非一,故有万卉之名;谷种甚多,故有百谷之号。
植物并非只有一种,所以有“万卉”的名称。谷类也有很多种,所以称作“百谷”。
如茨如梁,谓禾稼之蕃;惟夭惟乔,谓草木之茂。
《诗经》说“如茨如梁”是形容庄稼长势茂盛,“惟夭惟乔”是指草木茂盛。①如茨如梁:即庄稼长得像屋顶桥梁一样高。形容长势茂盛。茨,盖屋的茅草。梁,桥梁。蕃:茂盛。夭:茂盛。乔:高。
莲乃花中君子,海棠花内神仙。
莲花高雅是花中的君子,海棠花超逸被称为花中神仙。
国色天香,乃牡丹之富贵;冰肌玉骨,乃梅萼之清奇。
国色天香”是说牡丹富贵艳丽。“冰肌玉骨”是形容梅花的清秀俊奇。
兰为王者之香,菊同隐逸之士。竹称君子,松号大夫。
兰花有王者之香,尊贵高雅。菊花如隐逸之士,孤傲高洁。竹子有“君子”之称,松有“大夫”之号。
萱草可忘忧,屈轶能指佞。
萱草又名“忘忧草”,可以使人忘却忧愁;屈轶别号“指佞草”,据说它能够指出佞人。①佞人,指惯于用花言巧语谄媚人。
筼 筜,竹之别号;木樨,桂之别名。
“筼筜”是竹子的代称,“木樨”是桂花的别号。
明日黄花,过时之物;岁寒松柏,有节之称。
黄菊花过了时令便萎谢了,故以“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松柏在严寒时依然苍翠,所以称有气节的人为“岁寒松柏”。
樗 栎乃无用之散材,楩 楠胜大用之良木。
樗栎是无用的树木,楩楠是能做栋梁的佳木。
玉版,笋之异号;蹲 鸱,芋之别名。
“玉版”是干笋的别名,“蹲鸱”是大芋的别名。
瓜田李下,事避嫌疑;秋菊春桃,时来迟早。
在瓜田中不要弯腰提鞋,李树下不要抬手整理帽子,以避免有偷瓜摘李之嫌疑。桃花二月开放,菊花九月开放,这是说时间有早有迟。
南枝先,北枝后,庾岭之梅;朔而生,望而落,尧阶蓂荚。
庾岭的梅花,南边枝条先开,北边枝条后开;生长于尧帝庭阶上的蓂荚,夏历初一开始生荚,十五后开始落荚。
苾 刍背阴向阳,比僧人之有德;木槿朝开暮落,比荣华之不长。
苾刍这种植物背阴向阳,比喻僧人一心向佛有德行;木槿的花早晨开放晚上凋谢,比喻荣华富贵不会长久。
芒刺在背,言恐惧不安;熏莸异气,犹贤否有别。
“芒刺在背”是说心里极度的恐惧不安;熏草香、莸草臭,二者气味绝不相同,如同贤人、恶人之差别。①芒:草尖。刺:荆棘。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道旁苦李,为人所弃。
桃李虽然不会说话,人们喜爱它们的花与果实,来往不绝,树下自然踩出小路;若是苦李,即使生在路旁,也会为人所摒弃。
老人娶少妇,曰枯杨生稊;国家进多贤,曰拔茅连茹。
年老的男人娶年轻的少妇叫枯杨生稊。国家进用贤才,多多益善,就像拔茅草连根带起一样。①稊:杨柳生出的嫩芽。茹:植物的根部。
蒲柳之姿,未秋先槁;姜桂之性,愈老愈辛。
蒲柳的姿容,未到秋天便已枯槁;姜桂的性质是愈老味道愈辣。①蒲柳:水杨树。
王者之兵,势如破竹;七雄之国,地若瓜分。
行王道之师摧敌势如破竹,战国时期中原地区被七雄所瓜分。①势如破竹:形容作战或工作极其顺利。七雄:战国时七个国家,秦、楚、燕、韩、赵、魏、齐。
苻坚望阵,疑草木皆是晋兵;索靖知亡,叹铜驼会在荆 棘。
前秦淝水之战苻坚大败,远望风吹草动,都以为是晋兵。西晋末年,索靖预测晋朝将亡,指着洛阳宫殿前的铜驼,叹息道,日后恐怕要在荆棘丛中见到了。①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②
王佑知子必贵,手植三槐;窦 钧五子齐荣,人称五桂。
宋代王佑知道子孙将来一定显贵,预先在庭院中种下三棵槐树;五代时窦钧有五个儿子皆显贵,世人称为五桂。
鉏 麑触槐,不忍贼民之主;越王尝蓼,必欲复吴之仇。
鉏麑不忍心杀害忠臣,又不敢违抗命令,就自己头撞槐树而死;越王卧薪尝苦蓼,必定要报吴国之仇。①鉏麑,春秋时期晋灵公派鉏麑去杀掉劝谏的赵宣子,鉏麑说:“杀了为民做主的人不忠,违背君王的命令不信,不如去死。”于是在槐树上撞死了。②蓼,生长在水边或水中的草本植物,叶味辛辣。越王勾践吃苦蓼以磨砺自己意志。与之有关成语:卧薪尝胆。
修母画荻以教子,谁不称贤;廉颇负荆以请罪,善能悔过。
欧阳修的母亲以荻杆当笔,教子读书写字,世人都称赞她是个贤德的母亲;廉颇背负荆条向蔺相如请罪,知错并善于改正。①荻,芦苇。
弥子瑕常恃宠,将余桃以啖君;秦商鞅欲行令,使徙木以立信。
弥子瑕依仗卫灵公之宠爱,把咬过的桃子给卫灵公吃;秦国的商鞅为推行变法,让人搬木头而给赏金,以建立威信。①弥子瑕:卫灵公的宠臣,曾将自己吃过的甜桃给卫灵公吃,卫灵公说:“真是忠心啊,忘记了自己曾经吃过。”后失宠,卫灵公说:“曾经将吃剩的桃子给我吃,没有比这更不敬的了。”
王戎卖李钻核,不胜鄙吝;成王剪桐封弟,因无戏言。
王戎卖李子之前,先在李核上钻洞,防止他人得到种子,这种做法实在鄙吝。周成王剪桐叶分封弟弟叔虞,后来因为天子不可有戏言,叔虞就被封为唐侯。①典故“桐叶封弟”,周成王与弟叔虞一起玩,将桐树叶削成玉玺的形状,戏言说:“我封你为诸侯。”周公说:“君子无戏言。”于是周成王就封叔虞为唐侯。
齐景公以二桃杀三士,杨再思谓莲花似六郎。
齐景公借助晏子的计谋用两个桃子就使三位壮士自杀身亡;杨再思阿谀谄媚,吹捧张宗昌,说,不是六郎像莲花,而是莲花像六郎。①二桃杀三士:春秋时,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人以勇力侍奉齐景公,因恃宠而骄,宰相晏婴建议景公除去三人,于是设宴请景公赐二桃于三人,论功食桃。公孙接和田开疆各自讲述了自己的功劳,把桃子拿走。实际上古冶子的功劳更大,两人终于自愧弗如,让出桃子而自杀。古冶子认为自己独活是不仁、不义、无勇,也自杀身死。②唐朝张宗昌小名六郎,很受武则天宠爱。杨再思担任内史,极力巴结张宗昌,有人赞美张宗昌说:“六郎似莲花。”杨说:“非也,是莲花似六郎。”
倒啖蔗,渐入佳境;蒸哀梨,大失本真。
倒吃甘蔗指渐入佳境;把哀梨拿来一蒸,便失去真味。①南京有哀姓人家的梨非常大,味道很美,入口即消,若蒸而食之,则失真味。
煮豆燃萁,比兄残弟;砍竹遮笋,弃旧怜新。
煮豆燃萁比喻骨肉自相残杀;抛弃旧爱去结交新欢,就称作“砍竹遮笋”。
元素致江陵之柑,吴刚伐月中之桂。
董元素有仙术,能把江陵的柑橘搬至长安的宫殿中。吴刚被天帝惩罚,罚他砍伐月中的桂树,却怎么砍也砍不倒。①董元素,唐朝人,会法术。一日夜间,唐宣宗曾要他弄来江南的柑橘。董元素放了一个盒子在御榻前,一会儿,有微风吹入,董元素打开盒子,里面装满了柑橘,皇帝尝了,觉得味道不错。
捐资济贫,当效尧夫之助麦;以物申敬,聊效野人之献芹。
捐资财救济贫困,应当学范尧夫把一船的麦子送给石曼卿;以物品馈赠他人,就自谦仿效山野之民献芹菜以表敬意。①宋范仲淹之子尧夫去东吴取租,路遇石曼卿三件丧事未办,就把麦子给了石,回来后和范仲淹提起此事,与范仲淹不谋而合。②相传古代有个人自觉老水芹美味,便在乡里的富豪面前称道。富豪听言尝了以后,既觉难吃又腹疼不已。大家都讥笑这个人,他自己也感到很惭愧。
冒雨剪韭,郭林宗款友情殷;踏雪寻梅,孟浩然自娱兴雅。
汉代郭林宗殷切款待友人,亲自冒雨去菜园剪韭菜;唐代孟浩然诗怀旷达,踏雪寻梅自我娱乐雅兴不凡。
商太戊能修德,祥桑自死;寇莱公有深仁,枯竹复生。
商代太戊修行德政,作祸的祥桑便自己枯死。寇准仁德深厚,插下的枯竹又长出嫩芽。①商朝第十代王太戊即位后,有祥桑树生长,七天后就合抱不过来。传说祥桑树是对施政者的警告。太戊于是实行德政,三天后祥桑树就死了。②宋代寇准被封莱国公,后被贬为雷州司户参军,逾年而卒。归葬西京时,经过荆南公安,县人设祭哭于路,折竹插地挂纸钱,枯竹竟生出笋来。
王母蟠桃,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子,故人借以祝寿诞;
西王母的蟠桃,每三千年开一次花,三千年结一次果,故而人们借用桃子来祝寿;
上古大椿,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故人托以比严君。
上古有大椿树八千年才算一春,八千年才算一秋,所以人们借它来比喻自己的父亲长寿。①严君:指父亲。
去稂 莠,正以植嘉禾;沃枝叶,不如培根本。
稂莠是害草,去稂莠以使禾苗更茂盛;植物以根为本,与其使枝叶肥美,不如培育根本。社会上的恶人好比路上的杂草,应当剔除干净。①成语:“良莠不齐”,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世路之蓁芜当剔,人心之茅塞须开。
世人愚昧无知,如同茅草塞住心灵,必须使它通畅才好。①成语“茅塞顿开”,
4、《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①,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②,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③于东海。
译文: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①柘树,桑树的一种。②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③湮:填塞。
5、《大禹治水》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①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②杀鲧于羽③郊。鲧复④生禹,帝乃命禹卒布⑤土以定九州⑥岛。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⑦四日,复往治水。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⑧,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⑨作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译文:大水漫上天际,鲧盗取了天帝的息壤来堵塞洪水,违抗了天帝的命令。天帝让祝融在羽山近郊杀死鲧。鲧腹中生出了禹,天帝就命令禹率部下铺填土壤平治洪水来安定九州。
注释:①息壤,一种神土,能够长生不息。②祝融,古代传说中的火神。③羽山,一说位于江苏东海县,相传大禹在此治水。《山海经》中记载“又东三百五百里,曰羽山,其下多水,其上多雨,无草木,多蝮虫”。④复,通“腹”。
6、《万世师表》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太史公曰:
译文:太史公说:《诗》中有这样的话:“像高山一般令人瞻仰,像大道一般让人遵循。”虽然我不能达到这种境地,但是心里却向往着他。我读孔子的著作,可以想见到他的为人。到了鲁地,参观了孔子的庙堂、车辆、衣服、礼器,目睹了读书的学生们按时到孔子旧宅中演习礼仪的情景。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徘徊留恋不愿离去。自古以来,天下的君王直到贤人也够多的了,当活着的时候都显贵荣耀,可是一死什么也就没有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他的名声和学说已经传了十几,读书的人仍然崇他为宗师。从天子王侯一直到全国谈六艺的人,都把孔子的学说来做为判断衡的最高准则,可以说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7、《孟子》节选
景春①曰:“公孙衍②、张仪③,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④。”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⑤;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注释:①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②公孙衍:著名的说客。③张仪:纵横家。④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⑤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做成年,行加冠礼,父亲开导他。(6)广居、正位、大道: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
8、《孟子格言》节选《孟子》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译文:孟子说:“百姓最为重要,国家其次,国君为轻。所以,得到民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欢心的做国君,得到国君欢心的做大夫。国君危害到土神谷神——国家,就改立国君。祭品丰盛,祭品洁净,祭扫按时举行,但仍然遭受旱灾水灾,那就
9、《晏子》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晏子被派遣到楚国。楚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消息,便对侍臣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辞令的人,将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在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这人是干什么的?’我们就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又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回答说:‘犯了偷窃的罪。’”
晏子到了,楚王赏赐晏子喝酒。当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从楚王面前走过。楚王说:“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都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长在淮河以南结出的果实就是橘,长在淮河以北就是酸枳,(橘和枳)它们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果实味道却完全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盗,来到楚国就偷盗,难道楚国的水土会使人民善盗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是自讨没趣了。”
10、《晏子春秋》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译文:齐景公对晏子说:“从前我们前代的君主桓公用五百里的土地人口授予管仲,(他)接受了并没有推辞,你推辞不接受是为什么呢?”晏子回答说:“我听人这样说,圣明的人考虑多了,也难免会有失误。愚蠢的人经过多次考虑,也有可取之处。想来这是管仲的错,是我的对吧?因此再次拜谢而不能接。”
11、《临终诗》节选自《古文苑》四
言多令事败,器漏苦不密。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
涓涓江汉流,天窗通冥窒。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
靡辞无忠诚,花繁竟不实。人有两三心,安能合为一。
三人成市虎,浸渍解胶漆。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
12、《与曹公论盛孝章书》节选
《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执,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民所共称叹。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之术,实须得贤。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故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邹衍自齐往。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斯义也。因表不悉。
译文
《春秋传》里说:“诸侯之间有相互并吞的,齐桓公没有加以救援,自己感到是一种羞耻。”盛孝章确实是当今男子中的豪杰,天下一些善于言谈议论的人,常要依靠他来宣扬自己的名声,而他本人却不能避免被囚禁,生命朝不保夕,那么孔子就不应该谈论朋友好坏的问题,也无怪朱穆所以要写他的《绝交论》了。您如果能赶快派遣一个使者,再带上一封短信,就可以把孝章招来,而交友之道也可以发扬光大了。
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说前辈的坏话,或许有人会对孝章加以讥讽评论。总的说来孝章是一个盛名天下、为天下人所称赏赞美的人。燕君购买骏马的尸骨,不是要它在道路上奔驰,而是通过它来招致千里马。我想您正在拯救和恢复汉朝王室,使将要覆灭的政权重新安定下来。天下要安定,关键在于得到贤才。珠玉不生脚,却能够到人的身边来,就是因为有人喜欢它们,贤士们生了脚却不来,是君王不求贤的缘故。燕昭王筑了黄金台来尊崇郭隗,郭隗虽然是一个才能不高的人,但却得到厚待,终竟能传播明主的诚心,所以乐毅从魏国前去,剧辛从赵国前去,邹衍从齐国前去。假如当初郭隗处于困苦危急之中,昭王不去帮助他,正像落水将要淹死的时候不去援救他,那么其他贤士也都将远走高飞,没有肯到北方燕国来的人了。上面所说的一些事情,本来就是您所熟悉的,而我还是要再说一下,无非是想提请您对交友之道加以重视罢了。实在不能详尽地表达我的意思。
13、《秋浦歌》唐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1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二)》唐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15、《晚春》唐
早树知春不久归,
16、《相思》唐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7、《劝学》唐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18、《画眉鸟》宋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闯自在啼。
19.《稚子弄冰》南宋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20.《兰溪棹歌》唐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21.《长安遇冯著》唐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扬扬燕新乳。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22.《春日偶成》北宋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24.《登泰山日观峰》宋
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金熔。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
正视刺我目,攒集如剑锋。照曜万物兴,磨灭万物凶。
草木既无命,必闻石间松。当时一避雨,安得大夫封。
人而苟不遇,抱简诵六龙。
25.《登泰山》明
志欲小天下,特来登泰山。仰观绝顶上,犹有白云还。
26.《菩萨蛮》唐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梯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27.《春思》唐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28.《从军行》唐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29.《山中问答》唐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30.《客中行》唐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