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艳 实习记者 阿依努尔
依据教育部新制定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小学五年级就要开始接受青春发育期性知识教育,这一消息经乌鲁木齐当地媒体报道后,在学生、教师和家长中间引起不小的争议。
许多家长并不掩饰对这门旨在培养青少年健康性观念的课存在着五花八门的担忧,而最大的担忧当属“性教育会不会变相为‘性’鼓励”。这看似“杞人之忧”的背后却透露着当前未成年人性教育缺失的根本困境——社会整体心理层面对小学生性教育之初衷的无知,以及人们对“性”欲说还羞的禁闭态度。
http://www.qzwb.com/gb/img/attachement/jpg/site2/20090209/00219b6671030afa585b08.jpg
2006年4月11日,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大街小学六年级一班的学生在上性教育课。日前,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大街小学开设性教育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安排不同的性教育内容,让孩子们适时了解性知识。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性教育进小学:一石激起千层浪
乌鲁木齐当地媒体的报道《性教育将走进小学五年级课堂》在乌鲁木齐各界激起千层浪,人们对性教育走进课堂各说纷纭。
家住乌鲁木齐市的努尔古丽女士的女儿已经上五年级了,她告诉记者:“现在的孩子是越来越早熟了,对于‘性’的好奇心也很大,让孩子及早懂得必要的性知识,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新疆财经大学教师张玉玲也认为,尽管现在孩子身体发育早,但并不代表他们对性以及身体性征的辨别能力和认知能力就高,学校适时开展性教育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过,有赞同也有反对。一些家长担心,性教育会不会“适得其反”?“如果孩子本身能安全地度过青春期,但因为接受性教育反而对性产生好奇,萌生冲动,那不是弄巧成拙吗?”,在乌鲁木齐某机关工作的张女士觉得“这事儿还得慎之又慎”。
http://www.qzwb.com/gb/img/attachement/jpg/site2/20090209/00219b6671030afa586509.jpg
资料图片
和张女士有类似担忧的家长李红艳女士说:“从小学高年级就开始性教育,可能太早了,过早的性教育也许加重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再通过其他课外的渠道去了解那些东西,这样接触到有害的、不健康信息的机会反而更大,兴许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更大。”
据乌鲁木齐市教育局介绍,乌鲁木齐市的小学生平均每周要上一节健康卫生课。一些老师反映这个课程量其实“不算多”、也基本上是“走走形式”,因为没有专业老师,很多课堂上学生的问题基本上“不好说”或者“说不明白”。乌鲁木齐市某小学从事多年健康教育的阿老师表示,大氛围里,学生、老师以及学校还是不太重视这门课,而且受软硬件设施的限制,名副其实的性教育课程还是不容易实现的。
防堵“性”好奇?生成“性”免疫?
http://www.qzwb.com/gb/img/attachement/jpg/site2/20090209/00219b6671030afa586f0a.jpg
记者采访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接受采访的人,尤其是家长以及部分老师觉得性教育课程主要的目的就是使得“孩子远离性”,不要让孩子对性产生好奇,最好是对性有“免疫能力”。
新疆实验中学的一位家长说,“我们在家很注意孩子的阅读物,电视、网络、书籍有性内容的,我们都尽量地禁止,但是感觉好像孩子的好奇心更大了。”
新疆华龙青少年成长研究中心负责人程秋杰介绍,进入她的“魔鬼学校”的问题少年中有相当部分是“在性上出问题的”,“一些女孩子怀着孩子来学校,有的还有过多次堕胎的经历,他们多是在性上没有正确的认识,也不懂安全措施,最后对身心造成伤害。”
程秋杰说,这些孩子在性上的问题主要还是源于社会对性大体上仍是遮遮掩掩的态度,学校、家长主要还是采取将孩子和性隔离开来的方式应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对性的好奇。家长所认为要远离的“性”其实是专指不健康的性观念以及过早的性行为。
因此,有网友认为性教育难免就陷入了相当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性教育通过系统的教学过程培养孩子健康的性观念、传播正确的性知识;另一方面,课堂上又不得不去接触到这样那样的性信息,“如果免疫针打过量了,自然也就中了相对应的毒”。
http://www.qzwb.com/gb/img/attachement/jpg/site2/20090209/00219b6671030afa58820b.jpg
资料图片
这样一来,一些学校和家庭索性对“性教育”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和态度。新疆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小学部学生阿依嘉妮告诉记者:“每周一节的生理卫生课,老师主要还是讲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对于生理健康的内容基本上就是学生自己看书,老师都不讲的。”
乌鲁木齐熙康心理咨询部主任高明学说:“不了解性教育的宗旨,自然不明白如何正确地开展性教育、如何把握性教育的时间和内容以及形式,而且周遭的成长环境也不利于孩子后天习得正确的性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