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的某次课上,一位老师劝我们暑假里别玩,可以做做某方面的研究,为将来发表5000字的论文做准备。
一时间,班级里的研究小组纷纷成立,高调的、低调的,集体策划分头实施的,个人调研集体汇总的,大家都很上进。我本想也和大家一样将研究对象选为两个著名搜索引擎对某类事件的应对。但是仔细想想,算了,还是做和我业务相关的研究吧。
今年二月,在机械工业出版社策划出版了一本书《移动搜索引擎原理与实践》,这本书让我对搜索引擎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如果单纯从技术角度分析,当我们用百度或者谷歌去看查询结果排序时,显示结果的排序是依据PageRank算法来的,就是网页级别。那么什么样的网页会显示在比较靠前的位置呢,重视锚文本、页面版式中的KeyWord,标题、标签科学讲究,并愿意支付费用的排名都比较靠前。
但是,有些问题是不能通过搜索引擎进行研究的,例如一些敏感的突发事件,互联网搜索的结果,未必是民众真实态度的反应,也未必是搜索引擎服务商的应对态度。我前面谈到的PageRank算法,是忽略了内容和政治的,单纯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产生排序的结果(如果不是花钱买的排名)。在传播学中,我们学到过一个概念,叫“拟态环境”,即我们看到的信息,很可能是被人主观加工过的信息。
我认为通过搜索引擎调查应对措施和对某些事件的态度有欠妥当之处:
一、两个常用的搜索引擎,可能一个在国外,一个在国内,约束机制不同,它们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过多地依赖于政治及有倾向。
二、当我们深入研究搜索引擎时,有很多事情难易确定,我们调研的结果是自然而然的反应,事实客观的反应,还是已经被拟态过的环境。
三、搜索引擎收集到的信息排列,可能是真实流量的反应,也可能是技术上处理过的结果。
我发现,我对陌生的搜索引擎研究有着众多的不确定性。
对于从事出版行业的我,为什么要去研究搜索引擎呢?我自身的工作都做不好,出版理论都摸不透,还是好好搞一下我熟悉的领域吧。搞自己熟悉的领域,有动力,能指导实践,所见即所得的。
晚上,上淘宝网,看那么多卖家都是钻石级的,她们为什么会成功?只做自己熟悉的,越做越有成功,越做越有积累……
我还是做好我的出版研究吧,时髦的东西不适合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