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qzwb.com/dzb/dzb_zb/img/attachement/jpg/site2/20090118/00219b6282200adcda650b.jpg
陈瑞统
http://www.qzwb.com/dzb/dzb_zb/img/attachement/jpg/site2/20090118/00219b6282200adcda650c.jpg
活动现场
寒假开始了,面对1300多名中学生
泉州市教育局泉州晚报社主办
□早报记者黄墩良吴丽娇
石勇实习生薛园园文/图
寒假做些什么?答案千万种。在冬日的阳光下,捧着一本经典名著品读,让古今中外在文字中跳跃,让快乐的假期中多些书香味,是件多么惬意的事情。
由泉州市教育局主办的泉州市中学生“读书与人生”报告会,昨日上午在泉州影剧院举行,市区1300多名中学生聚在一起,度过了假期特有意义的一天。泉州市教育局局长郑文伟与泉州知名作家陈瑞统先生共同推荐,在寒假里学生应多读一些经典名著。
据悉,目前,全市的学生基本放假了。通宵上网、歌厅K歌,抑或天天睡懒觉,这些不是很健康的假期生活方式,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那么,一个有意义的健康假期如何安排?“读书与人生”报告会对此作出了回答。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泉州市文联副主席、泉州市知名作家陈瑞统先生出席了报告会,并与学生们交流了自己的读书体会和经历。陈老认为,读书能提供智力支撑,通过读书,可以提升自己。陈老还介绍了自己的一些读书方法和经验,并希望全市学生能与书为伴,终生学习,多读一些经典名著。
“没有书,历史会喑默,文学会失音,科学会瘫痪,思想会停滞。”泉州市教育局局长郑文伟希望学生们能好好利用假期,克服浮躁,以宁静的心态享受读书的乐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阅读经典,让书籍成为自己的终生伴侣。
教育局长:反对功利性读书
寒假是让学生休养生息、调整心态的假期,反对学生自己还去上什么补习班。
学生可以多阅读经典,接近自然,建议多读些唐诗宋词。很多唐诗宋词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观察,细致入微,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多读这些经典,可以少些功利心态。
郑文伟局长建议学生利用假期的时间,多走访亲戚。春节在中国是个非常有历史内涵和文化内涵的节日。走亲访友,体验民俗风情之际,也是敬老尊贤的一种体现。
反对带着功利的心态去读书。有的大学生学了很多知识,但不会融会贯通,没有能力使用知识,就成了“有脚的书柜”。现在教育部门就致力于改变这种现象,力求让教育大众化,力求让学生会读会用。其实,读书并不轻松,想读点书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但要从读书的过程中体会乐趣,不仅知识增多了,本领增强了,还可以让心胸宽广,性情得到陶冶,这才是读书最本质的东西。
读书,若只当成一种功利性行为,只为升学而读书,就毫无乐趣可言,会产生厌读的情况。
郑文伟
作家:四种方法提效率
书籍数不胜数,知识浩如烟海,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读更多的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陈瑞统先生以自己五十多年的读书经历,介绍了几种方法:
1.酿蜜法:要广学博采,多积累一些知识,钻进书本中,也要能走出来,懂得运用。
2.有无法:书籍中有的会告诉你哪些是知识,哪些是道理,但有时候,你自己要懂得去领悟,在“无”的基础上,感悟出新的道理。
3.“三到”法:眼到、口到、心到。即看书的时候,口中要反复吟诵,心里还要同时思考,从中领悟作家写作的高妙之处。
4.厚薄法:把厚的书籍读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吸收书的营养,扩充自己的知识。
陈老说,读名家散文有很多好处。这些书籍营养丰富,自己就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不仅课堂的书要学好,也要积极融入社会。社会也是本书,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融入社会生活,可以知道很多细节和片段,才有内容可写。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要想着一下子就读很多书,可以有计划地读书,比如一个月读三本好书,日积月累,就可以学到很多了。
http://www.qzwb.com/dzb/dzb_zb/img/attachement/jpg/site2/20090118/00219b6282200adcda650d.jpg
报告会结束后,泉州市学生记者团的10多名小记者将郑文伟局长与陈瑞统先生“围住”,与他们零距离接触。
□先易后难择名著
小记者:中学生该选择哪些方面的书来读呢?
陈瑞统:除了学校里面的功课外,学生们可在业余时间读一些有益的书。但有益的书要因人而异,除了中学课本制定的参考书目外,还可以选择一两本先看,若还剩时间再继续读书,要记住先易后难的原则。比如:中外的经典名篇,朱自清作品的篇幅比较短,鲁迅的精选作品可读性强。另外,读书也不能“唯功利”,无论何时何地,书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很有价值的,都是一笔财富。
□课内课外不冲突
小记者:语文老师要求博览群书,而其他科目老师反对把过多的时间放在读书上,您怎么看?
郑文伟:借鉴卢梭读书的办法。现在中学生课业负担比较重,但阅读课内与课外的书并不冲突。知识是需要宽基础,在此基础上才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有时两种知识看似没关系,其实有些东西是相通的。如果你想读懂小说《战争与和平》,不了解18世纪西方世界的历史背景,就很枯燥,也很难理解。
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提倡大家多读点书,此外要注意学习效率,各个科目可以相互交叉,做半个小时数学题,看一下文学作品,紧张的神经得到放松,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选读精华助吸收
小记者:中学生对中国名著的理解有困难,请问有没有一些小窍门呢?
陈瑞统:选读!选名著的精华部分来读,看文学作品中是用什么样的语言、手法来描述人物心理等。对于像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荷塘月色》,不妨多读两遍,精细品读,看朱自清想要表达哪些情感,通过什么手法刻画了细腻的感情。要善于吸取智慧营养,其实,现在很多名家就是吸收前辈作家文学作品的营养而有所成就的。
小记者采访郑文伟(左一)、陈瑞统(左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