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妈论英语学习68:孩子要不要学音标
(2015-12-09 02:17:06)分类: 各类英语学习法批评 |
在微信上看到北外李晨老师的文章,论孩子要不要学音标。看完后觉得他没有给出答案。
其实这个问题争论已久,十多年前课标修订重编教材时就有了。但要不要学音标的争论总是停留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阶段,从没有针对这一问题展开学术界的大辩论。特别是:学有什么害处?不学有什么害处?哪个害处更大?不学的alternative是什么?在中国有操作性吗?等等关键问题,没人说清楚,都在那儿beat
around the bush。
中国的学术界特别不爱辩论,大家都发扬中国人的中庸之道一团和气:你说得对,您说得也对。没人去较什么真儿,所以问题总停留在让人糊里糊涂、说不明白中。
理论层面糊里糊涂,实际操作当然也就没什么指导可言。培训机构根据自己的培训经验和教训,只好采取“一二三年级学自然拼读、四年级再学音标”的“两种都学”的方法,更增加了孩子们的学习负担。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
1. 要不要学音标,看你想怎么学。要想以“母语法”或近似母语法的“二语法”学,可以不学音标,学自然拼读。要以传统的“外语法”学,要查字典,必须学音标。
2.
不学音标有前提条件,就是依靠丰富的音频资源,孩子听力词汇量达到了近似母语者的程度,或者有电子词典等技术手段,保证了所有的生词都能听到音频。
我的儿子壮壮没有学音标,他是以“母语法”学的英语。在进入读写以前,他的听说能力已经很强。尤其是听,一直领先于“读”两个年级以上,他的听力词汇要比能认读的视觉词汇多几千词。也就是说,他“认单词”的关键问题是把听力词汇转换成阅读词汇。单词的“发音”和“意思”已经存在他脑袋中,他要做的只是把单词的发音和单词的“拼法(长相)”挂上钩,借助的是自然拼读的知识。
像壮壮这样学英语的孩子基本上不需要解决生词的发音问题。大量听使生词的“声音”先于“拼法”记住了。另外,这种孩子从小听得多,耳朵灵敏,偶尔遇到了不认识、脑子里也没概念的生词,用手机查下电子词典,听一下该单词的音频,立刻就“心领神会”、“过耳不忘”了。而且从不会像中国成年人那样经常记错单词重音。
以这种学习方式学习的小孩,对单词的发音非常在行。他们是在语言敏感期、用直接模仿声音的方式学的英语,发音比大人地道,学过几年后普遍能够“嫌弃”大人发音不准,能够为大人“纠音”。可以说,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掌握了语音。
小孩学语音多有优势啊,这个学习法多省事高效啊,可惜,在中国,是少数人的做法。
国家把开英语课规定到3年级,也就是孩子8岁时。此时,孩子的语音模仿能力、抗母语干扰能力已经不如7岁以前。习得不带口音的外语,7岁以前人人都行,8岁之后只有少数人能行,12岁以后再学是基本上都不行了。
再加上全国范围内的课标低要求、教学低水平、老师发音不准、泛听的量严重不足等等问题,孩子们接受的语音输入是少得可怜、质量也不高。
学自然拼读是有条件的,而且它的条件是很高的。
面对全国范围内大多数的英语学习者,提倡不学音标学自然拼读,有点像皇帝对饥民说“何不吃肉糜”。
没有听力储备的孩子面对规则的单词即使发出了正确的音也不知其义,不能实现阅读;不规则的单词无法发音;两个音节的词无法知道其重音;听力差的孩子单靠听力记发音有难度。最终,还得学音标。
师训 | 孩子要不要学音标?
2015-12-02 李晨老师教英文
前一篇:看了两天的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