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王润泽教授为我们上了新闻史这门课。今夜无事,想起来好久没看书了,于是随手翻看了《中国新闻传播史》。
中国新闻传播史中有一个重要事件“苏报案”。我今天就想聊聊这个“苏报案”。关于苏报案的一些真实的历史情况在教材中并没有交代清楚,也可以这样说,教材中的一些观点是前后矛盾的,有些史实是被故意掩盖的。这就造成了一些同学的错误认识。
1.邹容到底是怎么被抓的。
有的同学和学者认为,“清政府会同上海租界工部局逮捕了邹容、章太炎等人,查封《苏报》”。
这个观点实际上是错误的,教材中关于邹容的问题,也有前后矛盾之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新闻传播史》P129页倒数第8行已经定性为“章、邹被捕”,但是前面又说的是邹自动投案,究竟邹容是被捕还是投案?教材中用错了一个词。这就造成部分学者和同学在总结苏报案名词解释时不经意地得出“清政府会同上海租界工部局逮捕了邹容、章太炎等人,查封《苏报》”。
可以肯定的是,邹容不是被捕的,绝对是投案自首的。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邹容《革命军》写得那么好,被誉为“今日国民教育第一教科书”,原来邹容这个人很怂啊……
教材中并没有解释邹容为什么要自首,只是用“当日章太炎被捕,邹容闻讯后于翌日自动投案”一笔带过,其中好似另有隐情……
这不免让人产生好奇:我们塑造的英雄人物一般都是不怕牺牲,抛头颅,洒热血的人,怎么会有主动投降的人呢?
2.邹容投案的背后
《中国新闻传播史》中有一段隐情没有交代。
章太炎是被捕的,他这个人其实很不地道。
邹容这个小伙非常好,但是他收到了一封信,一封熟知他脾气性格人的来信,于是他傻乎乎地投案了。
章太炎被捕后,在狱中没有闲着,心想:事情不能光我一个人担着,毕竟《革命军》是你邹容写的,我在狱中吃苦,光环都在你邹容头上戴着……。那个时候没有电话,也没有邮件,怎么办?章太炎决定写封信把邹容叫进来……。
章太炎给邹容写信,让邹容投案是有据可查的的。章太炎曾经说:“革命军为邹容所著,渠实序之,事相牵系,不比不行。炳麟既入狱,非邹容证明,则革命军之罪将并于炳麟一身,是故以大义相招,期与分任。”
邹容是一个思想十分激进的少年,他特别崇拜的偶像叫谭嗣同。他的偶像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从容就义,引颈受戮”,于是邹容的脑海中就有“我要向谭嗣同学习,我为了革命也应该慷慨就义,不能躲起来”的决心。当邹容看到章太炎辗转从狱中传出的信后,并没有意识到章太炎的坏心眼,更没有意识到投案将是革命的损失(毕竟那年他才十八岁),他坚信“只有向谭嗣同那样慷慨就义,才能用血唤醒国人”,于是决定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就是教材中那一句话“当日章太炎被捕,邹容闻讯后于翌日自动投案”背后隐藏的秘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