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安

(2012-12-26 08:37:51)
标签:

青香文字

文化

杂谈

分类: 海风在吹

    但行善事,莫问前程。这八个字深奥得很,做到没那么容易。
    什么称为善事。每逢初一或者十五的早晨,一所寺庙前面的道路就会堵车,香火可见一斑,很多人吃斋念佛,捐助寺庙,新年去上第一炷晨香,家里供奉着神龛,但仍感到困顿迷惘,内心总被各种欲望迷惑得沉甸甸的,凡事都似不能如意,只想求佛来保佑。一句禅语这样讲:“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意思是说,人人生来就有自性如来的智慧觉性,只是被各种欲望所迷惑着,修成佛性只需要使用本自的性净心明,说明白了就是做好自己的觉悟,自己觉悟不到,烧香拜佛是求不来佛的。照理同搬,做善事,首先最本分的是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做学生最本分的是学好知识,做老师的最本分的是言传身教授业解惑,做医生的最本分的是救死扶伤,做商人的最本分的是做到真材实货童叟不欺,各行各业都有一清二楚的最本分的事情,这也同于如何做好父母、儿女、夫妻、同事、朋友的角色。没做到自己的分内之事,应有的正常秩序被打乱了,内心就没有安生可言。
    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如果是为善之本,那么多做对他人有益的事情就是行善之翼。孔子的学生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就是说我老师孔子这一辈子的行为精华,就是忠恕这两个字,简单说就是做好自己,想到别人。杨绛96岁时写了一本书 《走在人生边上,自问自答》,她就生死问题问了近旁的几位七十上下的朋友,有人说:“好人总吃亏,坏人总占便宜。这个世界是没有公道的,不讲理的,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什么都不由自主呀。我生来是好人,没本领做恶人,吃亏就吃亏吧。尽量做些能做的事,就算没有白活了。”我就思考,为什么做好人就要吃亏,就发现他们总为别人着想,总想做些好事,总能宽恕他人,即使他人对自己做了坏事也想到别人的苦衷,升华点说就是慈悲为怀,多付出,少索取,一来二去不免就要吃亏。一旦有了这样的思想,真就更改不了,但也不一定是全是吃亏,这些身边的好人们,总是能把很多事情看破、放下,总能让他人提起内心就默生敬重,而且人生路长,舍有时不经意中就是得,这是人生的修为了。
    但行善事不易,莫问前程更难。写文章的,很想写出的文字别人是一睹为快,而不是望而生厌。做烧饼的,每张饼她都是精雕细琢,总想讨个好口碑,不亚于艺术家面对自己呼之欲出的艺术品。莫问前程倒不是指不去问津事情结果的好与坏,而是不看重这件事的结果对自己的利与弊。如果一个人很努力地工作,但把名利看得太重,那么工作的得失就以名利来衡量,无论有没有得到相应的名利,都会空虚迷惑,因为名利的追求是为了自己,但都没有尽头,这就解释了为何一些人在外人看来是有了一定的事业,或者职级或者钱财,却从没感到内心的富足。人如果把工作的目标定在为了一官半职,就不会把心放在奉献上,对有名有利的工作争抢着去干,对默默无闻的繁杂工作却避之不及。再举个例子,孔子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就是说忠言逆耳说出时要讲究方法,说不通就别说了,别自讨其辱。这话讲得实在,但往往是很多时候,很难做到“不可则止”,比如父母对子女,夫妻或好友之间,还有直谏忠臣,看到那些做了就会对行为人自身有害的事情,自己与其之间最朴素的感情完全胜出的时候,对自身有没有益害,就不重要了。如果较之国家的“大我”来说,小我的事情更微不足道,林语堂先生在《京华烟云》结尾处写到,木兰听到歌声再度传来,山河不重光,誓不回家乡,心中涌起一阵强烈的情绪,她看见所有这些人,都宁愿要战争,不愿身为亡国奴,战争毁灭了他们的家,杀死了他们的骨肉,使他们一无所有了,他们不悔恨,由于精神的坚强弘毅,能改变而成为伟大荣耀光辉万丈。
    有人会问,但行善事,莫问前程,如果这么难,那为什么还要去做,做到了有怎样的好处——无论是性本善或恶,人终生思考和修为的是自己的内心,做到了,心就会安,心安了,面对生活就是和悦的姿态,人总是要有些精神的,这样的人生道路会走得越来越明亮和宽阔。

 

 

 

                                                              2012.12.18《青岛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坚持的重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