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太行山之南 络丝潭傍上“大款”红旗渠

红旗渠风景区门票设计成邮资80分的明信片,端详了一下,票价61元,这1元零头估计是保险费。门票是包括青年洞、络丝潭、纪念馆(分水苑)3个景点的通票,有些疑惑,青年洞、纪念馆是红旗渠重点工程,这络丝潭与红旗渠有何相干?前往络丝潭游览后有了一番猜测。红旗渠经周恩来总理宣传后名声大振,后又带上AAAA级景区桂冠,游人如织,财源广进。络丝潭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景点傍上如雷贯耳的红旗渠当然是背靠大树好乘凉。二来是络丝潭处于漳河之上,是河南林县与河北涉县的界河,但是历史上涉县一直隶属于河南管辖,解放后才划归河北省,涉县与河对岸的林县往来密切,可以说是一衣带水情同手足,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总得拉兄弟一把吧。景点就任由你林县老大支配吧,秋后别忘了给小弟分点红利就成。

发源于山西的浊漳河和发源于河北的清漳河在络丝潭这里交汇为漳河,在两条河流数万年的冲击下,在坚硬的岩石上捣出一个深潭,又鬼斧神工般的把巍巍太行劈为两半。据说丰水时节,河水从峡谷断崖上飞泻成瀑,如白马玉龙,咆哮翻卷,坠入水深百米的络丝潭,声若雷鸣,蔚为壮观。峡谷之上架一铁索桥,连通冀豫两省,名曰天桥,古称“天桥断”。人行桥上,宛如九霄步云,侧观飞流狂涛,俯看深涧幽潭,彩虹飞挂,情趣无限,万仞绝壁在两侧精心呵护着深涧中的一潭碧水,形成惊险却又和谐的美景。不过我们来的时候是枯水期,并没有见到断崖飞瀑的壮观景色,但是绿潭深幽,红岩层叠,瀑布高挂,一桥飞架,景致甚好。
络丝潭过去却是冀豫山民的交通要道,人们或攀援或涉涧,常有堕入深渊丧命者。清嘉庆十二年,络丝潭两侧十几个村公议,捐粮建桥。民工们冒着排空浊浪,悬空凿石,在两岸岩石上悬挂绳索,修成绳索桥供行人攀援往来。解放后,在人民政府协调领导下,两岸人民把麻绳换成多股铁丝绳,并铺上两米宽的柏木板改建为铁索悬桥。2000年经红旗渠管理委员会投资维修一新,方便了行人的往来和游客的参观。 
滴水穿石,以柔克刚,漳河水就是这样劈开了太行山坚硬的岩石。


虽然是枯水期,依然可以看到岩壁上的小型飞瀑。
顺漳河向下游望去,对面就是红旗渠青年洞那座山,相距一公里多吧。
络丝潭“天桥断”依然有两岸居民往来通行。
络丝潭景区的亭、碑、护栏、浮桥、旋梯都是红旗渠投资修建。
对面断崖上是浊漳河河道,右侧是清漳河涵洞,悬崖下便是络丝潭。丰水期两条河水灌满河道,撼天动地的断崖飞瀑景观就在这里形成,类似黄河壶口瀑布。
对面河南地界幽暗的山洞叫“神龟洞”,洞高20米,是被河水掏空的,有浮桥连接对岸。
太行山曾经是海底的证据。
亭子边上的红色金属旋梯方便上下,与景色不大协调,但是坚固安全。

河北涉县地界上象征性的修建了一座大门,一个石碑。无人管理,免收门票。
络丝潭断崖上一处山间水渠引来漳河水,林县人修建红旗渠引漳河水大概是受它的启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