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模仿法和联想法的区别

(2008-11-21 09:43:21)
标签:

参照物

逆向思维

奇特性

鹰眼

创新性

杂谈

分类: 通用技术教案
仿法顾名思义是对已有事物原理、功能的某种模拟,最著名是仿生学(如教材上的从鹰眼到卫星遥感装置),我想不难理解。可以说现代社会大部分成功的技术设计都或多或少存在“模仿”的影子。而“联想法”按教材上举的例子(“古人的飞天梦”)的确很难与模仿法相区分,因为这个例子也完全可以解释为火箭模仿了爆竹的原理。
模拟法和联想法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需要有一个已有事物作为参照的基础,可以称为“参照物”。而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是使用这个参照物的方法:模拟法强调的是对参照物某方面原理的“拷贝”(例如自动调焦照相机是对鹰眼调焦原理的复制);而联想法则思路比较开阔——可以从参照物的原理出发,增添一些新成分新形成新的原理(扩充)、可以将几个参照物的原理结合而成新的原理(集成)、甚至也可以将某个参照物的原理“反其道而行之”用于设计新的原理(即著名的“逆向思维”)。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成功的设计大多是上述复制、扩充、集成和逆向思维方法相结合的产物,而且一般来说结合得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个设计也就越有新意,使人“印象深刻”。

 

创新性设计方法:模仿与联想
模仿:对已有事物原理、功能的某种“拷贝”

例:潜水艇和鱼眼镜头
联想:对已有事物原理、功能的扩充、集成、推理、甚至逆向思维
例:逆向思维设计——水床与卢佛宫的金字塔
创新性设计方法:“奇特性构思”

奇特性构思是“无中生有”的设计创意
例:自行车与电视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