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拍出好看的人像作品(四)
在数码相机普及之前,很多家庭用的都是胶卷机。
每到节假日或者亲朋好友来访时,总是一群人外出拍照。拍完照还要去洗,然后放到相册中。谁家里都有几本厚厚的相册。
那个时代,拍照和看照都有乐趣。拍照的乐趣是和悲剧结合的,有时候不知道胶卷是不是挂到相机中的那个齿上,拍了36张之后才知道胶卷根本没有挂上,浪费了一天的表情,哈哈,这其实是一种乐趣。
看照也是一种乐趣,因为照片不是所见即所得的,你不知道闭眼了吗,不知道当时的表情,只有洗出来才知道。
看相册中的照片时,人们会遇到一种有意思的情况。对于有的照片,会脱口而出,这是在中山公园拍的,那是五一在天安门拍的。而有些照片却想不起来是在哪里拍的。

为什么有的照片能唤起你美好的记忆,而有的照片却让你感觉十分陌生呢?
因为能唤起你记忆的照片,其中的环境要素给了你足够的提示。
人不是脱离社会和环境而孤立存在的,你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在不同的时候从事不同的事情,这样人的活动才是充实的。
人的生活是和环境充分结合在一起的。在拍人像时,除了要考虑如何表现人外,还要考虑到如何将人同所处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这样拍出来的作品才会让人感觉人很充实。
例如,即使没有经历拍摄,也可以从下面这幅照片中大致揣测中拍照的时间和环境。

因为照片中的国旗和地下的树叶,给予了你足够的信息提示。
而下面这幅作品,信息提示非常不明显,很可能过了多年,如果不联系,你连她叫什么名字都忘记了,更别说在哪里拍的了。
记得一个叫做拉斯韦尔的家伙提出了某学科中5W模式。
仔细想想,人像摄影也可以有自己的W。
很多人像作品都只有一个W,即Who。除了人,什么都没有。
建议大家拍人像的时候,不妨尝试能多几个W。一个是Where地理环境,另外一个是When 时间环境,时机。
如果能在表现人的时候,同时表现地理环境和时间环境,人像作品定会增色不少。人和社会的关联更密切了,主题自然也会流露,更重要的是不会被遗忘。
要同时表现很多W,有时比较难,Where和When能选择其一就挺好。


关于人像摆姿的书,目前市面上有一本《美少女摆姿与摄影师构图技巧图解》,如果对人像摄影、摆姿感兴趣,可以去卓越亚马逊 购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