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居藏寨游记(二)

格桑拉姆的家就在路边,是一座四层建筑。一层是牲口棚,二层是天井、库房、厨房、饭厅,三层是客厅、居室,四层是个小碉楼形状的经堂。甲居的民宅基本都是这种布局。

格桑拉姆在家中排行老八,最小,芳龄21,至今未婚。家中其他人都去了哪里不得而知,只见到她的老母亲在门厅迎候我们。

在甲居几乎家家户户都做旅游接待,这是十年前开始的一场大变革。以前的甲居藏民世世代代都是以放牧种地为生,汹涌的商潮使得盛产美女的丹巴成为歌舞、娱乐、宾馆招募重点地区,短短数年丹巴美女就几乎消失了。丹巴美女的回归应该归功于旅游的发展,家有美女是吸引游客到访的王牌,一些不愿做异乡游子的美女就在家乡做导游,请游客到家中做客。能歌善舞的更受游客欢迎。当然要收些银两,客人好像都不计较,有吃的、喝的,又表演歌舞,还可以互动。家中所有的地方你都可以看个够,还可以体验一下藏式茅厕。值。

格桑拉姆家的门厅有不少摄影家寄来的照片,看来是很受欢迎的藏居旅游点。不过这天格桑拉姆的母亲好像有病在身,面容是那种砖头红的颜色,难受的蹲坐在天井。真不忍心再打扰下去,我便独自往寻路到村子里去逛。

雨还是淅淅沥沥的下,云雾缠绕在甲居的上空不肯散去。远处就看不到啦,沿着上山的路看看近处的景色吧。

甲居被群山环抱,藏民也会耕田,寨子里有不少依山就势的梯田,精耕细作不亚于大寨梯田。

云雾渐渐向上升腾,寨子全貌也逐渐清晰。

这是牲口圈,空空荡荡,大概都跑到山林中去了。

有人形容四层的经楼像个四脚朝天的的板凳,很形象。如果没有参观过会把三层的茅厕当成阳台吧。

村中的路是柏油路面,尽管下雨,但是脚不沾泥。比内地好多农村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强多啦。

甲居民宅的大门盘龙柱和居室的窗户精雕细刻,堪称工艺品。估计建这栋小楼其中雕工和画工要耗去一半的工时。

走到这户人家门口居然跑出个小美女,赶紧抓拍。刚拍了一张,小美女扭头就跑。情急之下掏出糖果,又掏出票子想哄小美女回来,可又不会藏语,一使劲竟喊了句“扎西得来”。小美女还是一溜烟没了踪影。

(未完,请期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