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久海画:红梅》
来源:
梅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宋健军 通讯员钟宇鸣)记者从昨日上午召开的市五届人大十次会议上获悉,经过为时四年的广泛讨论、专家提炼和深入研讨,由市政府提请将“梅州人精神”定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报告获得常委会通过。至此,备受我市社会各界关注的“梅州人精神”得到确定。
据了解,从2004年3月开始,梅州市组织开展了“梅州人精神”大讨论活动,经历了广泛讨论、专家学者提炼、深入研讨三个阶段,在全市人民和外地梅州籍人士中引起强烈反响,共收到征文和意见稿91篇。经过层层探讨、几易其稿,专家学者们赞同认可“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梅州人精神”,认为该精神具有四方面特点。一是现实性。首先是“苦寒”体现了梅州人的吃苦精神。梅州人多次大迁徙、谋生创业,靠的都是吃苦耐劳精神;而梅州目前仍较落后,要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彰显后发优势、实现绿色崛起”目标,更需要发扬吃苦的“梅花”精神。其次是“花香”寓意成功。近年来,我市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不懈实施“四个梅州”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这正吻合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寓意。二是具有广泛性。“梅花香自苦寒来”寓意梅州客家人坚韧不拔、艰苦奋斗、勤劳俭朴、崇文重教、奋发进取等精神。如“崇文重教”表现的是客家人重视教育、客家学子刻苦读书,而“梅花香自苦寒来”则正好常被读书人引以自勉。三是个性化。梅州素喜栽梅、梅州人爱梅,梅州的地方、山水、人名多以梅命名,现今梅州又以梅花为市花,梅花可谓充分体现梅州地方特色,与梅州历史渊源相吻合。四是形象化。梅花喜冷中发香,而梅州人也善于在逆境中奋斗、在困苦中创业,梅州人性格可谓似梅。
常委会认为,把“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梅州人精神”的表述,不论是对梅州历史和现实精神层面的概括,还是对梅州未来发展所需要的精神动力的表述,都是恰当的、适应的,同意把“梅花香自苦寒来”定为“梅州人精神”。常委会要求,各级政府要认真、广泛宣传“梅州人精神”,用“梅花香自苦寒来”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鼓舞梅州人民,坚定梅州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希望全市人民发扬“梅州人精神”,艰苦奋斗、勇于进取、开拓创新,为我市深入实施“四个梅州”发展战略,彰显后发优势、实现绿色崛起而不懈奋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