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追光逐影的游戏

(2010-03-22 05:32:36)
标签:

杂谈

http://www.thedaglab.com/site_images/dag_process_images/world_first_photograph_niepce.jpg

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张永久照片。由法国发明家Joseph Nicephore Niepce 拍摄于1826年。他将相机安置在他家阁楼二楼的窗口,曝光超过8小时得到这张照片。图中的场景是窗外的房屋和庭院。这张照片的“底片”是由一种特殊沥青覆盖的银版。这种沥青曝光的部分变的坚硬。拍摄完成后摄影师洗去银版上没有变硬的沥青,得到“负片”。再用类似于版画印刷的方法,在“负片”上上油墨,印制出“照片”。下面是这副照片的场景说明
http://i42.tinypic.com/5mmpzp.jpg


http://i39.tinypic.com/4hz5g1.jpg
上面这张照片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有人类出现的照片!这张照片拍摄于1838年,画面上是当时法国最繁华的街道,叫做“圣殿大道”(Boulevard du Temple)。可是最为车水马龙的街道怎么看不见人呢?这是因为这张照片的曝光时间是20分钟,所以路过的滚滚车流因为不停的移动,都不足以在照片上成影。而如果你仔细看,会发现人行道上有一个路人停下来擦皮鞋,因为在擦皮鞋期间,他几乎站立不动10分钟以上,所以被拍了下来,这个不知名的法国路人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相机捕捉到的人。

http://neatorama.cachefly.net/images/2006-07/daguerreotype-head-clamp.jpg

上面这个人叫Robert Cornelius,这是世界上第一张人像照,摄于1839年。因为是Robert Cornelius自己给自己照的,所以也可以说他是世界上第一个玩自拍的人。Robert Cornelius是从荷兰移民到美国费城的化学家。
那个时候因为曝光时间仍然要10分钟以上,拍摄期间要保证一动不动,所以拍人像可不是见容易的事情。在人的背后要架起卡住脖子的架子,免得你乱动。
---------------

Photography (摄影) 这个词,是在1839年由英国爵士约翰·赫歇尔创造出来的。Photo源自希腊文“光”,Graphy在古希腊文里意为绘画,这个词在英文里沿用至今,恰如其分的讲述了摄影和光线的缱倦:用光来作画,做一场追光逐影的游戏。大体上来说,摄影的本质是通过小孔成像,将景物人事反射的光线映在某种可记录的介质上,从而将一瞬间的现实光影转化为可以保存并复制的副本。

话说早在公元前4世纪,墨子就在《墨经》中记述,在一间黑暗的小屋朝阳的墙上开一个小孔,一个人在屋外站在小孔前,屋里的墙上就出现一个倒立的人影。至于原因,墨子写道“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入也高,高者之入也下。”这话的意思是:屋外人体的霞光像射箭一样(是直行的),(传说中的林小艾传说中的林小艾传说中的林小艾传说中的林小艾传说中的林小艾传说中的林小艾)下方射来的光穿过小孔照到高处,上方射来的光照到低处。这是历史上关于小孔成像的最早记录。此后,虽然各国的智者也想墨子一样发现和阐释了小孔成像,但是能因光线产生变化的介质却一直没有出现,直到近代西方化学的发展。

1826年,激动人心的1826年,法国人约瑟夫·涅普斯为他的暗盒制作了光学镜片抛光的锡盘上覆以一种特制的沥青,在他法国乡间的房舍二楼,对窗外曝光8个小时,得到了世界上第一幅照片。2005年,激动人心的2005年,我在美国奥斯汀的哈利·雷森人文研究中心见到了这幅“照片”。在这块金属锡板上,光线刻下从窗户望出去看见的房舍,模糊混沌,正符合新的时代创生的形态。虽然依稀,却是光影第一次永恒。

我们中国的景貌第一次被拍摄下来,是在1844年。法国摄影师于·埃及而随法国外交使团来中国进行贸(传说中的林小艾传说中的林小艾传说中的林小艾传说中的林小艾)易谈判。他用银版摄影技术,在澳门和广州拍摄了许多人物和风景照片。回到法国以后,他还出版了一本《中国之旅》,收录了在中国旅行中拍摄的照片。于勒·埃及而不光在中国拍,还拖着他巨大的相机,沉重的银版,去了塞内加尔,圭亚那,西印度群岛,和太平洋群岛旅行拍照。想象一下那时的交通,那时设施的笨拙,更可见摄影从一开始,就伴随着旅行,正中人类心中变所看见的一瞬为永恒,为今日留影像的渴望。

随着西方大批商人和传教士来到中国,中国人越来越多的接触到摄影这门技术。有趣的是,最早想方设法学会摄影的,是“画楼”和“影像铺”的画师们。在有摄影以前,人们依靠画师们开设的“画楼”来给自己留影了。可是相较之下,新的摄影不仅比画像便宜,形象也更逼真,画师们在竞争之下纷纷自学“充电”。1850年左右,在香港合伙经营油画业的画师周森峰、张老秋、谢芬向当地外国兵营里会摄影的人学习,置办器材,增加了照相业务,他们开办的宜昌画楼成为中国最早开设的照相馆之一。那个时候玻璃底片的感光速度很慢,曝光时间特别长。站着照相的人背后都有一个撑子,在脖子处支撑着头,以保证被照的人在整个曝光期间都稳定不动。到了拍照的时候,摄影师敲一下木板,同时打开镜头盖,然后开始从一,,三数下去,有时候要数到二十。这一拍木板然后照相的动作,据说就是“拍照”二字的由来。

想来摄影从产生到今天,不过一百多年。从金属板,到胶片,到数码;从黑白,到色彩;一路走来,追随者越发痴迷。相信你在本期摄影发烧友的大片间也深有体会。难以触及的远方和照片上的近在咫尺;一瞬间光影的流逝和照片上的永恒;这对比间的张力将我们紧紧抓住,钟情于这场用光影作画的游戏。

此文为《旅行者》杂志5月期旅行史栏目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