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朝帝陵风水考三(曲炜原创)

(2012-04-25 13:14:05)
标签:

曲炜

风水

唐陵风水

陵墓风水

阴宅风水

分类: 曲炜谈易——周易技巧点窍

唐朝是中国一个伟大时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朝代,那时唐朝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这个时代风水理论已比较完善了,特别是杨公风水,在继承晋郭璞的风水理论的基础上又有创新。也就是从唐朝开始,帝王陵选址基本是按着风水原则理论来选。然而,尽管如此,由于这个时候风水派别也有很多,很多时候对风水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也有很大分歧。

唐朝帝王陵墓区,分布于关中盆地北部,陕西渭水北岸之乾县、礼泉、泾阳、三原、富平、蒲城一带山地,东西绵延三百余里。唐陵的特点是依山为陵,不象秦汉陵墓那样采取人工夯筑的封土高坟,而开山陵之先河。十八座唐陵中,仅献陵(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陵寝,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徐木乡永合村。)、庄陵(唐敬宗庄陵,位于陕西省三原县东北十五公里陵前乡柴家窑村东250米,附近地面海拔515-520米。庄陵平地起冢,封土呈覆斗型)、端陵。端陵位于咸阳三原县东北17公里徐木塬桃沟村北,所在地海拔540米,崖下平川高程约400米。献陵在其东4公里,庄陵在其西6公里。唐武宗李炎墓。李炎(814846)穆宗第五子,位于平原,余均利用天然山丘,建筑在山岭顶峰之下,居高临下,形成南面为立,北面为朝的形势。

唐朝帝陵从唐太宗李世民开始一改以往朝代平原(主要是咸阳地区)立穴模式,主要选址在山区,背靠高山,居高临下之势!有关唐陵选址总体概述请阅读如下资料:

唐代帝王陵墓,以都城长安为中心,朝东西两翼以120度向北展开。从今陕西蒲城向西,经富平、三原、泾阳、咸阳、礼泉直至乾县,共6县一市,直线距离150公里。各陵之间主次关系不大,目前尚未明显发现有可循之规律,完全是根据风水需要选址,于是有的是父子陵墓比邻、有的是祖孙相望,乾县的两座帝陵分别为极盛的高宗乾陵和晚唐僖宗的靖陵,时间跨越200年,气势相差悬殊。 
      
  唐的大陵制度沿袭汉代,是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动乱岁月,将堆土为陵转变为依山为陵的产物。唐代290年的历史中先后出现了20位帝王,除去末代两帝不在陕西安葬外,其余都葬在长安以北的塬上,地跨号称唐十八陵。陵区一般可以分为3个部分:陵山、陵园(内外城)、下宫和陪葬墓群。

  

  陵山的选择必须要巍然独特、气势俊秀,站在山陵之巅向南近可以俯视整个陵园,向远可以眺望泾、渭大川。当初,唐德宗的葬礼有日本使者参加,他跟随到了嵯峨山,看到其气势壮观,深为震撼,回国后广为传颂,后来把京都近郊一座山命名为嵯峨山,太子的宫邸亦称嵯峨院,及至太子即位便是历史上的嵯峨天皇

 

  皇帝死后通常葬在南侧山腰的玄宫内,以其为中心再去进行规划设计。

  大部分山陵是皇帝去世后由官员选择呈报继任君主确认的,也有部分山陵是皇帝生前自己选择的,比如太宗的昭陵。李世民生前征战畋猎多次路过九嵕山,认为此山孤耸回绕,遂选择这里作为他的山陵。玄宗的泰陵是他去奉先县祭拜父亲睿宗桥陵时,看到金粟山后有龙盘凤翥之势,而且复近先茔,所以希望千秋后葬于此地

  再说陵园部分。陵园基本仿照长安城格局,分内外城呈中轴对称。外城由南向北依次为鹊台、乳台和神道。神道北端是内城的南神门,也就是朱雀门。如果是山陵,内城随山势起伏建造,将陵山环绕起来,但因自然条件限制,并不一定是严格的四边形,南、东、西三个神门通常正对陵山玄宫,北神门因地而制,方位并不严格。

  唐陵内城尺度很大,拿乾陵举例:整个城墙长达6公里,也就是12华里,这是很可观的数字,要知道北京故宫城墙周长才3.4华里呀!

  内城朱雀门内设置献殿,一般做祭祀用。

  下宫在山陵西南,是皇帝祭祀时的居所。


  陪葬墓选择在山陵东南,这个制度始于唐初,是对功臣的一种奖励制度。昭陵陪葬墓最多,实际数量超过200座,以后诸陵逐渐减少。

  由于东西方地理文化的差异,西方建筑多选用石材,而东方以土木为主,再加上中国战争频仍,能保存下来1000年以上的建筑很少,具有观赏性的更是绝无仅有。好在我们还可以透过地下出土文物来回想当年的景象。作为建筑的辅助装饰,陵墓石雕无疑是重要的艺术品和文物。

  


  盛唐包括高宗和武则天乾陵,中宗李显定陵、睿宗李旦桥陵、孝敬皇帝李弘恭陵(武则天长子,暴卒)、武则天之母杨氏顺陵、李渊三世祖、四世祖建初陵、启运陵(二陵共茔)、让皇帝李宪惠陵(玄宗长兄)。由于国力强盛,此时石雕尺度一般比较大,气势恢弘。这一时期石雕的设置制度和造型样式已基本定型,其中代表就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乾陵,此后诸陵都是遵循这个规则,没有大的变化。石雕的顺序由南及北分列神道两侧:华表一对、翼马一对(唐中宗为天禄、唐睿宗时为獬豸)、鸵鸟一对、仗马及控马官五对、翁仲十对;部分唐陵有蕃酋像(乾陵、庄陵),乾陵和定陵还有无字碑;内城四门分别有石狮一对,共四对;北门(玄武门)除石狮外还有仗马三对。加起来总有50件上下。

   

  中唐时期包括玄宗李隆基泰陵、肃宗李亨建陵、代宗李豫元陵、德宗李适崇陵、顺宗李诵丰陵。这一时期是在安史之乱结束后,由于国力衰落,石雕普遍减小尺度,但是在细节的处理和雕刻的精度上还延续了盛唐、甚至个别还有所创新。

                  

  晚唐石雕包括宪宗李纯景陵、穆宗李恒光陵,敬宗李湛庄陵、文宗李昂章陵、武宗李炎端陵、宣宗李忱贞陵、懿宗李漼简陵、僖宗李儇靖陵。这个时期是唐代逐步走向衰亡的时期,虽然也有数度中兴,但是为期很短,难以持续。在这种背景下,景陵、光陵、庄陵、章陵、端陵尚能继承中唐的风格,只是制作较为粗疏,而之后的贞陵、简陵、靖陵在审美上的追求就很淡了,贞陵的翼马滑稽蠢笨,靖陵的规模甚至不如中唐时期的一个大臣墓,石雕造型干瘪瘦小。

由于到了唐代,除了少数皇帝自己钦定陵址外,绝大多数是风水官员勘测选址,呈报给皇帝,然后再定夺。所以唐朝的帝陵风水基本都很考究,笔者在以后文章中将要详细论唐昭陵和乾陵风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