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快乐的经济学》果然让人无快乐

(2009-05-10 21:41:47)
标签:

版权

外版书

质量差

翻译

无快乐的经济学

人大出版社

分类: 出版实训

    一个编辑应该注重市场调研,通过市场调研能了解需求,能够看到竞争对手的招是昏招还是高明的。

    由于地理位置方便,我每天都要去两次百万庄图书大厦进行市场调研。我主要看的是计算机的书、摄影的书和生活类的书。

    有一个同学在做外版书,最近总和我讨论外版图书的问题。我一向不喜欢外版书,理由是多方面的:

    1.本人外语很糟糕,看欧美大片需要看中文字幕才能搞懂剧情;

    2.做外版书风险大,存在选书风险、出版周期风险、翻译风险,其中最要命的就是翻译风险。选书工作更存在主观性,亚马逊卖得好就是真好吗?国外卖的好国内就能卖的好吗?

    3.外版书的辉煌时代已经过去了。随便从国外引进本所谓大师著作就能在中国图书市场中骗骗读者的年代已经不复存在。

    4.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未来中国将是世界的中心。作为有一定眼光的编辑,我们应将工作重点放在输出文化,而不是再像前若干年那样引进文化了。

    5.中国的译者多数叫做汉化者,远远达不到翻译的程度。对词汇的理解,特别是一词多义的情况,十几年来一直停留在“只知道众多含义中,最基础,最简单的一个含义上。”当他们从文化公司、出版社那里拿到电子文件后,粘贴到金山词霸、金山快译等软件中,就开始了名为翻译,实为“汉化”工作。编辑把控这样的书,最后无非就是看看有没有错别字而已。

    6.外版书多是面子工程,充满了虚荣的一面。很多编辑、老总以出版引进了多少本外版书为荣,而看看引进版权花了多少钱,译者花费了多少时间才汉化出稿子,编辑有多难受,还要照顾老总的面子维持和译者的关系,读者看书时的心情。

    7.外版书让人自负、任性、自豪,生活半径变小,不去研发适合中国社会的选题,不去接触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专家作者,整天沉浸在自己那片幻想世界中。

  

    这次,我在百万庄图书大厦重点考察了两本书外版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无快乐的经济学》和东方出版社出版的《时间力》。

    不得不承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就是厉害啊,讲求的就是“名副其实”和“事实其实”。书名中告诉读者了“无快乐”,任意翻一页,果然是让人不快乐、痛苦。

     《无快乐的经济学》果然让人无快乐

     为了说明问题,我随便翻开一页,并拍了下来。

      《无快乐的经济学》果然让人无快乐

      这的确是一本让外国人看不懂,中国人不明白的“无快乐”的著作。其中的每句话都是那么的深奥和让人费解。我看了一段文字后,发现十几年的书白读了,甚至有想请假打车去教育部退学费的想法。书中的每个字都认识,但是放到一起、排成句子就不不明白了。

    在上面张图中,有这样一些语句:“我们不应当被具有高尚道德起点的金钱观念带向错误和荒谬”“我们也忽视或藐视在制造市场产品和金钱财富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丑陋”“产品的这些非金钱性的副作用过于肤浅和微不足道”。看着这些句子,我陷入了崩溃状态……什么叫高尚道德起点的金钱观念呢?为啥“产生”搭配的不是“现象”呢?什么叫做非金钱性呢?啥叫专业外语呢?

 

    东方出版社的《时间力》一书,还算是能看,翻译得虽显生涩,仔细想想,大致还知道讲得什么。

    《无快乐的经济学》果然让人无快乐

 

    我最后想用四句话结束这篇博客。

    1.外版书没有好的译者是万万不行的;

    2.玩外版书的年代早就过去了;

    3.玩外版书容易让人主观、坐在家里,生活半径变小,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

    4.中国不乏好作者,主要是编辑缺乏人际交往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