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联通的iPhone如何告别“杯具”命运

(2010-01-04 16:16:38)
标签:

iphone

手机

中国联通

it

    最近,很多媒体都在报道中国联通iPhone销售情况不乐观,还有人戏称中国联通的iPhone是杯具。中国联通发言人前些日子站出来义正言辞地指出市面上水货iPhone多是翻修、翻新机机,告诫广大用户不少贪图便宜买水货,潜台词是还是来我们营业厅买行货吧。

    中国联通iPhone销售情况不乐观是事实,水货手机中的确存在翻修、翻新机的情况,但是如果指望着“用翻修机吓唬消费者,使其买行货iPhone”是不现实的。中国联通如果想在iPhone销售上打翻身仗,难度非常大:

    1.移动用户不会为了用iPhone手机而转投联通阵营

    在很多人眼里,不可能为了一部手机而将自己使用多年的移动手机号换成联通手机号。

    目前在社会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在校生和刚毕业一两年的大学生一般用的是138开头的动感的号,工作3年以后,就会转成139开头的全球通的号。一般不经常打电话的用户,则使用的是神州行号。多数情况下,中国移动的用户只会在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品牌间互转,而不会跳出移动的大阵营。

    品牌吸引力源源大于手机吸引力。

    2.中国联通的品牌塑造是失败的

    看中国联通的广告,不难发现,中国联通对目标用户的定位是“非常在意钱的群体”。为什么这么说呢?中国联通的所有广告,基本上都在说一个事儿:联通便宜。从相声演员李嘉存为中国联通做的京城卡广告不难看出,中国联通唯一想突出的主题就是“才一毛三”。

    中国联通不明白自己应该卖什么!中国联通应该卖的“不同”——比起移动有什么优势,有哪些移动没有的功能。但是中国联通却一直在卖“更贱”。中国联通一直采用“简单复制竞争对手策略,然后加个更”的营销方针。中国移动便宜,我中国联通更便宜!中国移动充值100返20,中国联通则要多返5元。——这个就是典型的“简单复制竞争对手策略,然后加个更”。

    但是中国联通不明白一个道理,中国消费者既有追求实惠的心理,也有顾忌面子的心理。中国人会在实惠和面子之间找一个性价比,因此在很多人看来,过于廉价的东西反而不好,像李嘉存那样把1毛3挂在嘴上和别人炫耀的人,在20-35岁这个群体中的数量是非常少的。

    纵观中国联通多年的品牌塑造,不难发现留给别人的就是两个字:廉价。中国联通一直在培养非常在意钱的用户,却推出与用户定位不相称的iPhone,就是搬石头砸自己脚。

   3.不进行市场培育就贸然推出iPhone

   iPhone虽好,但是需要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不断营造环境,告诉用户智能手机的好处何在,能够解决生活中的何种问题,必须有前期的市场预热。

   相比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就聪明很多了,中国移动非常注重营造市场环境。中国移动的主打智能手机是Windows Mobile,在传统媒体中就有相关的图书出版。

   中国联通的iPhone如何告别“杯具”命运

   

  

   中国联通应该如何应对:

   1.改变刻板成见

   中国移动的信号比中国联通好——这个就是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刻板成见,中国联通应该改变这一刻板成见,否则新入网用户就会少,也积累不下忠诚用户。

   2.改变品牌形象

   中国联通可以打廉价牌,用李嘉存“京城卡一毛三”去PK葛优的“神州行我看行”。但是中国联通的所有产品不应该都打廉价牌。

   中国联通应该重新塑造品牌形象。既要有李嘉存用的“京城卡一毛三”,也要有给高端人士用的产品。

   3.不要卖“更”,要卖不同。

   中国联通应该关心一下老百姓应用手机的过程中遇到什么痛心疾首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是中国移动不能解决的,中国联通却能解决,那么就会因为更贴近民生而带来用户的青睐。

   比如,中国移动解决不了响一声就挂的电话,中国联通能解决,那么就是卖不同。

   4.充分进行市场预热

    中国联通要推什么产品,不要一个人傻干,要多和传统媒体、新媒体合作,共同营造市场环境。

 

   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联通可以适当打廉价牌,因为那时话费很高,但是在2010年,话费已经不贵了,单向收费已经实行了。再一味地打廉价牌是毫无意义的。千万不要把自己的牌子做贱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