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研究
(2009-09-02 10:21:35)
标签:
财经理财投资投资公司财务财智股票管理商业头脑房产房地产研究报 |
分类: 笃道研究分析报告 |
一、房地产公司分类
1、
2、
3、开发类地产公司。以开发出售为主,自己不持有物业,或只持有极少部分物业。代表公司有万科、金地集团、华发股份、荣盛发展、滨江集团、新湖中宝、华远地产、首开股份、苏宁环球、泛海建设、栖霞建设、保利地产、亿城股份、万通地产、天房发展、上实发展等大多数公司。
二、 不同类别公司的盈利模式及投资方式
1、纯商业地产公司。租金来源稳定,盈利波动小,物业重估空间大,
在资产重估和通胀下的优先选择。不足之处在于投资回收期长,成长性
2、商业/旅游+开发。有效做到现金流的平衡,成长与稳定的平衡,从长远来看,这是城市化进行到一定程度后地产行业的发展趋势。不足之处在于大规模的商业物业开发占用大量资源,稳定与成长皆不突出。
3、开发类。可分为普通住宅开发、高档住宅开发、商业物业开发三小类,
|
快周转,供求关系定价 |
慢周转。成本加成定价 |
比较长时间内价量齐降 |
现金流安全,毛利率损伤严重,但可存活下来,扩大市场份额 |
维护毛利率,但现金流困难那,最终被迫大幅降价,现金流也难以维持 |
房价和销售短期下跌后快速反弹 |
毛利率受到损害,低价处理资源,毛利率受到影响 |
公司资源价值很快得到恢复,业绩最大化,毛利率维持高位 |
房价长期稳定,销售稳定 |
毛利稳定,周转速度能稳定提高公司规模 |
毛利率高,周转速度受到限制,规模受到限制 |
房价和销售短期上涨后快速回落 |
充分享受高毛利率,并能不断补充低成本产品 |
错过景气高点,资源价值贬损,公司业绩受到极大伤害 |
在较长时间内价量齐升 |
高毛利,高周转,高成长 |
静态追求单位盈利,增长速度受到限制,缺乏充足现金回流补充资源 |
间灵活选择,周转慢,但利润高。在价格机制上,我们把开发类的分为快周转供求关系定价和慢周转成本加成关系定价两种模式,在不同的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下不同模式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三、公司治理结构对盈利及成长的影响
我们把地产公司的大股东股权比例划分为>40%,30%—40%,<30%三个区间,分别代表绝对控股,适度控股和相对控股,股东性质分为国有、民营和外资。分别分析代表性公司在过去5年内总资产、净资产、每股盈利的增长倍数(每股盈利以最新股本除以每年净利润,考虑到地产行业的周期性特征,使用04年基期的EPS与04-08五年间的平均值比较),以及上市以来的净融资额(总融资额-总派现额)。
通过比较发现,最近五年中,开发类大幅跑赢开发+商业类,而开发+商业类大幅跑赢单纯的商业类,商业地产由于其稳定性的特征,资产规模扩张不大,但资产重估空间巨大。从治理结构方面来看,国有相对控股和民营绝对控股的成长速度是最快的,而民营相对控股和国有适度控股、国有绝对控股、外资控股扩张速度都较慢。其原因我们从净融资额规模上或许可以发现端倪,国有相对控股经常发生管理层控制,对再融资稀释股权往往无能为力,而国有招牌却能为再融资铺路。而国有绝对控股会让公司官僚行政化,适度控股会责权混乱、控制权保护等情况。不过国有绝对控股其股权有巨大的稀释空间,一旦释放其潜力巨大,如保利地产。而民营绝对控股所有人财富增值目的,股权稀释空间等因素可以促进规模快速扩张。从净融资额来看,保招万金及金融街、张江高科等规模扩张很快的企业,无一不是用再融资砸出来的。
四、 重点公司
由于城市化进程和区域发展的缘故,目前房地产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广东、上海、北京、浙江几个省市,随着这些区域的土地越来越稀缺,未来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增长将发生在二三线城市,综合分析,未来五年重点看好荣盛发展、华发股份、滨江集团、天房发展、招商地产、金地集团,对重组和资产注入股,看好新湖中宝、苏宁环球、华侨城、首开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