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壮妈论英语学习80:EFL教材的不足之处

(2017-03-10 03:17:30)
分类: 壮妈论英语学习

EFL教材的不足之处

盖兆泉

 

作为一个EFL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教材编辑, 我与K12段课内、课外英语教材打了19年交道,按市场需求编写教材。同时在工作之外,我又是一个曾经的英语学习者和一个双语孩子的妈妈,对于英语学习有着自己的看法。这篇文章说说我对于EFL教材的观点,特别是它的不足之处,希望有助于大家更加客观全面地看待K12英语教材,更加善于利用教材和其他资源。

 

首先总的谈一下教材的作用。

 

1)教材的首要作用是教survival English

我认为很多教师、专家学者都似乎忘了这一点:检验外语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你扔到国外,看你能不能生存。生存英语是第一步,能生存了才能谈文学文化。很多教师抱怨“教材里尽是对话,没有可背的经典美文”;很多专家强调教材的文学性文化性,甚至要求必须有原版“经典”文学选登。然而,学习需得一步一步来呀,最简单的日常用语还不会呢,能直接学词汇量大、语法复杂的“美文”么?若学生只学了1500词的话,上哪儿去找词汇量如此之少又符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原版经典文学作品节选呢?让这些老师和专家亲自来编一下教材就知道了,对于教材来说,最重要的是循序渐进的体系性。词汇、语法等语言材料都是限定的,最怕“超纲”,选材方面只能量力而行。外语不是母语,母语里学生们的听说都解决了,语文可以不学日常对话,而外语需要补上生存这一课。

 

2)教材的主要作用是呈现语言的骨架

教材的作用是提纲挈领地呈现最基本的语言结构,是语言的总结,是典型语言的举例。所以,教材通常“骨瘦如柴”、“瘦骨嶙峋”,不会有什么“营养”。因为课时的限制,教材的体量不能大,语言不能多,只能简练再简练。学教材的好处是能快速地入门、进阶,因为教材是总结是提纲嘛。缺点就是干巴巴的,表达不丰富,就那么几个基本句型、基本词汇。家长和老师需要正视教材的作用,不能苛求教材,英语学习不能全指望教材。

 

下面,我谈谈中国EFL教材的不足:

1)低目标带来的低水平

中国教材受课标、大纲、学习目标的严重限制。比如,我国课标规定:小学700词,初中1500词,高中3000词。这个学习目标在世界范围内比是相当低的。很多人认为我国学生投入到英语学习的时间过多、学生的学习负荷过重,但同世界其他国家比就会发现,中国的课标定得目标很低。比如,日本要求高中毕业生达到B2水平(6000词左右),而我国的高中毕业生连B1水平都还没达到(B1 3500词左右)。比中国要求高多了,而日本国内并没有关于学英语负担太重的批评意见。要阅读原版小学5年级适龄书需要6000词汇量,我国大学四级的学生也读不了。在成人英语流利度方面,中国大陆人落后于韩国、台湾、日本、俄罗斯等地区的成人,属于“低流利度”(英孚2016年英语技能排行榜)。课标低目标,带来的后果就是教材严格控制词汇量和难度,这样一来,教师要的经典“美文”是实现不了的。

 

2)课时少造成内容少

英语课占用的课时很少(再次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说英语使学生课业负荷太重),致使教材必须适应课时的要求,不能编进大量内容,要不讲不完。即便安排了拓展内容,教师也会因时间问题忽略,对语言点的呈现和复现都不够。教材骨感,词儿少、表达方式少,教学低水平重复,很多教师都说:教初中时间长了,慢慢自己的口语也变成只有初中水平了。

 

那么,我们怎么弥补教材的这些不足呢?

 

1)善于利用教材配套

为了使骨感教材丰满,出版社都为教材配套读物、DVD、网络资源等各种补充资源。我把读物比喻成语言的“肉”,要使语言丰满,需往教材这个“骨架”上添肉。读物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个人认为,教材和读物的比例最好是二八原则(花两份时间学教材,就要花八份时间听读读物),最少也要一比一。如果语言有“准确度”、“流利度”两个维度,那么教材的主要功能是增强准确性,读物的功能是扩大流利度;教材注重语言纵向的深入,读物注重语言横向的拓展;教材关注语言的“质”,读物扩展语言的“量”。既然是量,就意味着大量。其实光读教材配套读物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需要求学生大量涉猎分级读物等资源,多看多听。

 

2)教师本身应是输入者

教材体量小,照本宣科当然讲不了多少。教师不要忘了自己的责任和角色,多在课堂上输入。课堂用语、教师语言本身就可以是教材的拓展,而且面对面的交流十分有效。教师不应受困于教材语言低水平重复,而应为课堂提供更丰富的语言和示例。看《教师用书》备课,多准备、多说、多评论,别忘了自己也是个输入者。一个兴致勃勃说英语的老师,一个幽默地评论学生的老师,对燃起学生学英语的兴趣经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改变教学方法,背诵不是解决之道

很多教师要求学生背课文,我认为这是教师“偷懒”行为,只方便了教师检验,背诵的粗暴对学生学习有害。首先,我前面说过,教材语言只是语言的典型举例,低级别教材又以日常用语为主,没什么可背的。其次,背诵并不能转化为实际应用。口语千变万化,即兴反应,背诵来的成句很难运用。即便对写作有点套用作用,也作用不大。想想我们的汉语写作能力,又有多少是从背诵来的?最后,背诵这种枯燥粗暴的学习方法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有害。要学生掌握所学,最好是依靠充分输入、充分练习。学生在愉悦中学习,效果最好。

 

总结:

中国学生用的EFL教材是内容很少的“骨感”教材,只能提供最基本的语言框架。要想学生的语言丰富、知识点理解充分,必须补充大量的课外听读资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