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大利马纳罗拉 清静明媚的小渔村
魅力渔村马纳罗拉是意大利北部海滨小镇五大渔村之一,但是最小的一个。彩色的建筑在意大利充足的阳光下更明媚,人们可以在这里享受闲适的海边氛围,因为车辆是不允许进入小镇的。游客可以坐班车、坐船或步行来到这里。马纳罗拉是五乡地里最清静的小镇,是后来才被游客发现的。尤其值得推荐的是通往里奥马焦雷(Riomaggiore)的“爱情之路”(“Viadell'Amore”)。

马纳罗拉有悠久的历史。据传说,该镇有古罗马时代佛拉斯特拉(Volastra)城市里的居民所创建的。它的名字源于拉丁文“嘛尼翁阿鲁拉”(“Maniumarula”),意思是:一座为了罗马神而建的小祭坛。

马纳罗拉有几座为了防卫而建的塔楼。这小镇立于一个尖锐的黑岩岬上,房屋都是沿着戈罗泼小河(Groppo)而建的。镇中心的广场位于马纳罗拉较高的地势。在这,我们可以看到1338所建的哥特式风格的礼拜堂,还有小教堂以及钟楼。很奇特的是,在房屋之间矗立着一座白色的水泥金字塔——他是象征水手的标志。

2.彩色岛 威尼斯的五彩童年梦
彩色岛(BURANO)离威尼斯只有很短的一段船路,以彩色的建筑而闻名。据说,这里的建筑物刷成彩色的是为了让渔人在大海远处可以看到自己的家。虽然彩色岛很小,但值得花一天的时间好好游览游览,尤其是6月份即将完工的彩色博物馆。

岛上房屋的颜色都是经过了事先的规划。所有的窗户都被整整齐齐的涂上了白色的外框,加上那些绿色或者褐色的窗板,朴素的形式最能凸显房屋与鲜花丰富的色彩变化,也保持着街道整体建筑形象的统一。每家每户都将自己的房子涂成独特的颜色,以示其专有财产。每年房屋的主人都需要向政府提出申报,由政府给出几种备选颜色,主人再挑选最心仪的颜色,将房屋粉刷一新。去的时候发现有些家的房子还未完工,估计正在作决定吧。
彩色岛像威尼斯的私生子,跟主岛一点也不像。如果说主岛看的是水、桥、船,那彩色岛看的就只是房子和颜色。彩色岛是童话的梦,世外桃源般坐落在海中央。那么斑斓,斑斓得眼花缭乱,这分明是天边。

彩色岛每相邻的房子颜色不同,水巷感觉很美,另外丝蕾花边也是这个岛特有的。彩色岛的意大利语名字是Burano,最早让彩色岛出名的并不是这可爱的景致,而是蕾丝。手工蕾丝编织是彩色岛的主要产业,所以很多人把它叫蕾丝岛。

3.朗伊尔城
世界最北端寻找彩色爱情

这里的人们享受着冰天雪地中的幸福,漫长的极夜、刺骨的寒风、浪漫的爱情都是他们不原意离开的理由。
朗伊尔城是世界最北端的可达居住地区,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1月,朗伊尔城都处于黑暗中,因为极夜的缘故。这里只有1800名人口,也许这就是他们把房屋刷成彩色的原因吧。这里60%的土地都被冰川覆盖,如果你不畏寒冷来到这里,你可以参加很多种活动,如划皮艇、狗拉雪橇、机动雪橇等。

朗伊尔城就是一个小联合国,居民来自42个国家。去镇上仅有的一个超市买肉,切肉的新手来自南美的乌拉圭,去玩狗拉雪橇,驯狗员是法国人,矿工餐馆侍者来自斯里兰卡,北极大学的前台来自美国。酒店门口雪地里穿着泳裤半裸奔过去的是澳大利亚人。当然最多的还是挪威人,不过人口排名第二的却出人意料的是泰国人。炎热的泰国和寒冷的朗伊尔城的反差太大了,这里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泰国人呢?当地人的答案很简单:爱情。

这是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当年有个挪威矿业官员去泰国度假,坠入爱河,于是年轻的泰国女孩SompongHaug和他一起来到朗伊尔城。当时这里是男人的世界,挪威女人都不愿意来,但SompongHaug却义无反顾地来了,因为爱。后来她发现这地方其实挺不错,游客众多,服务业发达,工作好找,工资高而税低。于是她就动员自己的亲朋好友们来。如今泰国女人已经垄断了这里的家政清洁服务行业。毕竟这里不需要签证和工作许可,而且酒店清洁工每个月也有3000多美元的收入。

小镇不大,孩子不少,从每家门前放着的给孩子用的雪橇就可以看出来。镇上有幼儿园和小学,但若要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还是要去挪威大陆。于是,每年都有一批人带着学龄儿童离开这里,同时,又有很多来访的年轻人因为喜欢这个地方或者喜欢某个人而留了下来。生活,继续前行。

4.开普敦马来区
房屋像历史多姿多彩
普敦的马来区(Bo-Kaap)的历史就像其房屋一样多姿多彩,17和18世纪的时候,这里住着荷兰人丛马来亚西、印尼和斯里兰卡带来的奴隶。现在这里有很浓郁的穆斯林韵味,如清真寺、尖塔和神殿等。在这里没人会问你时间,因为从1806年开始,每天正午的时候会有整点枪声,当地人会根据这个枪声对时间。

当驱车沿着M62公路进入开普敦时,完全被一片迎面而来的五颜六色的房子迷花了双眼。这里的每座房子都有每座房子独特的色彩,海蓝、深红、米黄……好像在这里就没有不敢使用的颜色,徜徉在街道上,如同置身于安徒生的童话中。在这些五颜六色的房子中间,还有不少年代久远的清真寺。

原来,在这片区域居住的都是马来人的后裔,他们把房子涂成这样也实属无奈:在臭名昭著的种族隔离时期,住宅区是按人的肤色划分的,黑种人必须居住在黑人区,马来人则被划分为杂色人种,只允许在马来区居住。除了欧裔白种人,其他人种的住宅是不允许放置门牌号的,如何让信差和朋友正确找到自己家便成了大问题,聪明的马来人便想出了“色彩门牌”这一绝招。如今,种族隔离早已废除,具有传统意义的彩色房子却保留了下来。
5.印度 蔚蓝色的天空之城焦特布尔
焦特布尔位于塔尔沙漠的边缘,如果从梅兰加尔堡的山顶俯瞰焦特布尔,你就会知道为什么这个城市被称为“蓝色之城”了。蔚蓝色的建筑和天空遥遥相映,同样多彩的还有这里的集市,出售各种东西,包括莎丽服、银器和木质雕刻。不少国外书刊形容远望焦特布尔有些像希腊爱琴岛的风光。

梅兰加尔古堡(Meherangarh
Fort)是这座城市的古堡。它建于1459年,屹立于125米高的巨崖上,外观吉古堡为米黄色,古堡内建筑装修豪华,有几座印度教寺庙,其中一座供奉印度教大神梵天(ChamundaDeviTemple)的寺庙,朝拜的人最多,也是保存最好的一座。古堡内不少卖艺人,悠扬的鼓声伴着忧伤的曲调,使古堡显得神秘而浪漫,犹如进入了阿里巴巴那神奇的宝洞。从旧城区的这些蓝色建筑上远望,是拉贾斯坦最壮观的景色之一。

萨达尔市场(SADAR
MARKET)是围绕着钟楼的一个集市,有数百年的历史,也是游客的必访之处。倒不是因为这里有游客喜欢的商品特产,而是因为这里有最纯正的当地民风。这是当地人的集市,不是纪念品商店。

至于平地上,在旧城区宛如一团乱麻似的道路上闲逛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整个旧城区由一道10公里长的城墙环绕,这道城墙的建筑时期较之城市本身约晚一个世纪,进出需要经过八道门。在这些迷宫一样的街道里漫步,令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6.布宜诺斯艾利斯
最生动的好色之城
这里有漂亮如画的街道,颜色生动缤纷,大宅院(conventillo)型的房屋真是超乎你所想。在街道拐角处,人们还可以同时感受到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精髓:探戈,焦糖牛奶,啤酒,电车……
布宜诺斯艾利斯博卡区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博卡区(LaBoca)以彩色建筑而闻名,尤其是沿卡米尼托大街。据说这个传统来自于早期的居民向附近的船厂借颜料的故事,但是现在这样的色彩斑斓和这个小镇的艺术氛围非常匹配。如果你来这里,幸运的话可以看到博卡青年队的足球比赛。不要忘了尝尝这里的意大利食物,是当地的特色。

布宜诺斯艾利斯博卡区
探戈街(Caminito)是博卡区最有代表性的一条街道。根据阿根廷画家金格拉·马丁(Quinquela
Martín)的建议,把街两边的建筑粉刷成当地代表性的颜色,色彩缤纷,并命名为“小路”[Caminito,在西班牙文中是Camino(路,街道)的指小词,表示有亲切之意。街两边的墙壁上有许多阿根廷艺人的浮雕作品。1959年,政府将这条街道变成一条“步行街道博物馆”。让行人漫步期间,体验浓郁的艺术氛围。
7.库拉索岛 加勒比海的芒果黄石榴红
库拉索岛是加勒比海上的一个小岛屿,库拉索岛号称有无数的历史建筑,有千差万别的各种遗址。在它的首都威廉斯塔德的历史地区内,大约有750幢建筑,大多数都是历史性的城镇建筑,被列为纪念物。在城镇外的区域里,大约有80多个18世纪和19世纪的乡下建筑,经常处于极好的自然设置状态,它们点缀美化了这个岛屿。

虽然海港沿岸的建筑是欧洲巴洛克风格,但这些彩色的建筑却是独特的加勒比海风格:芒果黄、石榴红、鳄梨色和木瓜色等。岛上温暖的气候、信风和飓风带之外的位置使之成为一个完美的享受海滨生活的地方。

库拉索岛上的环境很好,经常是阳光灿烂。热情的居民,一流的旅馆,极好的天气,水晶般清澈的海水,迷人的建筑,水上飘泊的市场,浮动的桥,隔离的海湾,丰富多彩的动物和植物,短程旅游、娱乐方式多种多样,这些都使得库拉索岛成为加勒比海上旅游者的王宫。
8.黑色罗马萨尔瓦多
倾听历史的诉说
1985年萨尔瓦多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1549年到1763年,萨尔瓦多是巴西第一座首都,它见证了欧洲、非洲和美洲文化的融合。随着奴隶们于1558年抵达萨尔瓦多到甘蔗园工作,它也成为新世界第一个奴隶市场。城市已经规划保留了很多著名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典型建筑。老城的特色是明亮的,高质量的灰墁装饰着多彩的房屋。


透过萨尔瓦多这些彩色的巴洛克建筑,你也许可以看到其黑暗的历史:这里曾经是巴伊亚奴隶集市的中心,一直持续到1835年。现在,非洲和巴西文化在这里相容,如果你在圣日周二来的话,你会看到这里活跃的一面,因为这天穷人会领到来自教堂的免费的面包,在大街上会看到人们跳舞、唱歌,像个盛会一样。
萨尔瓦多市有上下两城之分,大部分城区建在圣湾畔(All
Saints Bay
)的山坡上,俯瞰着烟波浩渺的大西洋。车水马龙的下城,以19世纪初建造的海关大楼为中心的盖鲁广场,当年的海关大楼如今成了莫代罗市场,主要出售手工艺品。
老城的民宅多为幢幢相连的二三层楼房,有的落地窗外的小阳台由黑色铸铁栏杆围住。外墙大都采用清淡柔和的色调,窗框和门框则多用白色勾勒。沿街的房子一部分用作商铺,大多经营旅游纪念品和当地土特产;也有一部分为小型的博物馆和展览馆。

如果要看建筑,则一定要到上城。几乎所有的知名教堂都在上城,上城的Pelourinho是美洲最大的巴洛克建筑群区,现已列为联合国文化遗产。沿着古城中起伏的鹅卵石古道行进,冷不丁自己就会站在一座高大古朴的哥特式教堂前。如果在古城中能找到个制高点远眺,你一定会惊奇地发现萨尔瓦多古城的天际线上居然竖立着如此之多的教堂塔尖,难怪有人还将萨尔瓦多称为“黑色的罗马”。
在萨尔瓦多,华丽的圣佛兰西斯科教堂是访客必到之处。进门是一方石廊围住的院落,清雅宜人。蓝白色瓷砖绕廊一周,上面绘着圣佛兰西斯科一生的故事。
9.童话哥本哈根 湾畔人鱼疑入梦
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曾经在这里写过很多儿童读物。这个被称作新港的哥本哈根海滨小镇曾经被大运河隔成两部分:富人住在运河南端的阴凉处,房子都是用石头制成的;而普通人则住在向阳的一边,房子是木质的,被刷成彩色。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一个很时尚的地方,有24小时营业的餐厅、酒吧和咖啡厅。

“五月晴光照太清,四郎岛上话牛耕;樱花吐艳梨花素,泉水喷去海水平。湾畔人鱼疑入梦,馆中雕塑浑如生;北欧风物今观遍,民情最美数丹京。”
郭沫若在游遍北欧诸国之后曾经写下这样一首赞美哥本哈根的诗。诗中寥寥数语,道出了哥本哈根阳光明媚,春暖花开,美人鱼雕像在海边静静冥思,栩栩如生的动人风情。

哥本哈根是座集古典与现代于一体的城市,充满活力、激情与艺术气息。安徒生在哥本哈根度过了他的大半生,他的众多著作都是在这里进行创作。哥本哈根集聚着充满童话气质的古堡与皇宫、乡村与庄园。从沉淀着古老历史的旧皇宫,到延续着皇族传奇的阿美琳堡宫,比邻坐落在这个城市中。

10.智利瓦尔帕莱索 上帝打翻了彩色盘
这里的大部分房子,并非富家大院,而只是渔民和码头工人的普通住宅。有意思的是,每一户人家都会把他们的屋顶和墙面涂成各种各样的颜色,赤橙黄绿,异彩纷呈。

瓦尔帕莱索位于太平洋和众多陡峭的山峦间,是智利重要的港口城市。因此,这里的彩色的房子也都建的比较险峻,通过狭窄的梯道和缆车相连,道路则是迷宫似的鹅卵石街。在其全盛时期,这里曾是很多轮船的重要停靠站,因此曾有“太平洋珍珠”和“小旧金山”之称。现在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列。
瓦尔帕莱索在西班牙文中意思是“天堂谷”。由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城内的建筑、街道依然遗留着殖民时期的痕迹。城中的其中特色之一在于一种特别的通工具:缆车。为了人们平时上下山的方便,它几乎全天运作着。

在瓦尔帕莱索老城,几乎没有平地,山直接连到海。瓦城的建筑,也就不得不沿山而建。由于山势陡峭,基本上每一家的屋顶,正好与他们邻居的地基持平。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在这座小城生活多年,他的故居共有五层,但每层都直接与地相连。它们既不是一层叠一层的楼房,也不是一间挨一间的平房,而是五间房子顺着地势呈45度左右角的倾斜连接。
从港口码头遥望这座城市,可以看到所有的房子都从海边最低处,一层接一层地沿着山坡向山上蔓延。聂鲁达曾经在诗作中写道,瓦尔帕莱索是“一座向天上凹陷的城市”。
有机会来瓦城的人,最好能看一看这里特殊的日落。由于所有的房子都傍山朝西而建,所以哪一家都不会被邻居挡住落日。傍晚时分,你会看到,整座山城的每一幢彩色的房子,无一例外地同时浸入金色余辉之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