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日我在文化部见到范曾,这是我第一次见,可惜没有说上话。
我喜欢读书,也喜欢读人。读书不容易,读人更难。通过读书来读人却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见到大师就像见到一本经典著作,很想有机会读它一读。
我有一个习惯,在机场候机时淘书。昨日在青岛机场候机,看到范曾大师的书《回归古典之美》,如获至宝。书中他谈的“中国国画之美、中国书法之美、中国诗词之美”,读来真是美不胜收。
我在机场读,在飞机上读,下了飞机后继续读,虽然只读完了半本书,但我读到了很多的东西。比如,读到了大师的“精爽”、大师的“赤子性格”、大师的“自由”,等等。
半本书读下来,我还读出了一个体会:不但人读书,而且书读人。就是说,读书要读进书里去,还要读到自己的心里去。读书不仅要读懂书,读懂作者,还要读懂读者自己。书是一面透视镜,可以透视作者;书又是一面镜子,可以反映读者。
正因为读书既读作者,又读读者,所以读书之妙就在于把读者与作者联系到了一起,在于读者与作者的对话、交流、碰撞。在《回归古典之美》中,我是第一次与大师相识,因为我们有了对话,比如关于“人的自由”。
自由是美的最高境界。他说,自由大概有三种:第一种是理性自由,理性自由是对科学规律的认识,比如你游泳,首先是对水的认识,有理性自由你才自由。第二是契约自由,社会有法律,这个法律契约不是个人治的社会,而是一个法治的社会,一切依存于法,依存于法你很自由,你不依存于法就举步维艰。第三是心灵情态的自由。心灵情态的自由随便怎么自由,都属于个人,......。
我想说的是,范曾大师所说的三种自由:理性自由、契约自由、心灵情态自由,实际也是我近一个时期以来思考的问题之一,但我思考的侧重点是如何实现这三种自由。
实现契约自由就是要“讲法”,实现理性自由就是要“讲理”,实现心灵情态自由就是要“讲情”。做人如何能自由?做人的自由,大的方面包括工作的自由和生活的自由。为了实现自由,工作上和生活上都要讲法理情,但工作单位讲法理情和家里讲法理情不同。两者的不同主要是讲法理情的序列不同:工作单位先讲法,后讲理,再讲情;家里先讲情,后讲理,再讲法。
我在上一篇博文《领导为什么容易栽到情人手里》中专门分析了这个问题,但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事关实现人的自由的问题。
读《回归古典之美》让我明白了一个人做人能够自由,要实现契约自由、理性自由、心灵情态自由的统一,在工作上要按序列讲法、讲理、讲情,在生活上要按序列讲情、讲理、讲法。
美哉!法理情;美哉!情理法;美哉!自由。
以上便是我读《回归古典之美》时与范曾大师的对话(之一),不过这“对话”还是叫“读”更好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