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盖兆泉
盖兆泉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489
  • 关注人气:7,42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培养正名

(2017-12-07 13:52:24)
分类: 泉论教育
关于要不要培养孩子,培养到什么程度,什么说法都有,简直是争论不休。
今天我参与了微信上的讨论,现在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
讨论的起因是一位妈妈的公众号文章(公众号“虎妈熊孩”),说父母按自己的期望培养孩子,往往这种培养不一定符合孩子的意愿和天赋,也往往推行不下去,最后不了了之。孩子长成什么样,拥有什么爱好特长,往往与家长想让他成为的样子不一致,培养孩子,很可能只是父母的一厢情愿而已。
这位妈妈说:“正因为有两个孩子,处处形成反差,我才能看清楚,原来天赋太重要了,我对他们后天的培养并不能改变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只有顺从。我以为我培养了孩子们这个习惯那个特长,后来才醒悟,原来只是运气好老天眷顾,“拿了一手好牌”而已。”
作者最后说,这种“一厢情愿式”的培养还是收手吧。
无疑,这是位理智的妈妈,但我看了文章后,觉得还是没有把“培养”这个问题说透,没有把我想说的话说全,特写此文。

首先,我想说,能“被培养”本身就是个privilege(特权)。如果你的家长拎着钱包想培养你,你还是感谢一下自己的好运气吧。多少穷苦人家的孩子得不到培养呢,多少孩子连关注都得不到呢。回想我的童年,看烟囱发呆无所事事百无聊赖,要是我妈能带我去学钢琴学画画,我得多感恩戴德啊。现在的孩子多幸福,比如我的儿子,从小我就带他体验这体验那,但凡他小人家对什么课程若是表现出一丁点的兴趣,点一下他的小头的话,我会赶紧屁颠屁颠地交钱去。
可是!他就是什么也不想学!对什么班都没兴趣,就愿意在家里地板上卧佛式躺着,手里拿着一个玩具小车,没完没了地开车。(直到现在,他的自发兴趣仍是关于车——可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研究,只是翻汽车杂志,看每种车的长相、性能和价格。他的专长是街上看到一辆车,就能报出这车的牌子、型号和卖多少钱,然而除了去4S店当销售卖车,我真想不出他这种爱好有什么用。一起遛弯时,他的话题总是拐到车,把我烦的,讽刺说你就如同一个女人,每天谈论各种包是什么牌多少钱,我实在不想听。
我可是看过育儿书的人,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啊,不要按家长的意愿设计孩子啊——这些被我奉为金科玉律的原则还是坚持了一阵的,什么班都不想上就在家躺着慢慢寻找兴趣吧。然而到了五岁,幼儿园大班了,他还是没有兴趣,我有了醒悟。

就是这个世界上有懒人。懒人没有有用的“兴趣。所谓好吃懒做,一事无成。

牛娃不用培养,牛娃有自己的兴趣,然后就顺着自己的兴趣、沿着那牛B的道路狂奔而去了,家长都反应不过来,当车夫配合就行了。然而普娃,尤其是懒娃,得推,否则他真敢一事无成,还无所谓。

推不推,区别还是很大的。

然而有技术含量的是——发现,或者说分析——孩子的优势,决定在什么领域推。我在壮壮5岁的时候决定推英语,因为他说话早,从汉语习得的过程看,有一定的语言优势,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领域我有足够的资源和信心,把他推向高水平。我接受了一个说法:家长的特长,也是孩子的天赋之一。

下面说第二个问题:有特长的推特长,这无可争议;那孩子不擅长的,还推不推?

我现在的观点是:如果这个领域是你特别看重的,认为真的对孩子好的,还得推。当然看重的事情有所不同了。有家长认为书法重要、古文重要,我就认为不重要。
要有个好身体,所以要从事运动,这大概是所有家长都同意的吧,我推体育费了老鼻子劲了,但是我持之以恒百折不挠,至今被我视为是对的。

小时候给壮壮报过轮滑班、跆拳道班,都上几次课就坚决不去了。学游泳恨教练,让他去就嚎。学羽毛球乒乓球两次就再不去,学足球踢不着球,学篮球摸不着球,只会跟在别人背后跑步。然而我还是把他每周往球场送,看儿子那笨样生气,就不看他,找一个最好的球员盯着看,假装他是我儿子。最烦的是还要和偶尔接送我们的壮爸吵架,因为他一看儿子的表现就生气,生气他就跟我吵,简直这儿子一无是处。
培养到十岁仍是没有任何体育特长,正相反,培养了一个体育很差的、跑都跑不动的白胖子。然而我并没有放弃志向,仍鼓励再鼓励,再多跑半圈吧,为了多跑半圈费多少嘴皮子啊。
到处打听篮球俱乐部,当初壮刚进去的时候,第一场比赛把球投进自己家篮筐里了。就这么差,当初在北京我还是交着很贵的学费,让他跟黑人教练学的,你说培养得这个性价比,一声长叹啊。

然而坚持的结果是14岁的壮壮减了肥,成为了一个体育好的学生,每天运动两个小时。随着篮球技艺的提高,也爱上打篮球了。从这个实例说,培养也会有大反转式的好结果。

正如在自由和纪律两个选项中,正面管教才是适合大多数孩子的培养方式,在圈养和放养两个选项中,“正面培养”才是更好的抉择吧。

看清孩子的特长,培养之;
一厢情愿的期望,如果自认为是必须的正面的,也培养之;
家长的培养,未尝不是孩子的福分。
当然,前提是家长睿智有见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不买长裤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