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第1棒:中国房地产报西南站
第2棒:隆鑫地产
第3棒:申乙广告
数月前,和业界一堆朋友在北城天街某咖啡店聊天,内容还是不离房地产投资置业和考察的范围,有一从业地产十余年,如今做某国际品牌鞋类代理的朋友说,“大家还是研究一下重庆的地产吧,因为一些外地朋友都感叹,重庆归来不看房!”朋友年纪较我等为长,其表达也算恳切,我们几位半晌未敢言语,与我们谈话相对应的是,旁边有两对青年男女正在交流买房之事,看其言谈,定位当属于“走过世界的人”,其言谈之中关键大体也是表达,重庆房子性价比很高,表达交流之中,一群人都充满认同和幸福。
当时,我们互相张望,会心一笑,这是来自的民间的表达,看来重庆房地产真的有戏,于是,也对重庆的房地产市场充满了期待,老百姓判断有时最准,因为经济很大程度是一个信心问题,超越肤浅的专业解读。
从2月开始,重庆房地产市场率先在全国发力,直至今日,其交易量都排在全国的较靠前的位置,他的成交有三个特点,一是发力早,二是价格低,三是表现稳定。除了重庆的自身的房地产交易表现之外,重庆向外发展的代表企业,龙湖和金科都在全国重要的城市完成了当地市场认同。
很多的迹象表明,不论民间的表达,还是市场表现,还是重庆开发企业在全国市场中的初试牛刀,那在证明一个东西,重庆地产有一种值得我们探寻和研究的力量,或许就是李战洪同志所说渝派地产之说吧。
对于派别与主义之类,我向来出言谨慎,因为派别和主义是系统的价值和力量,没有深入不敢表达。最近一期《三联生活周刊》讲了一个主题-“情感和主义”,主题是围绕热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而展开,讲述了在特定历史时期下的主义之争,党派之争,最终是家人、同学,师生,恋人之间纠葛不断,可谓波澜壮阔。为什么说这些?不为什么,我向来是无厘头的文字表达者,言不及意的倾向,但,最终的指向,希望说,主义不好谈,谈不好冲突很大,派别也非小事,弄不好会争斗不止。
上海,深圳,北京为代表的开发是了国内学习的样板,是我们早期打飞的学习对象,在一段时间,国内曾有一说法,“重庆开发商是中国最爱学习的开发商”,“海派”,“粤派”等,其开发量之大,销售价之高,产品创新之强,市场跨越能力之大,以一派别论之,的确可谓名之实归,但学生也还是会有表现好的时候,这次 “渝派地产”就是因种种表现,真正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如何看待“渝派地产”,自己也想以营销代理机构的角度,从市场接触的各种观念交结,来对“渝派地产”稍做解读,试着谈一下超出成本控制之类的对“渝派地产”之外的肤浅看法。
控制产品线,不要乱创新,这是渝派地产市场现实,重庆的发展现状,是经济底子不厚,老百姓有需求,市场细分性不强,这就决定了两个市场的现实,这个城市地产的产品线相对比较短,产品创新要适度。关于产品线短的问题,如何理解?比如北京,上海早就有价格较高的大平层户型,包括成都也有,而重庆这样的产品在阶段内是比较有挑战的,比如恒大华府之类产品,是个好产品,但因为经济发展的问题,市场还没有如此细分。最近也有不少的开发商要我们去为论证高层豪宅产品,但总体来说,还是面临挑战,当然重庆未来会有,当下困难,这就是产品线的问题,与此接近的是,大面积少功能房的产品市场潜力,都是值得深入研究。
同步城市化,不要太急进,这是渝派地产另一关注观点。要根据城市发展的现实,渗透性发展,不能超越城市的发展轨迹而存在,经济发展之下的是轮子经济的发达程度,轮子经济的发达程度影响到消费生活半径,主流地产开发要围绕城市,不能走得太远,大家还记得联想早期败走麦城和复地润江的早期的举步维艰吧,城市配套还跟不上城市的发展,而配套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重庆主城区地还多着呢,别忙着跑得太远。
城市好地段不少,精耕产品才能取胜,这是渝派出地产的另一特色。重庆土地供应量比较大,加之自己城市是组团结构,导致了城市地块之间的替代性比较强,以江景楼为为例,以江北城为起点,至大竹林礼嘉一线,可开发面积可能千万方计,谁能以一地段定天下?所以渝派地产的精细化是出了名,园林景观精细化在中国已经有超越性,而空间创新“错退院露”等,也用到了极致,因为市场细分程度不足,需求的产品线比较短,地段均好性又很好,除了产品独善其身,渝派地产似乎没有更好的选择,当然这也形成了“渝派地产”能够在市场上经历考验的原因。
地产消费重情感,没有故事不得行,这也是渝派地产的重要特色。以前不看好棕榈泉,以为太过超前,难以有市场,后来发现配套做得不错,故事也讲得深入人心,吸引了一一特定细分人群,前期市场反映不错。以前感觉奥园也是比较偏远,而“城市向北”则在一定程度来提升了消费者的预期和拉近的心理的距离,加之运动健康的生活概念也让城市消费者得以青睐。而反观一些在重庆未能表达得高歌猛进的项目,比如天江鼎城的“挑战品质极限”,仅讲产品是不够,最终市场反响不够理想,即便是品质不错,实力雄厚如瑞安地产,在重庆默默耕耘数年,也因没有合理表达和城市消费的对接,而没能受到这个城市消费人群的青睐。倒是万科深谙其中之道,以一个重庆文化情结的项目积极去对接有着独特个性的城市人群,讨好也吧,接近也吧,“建筑无限生活从懂得你的生活开始”,虽然产品力不见得十分强大,但内外兼修,结果也自然不错的。重庆是中国宝马消费金三角之一,其消费之观念可见一斑,如果不能直击消费内心的柔软,市场的启动也是十分困难。
讲了一些渝派地产的观点,但感觉还是比较乱,或许这真不是一个好写的话题,呵呵,重庆地产要成一派,获得与“粤”“沪”“京”同等之地位,尚需更多一些提升的空间,因为地位确立是多种因素决定的,不能简单等于一个区域的房地产开发水平。地产企业以龙湖,金科为代表,正在布局全国,而我们的地产关联机构也需要有代表重庆的高水平才行,比如,广告服务机构也需要更多的诞生诸如早期的活跃于深广的博斯堂,风火,黑弧奥美、及时沟通等沿海机构,也需要有诸如红鹤沟通,揽胜等会讲营销故事,消费者愉悦互动的“京派”价值传递者,再比如,我们也需要培育能够影响西部的营销代理机构,能和世联、易居等一较高下,地产如有百舸争流之局面,“渝派地产”影响力自然不言而喻。诚如万小强同志所言,“渝派地产”引发关注或者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这是一个开始,期待渝派地产有更加让人骄傲的未来。
接下来,有请名博香城故事(容磁地产顾问公司总经理王雪松先生)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