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柱状节理”?(云南游记)

标签:
柱状节理陇川江腾冲火山岩浆旅游 |
分类: 云南游记 |
到腾冲后被“柱状节理”这个词儿弄得一头雾水,听本地人介绍老半天也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决定前往一探究竟。游罢腾冲火山国家地质公园后乘车前往“柱状节理”,心想一定要拨开迷雾见青天。
路上心情很好,皆因为风景优美,蓝蓝的天上白云飘,青山绿水菜花儿黄。
车子在一处悬崖处停住,被告知下去后往河的上游走即可到达“柱状节理”。
山谷中有一条河流叫陇川江,江面上有铁索桥联通两岸,是必经之路。
过桥后就可以望见“柱状节理”了。
所谓“柱状节理”是地质学的名词,是指火山爆发时岩浆冷凝后形成的柱状结晶,就是一根根数十米长的六角形石柱,地质学上称为“柱状节理”,当地人则形象地叫它“ 神柱”。素有“火山地质博物馆”之称的腾冲县共有70多座火山遗址,位于曲石乡龙川江的这片“柱状节理”面积约2平方公里,形成于约4万年前,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一片规模最大、保存完整、年代最短的柱状节理。
火山岩浆喷发时的温度为1200摄氏度,当岩浆冷却至八百至九百摄氏度时岩浆结晶形成柱状节理。由于岩浆含有六方柱体的斜长石、橄榄石、角闪石、辉石等矿物质,所以冷却后形成六方柱体。
长达十几米的柱状节理。
柱体的横切面呈现六角形。
山体就是这些柱形条石堆成的。
站在这些石柱下面如头顶高悬利剑一般,不免有些心惊胆战。
陇川江两岸排列整齐、井然有序的六方型石柱,气势恢弘壮观,壁立千仞,横插山岩,堪称一绝。
有些石柱硬生生被成群旋扭,也就是火山有此等大力神功
感谢这条陇川江吧,是她把这块火山岩劈成两半,使人们有幸见到“柱状节理”的尊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