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金远:深谷的溪水,穿过荒野和乱石而来

(2019-01-18 12:15:27)
标签:

文化

历史

杂谈

休闲

我眼中的艺术家李金远

 

 李金远:深谷的溪水,穿过荒野和乱石而来


    

 

 

李金远:深谷的溪水,穿过荒野和乱石而来

 

 

 

文:莲子

 

 

 

 

站在李金远先生的巨幅作品前,心跳加快,惊叹而震撼。眼前的绘画,不仅在色彩与构图上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且,笔墨的凝练表现手法,如岩浆瞬间的喷发,更如金属浇铸般,呈现出气势磅礴苍劲厚重不可阻挡的裂铂之势。读李金远先生的作品,会读到激情与深邃,撕裂与回旋,震撼与情感流动,让人内心充满不可言喻的澎湃。是的,这种澎湃远远超越惊涛骇浪的猛然撞击,而让人在心绪的跌宕起伏中得到某一种觉醒与觉知。他的作品,独特另类,似乎可以感受到夏夫兹博里哲学精神内在的节拍感与画家内心涌动的精神诉求。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国画材质的水墨韵味,却又颠覆了在中国宣纸上使用水墨材质的唯一性,融入无限可能。具有中国艺术家宏阔的视野与表现前瞻性。他的绘画,独创出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在水墨中融入西方现代绘画材质丙烯金,化合成金水墨的五彩,突破了传统中国画金碧山水的装饰性,创造了具有层次丰富、神秘莫测光感,强烈的现代表现性语言。这是中西绘画艺术史上的独创。从而,让画面在金属般质感的厚重、硬朗、粗粝与狂放中,乍现而溢出金水墨韵味里散发的内在精神气象。更让我们读到一位闻名中外的中国绘画大家高迈而深邃的现代绘画艺术,从而赋予其作品非凡的独特性以及学术研究价值。

 

 




 李金远:深谷的溪水,穿过荒野和乱石而来





成都,冬日的清冷透出枯淡的萧瑟。

午后,驾车沿三环前往成都市区南边新谷国际科技中心,专访【李金远金水墨现代视觉艺术工作室】。他的工作室位于一座外观时尚而现代的高楼里,隐隐觉知他对事物对艺术的思维与认知一定超前而另类。

认识李金远先生前,早就耳闻其作品所具有的独特性与学术研究价值。但上次见面,是2018年的一次偶然间。彼此见面因气氛与环境等各种客观原因,与之交谈并不多,但对他清澈坦诚的目光与其艺术作品的创作历程充满好奇。

20181022日,应摩洛哥文化部特邀,【中国艺术家李金远李俊涛举办中国天府美学艺术展】正式在摩洛哥的六座城市博物馆巡展。近期正在摩洛哥首都博物馆展览。他们父子俩是北非首次举办艺术个展的中国艺术家。同时,画展在北非的展览也展开了中国成都与摩洛哥文化艺术的进一步交流与对话。因而,观者甚多,王室成员也前往参观,在摩洛哥引起巨大轰动。中国驻摩洛哥王国特命全权大使李立先生,特别喜欢李金远先生父子的作品,开展时他专程从首都拉巴特赶到艾萨为哈古城博物馆参观并与李金远先生进行深度交流,他感慨地说:你对于唐诗尤其杜甫诗意中的色彩探索研究很有意义,还没有画家从这个方向、角度这样去创作,特别你关于甘孜高原的藏区金水墨组画,很美,很大气,让人对甘孜高原、对四川藏羌彝地区充满向往,你简直就是那片神秘美丽土地上的旅游形象大使。

这次在摩洛哥的艺术展览,李金远先生有两组系列作品,一组【甘孜高原】,一组【花重锦官城】。李金远运用其独创的金水墨艺术,将唐代杜甫诗意中的锦官城描绘得鎏金溢彩璀璨夺目,将四川藏羌彝地区的纯净神秘之美描绘得如梦幻之境般令人向往。摩洛哥国王顾问和文化部长对李金远先生的花重锦官城系列作品非常感兴趣,他表示,在画面重彩的体现中,他似乎看到了唐朝时期成都的美丽。

 

 


 李金远:深谷的溪水,穿过荒野和乱石而来


 



进入李金远先生绘画工作室,空间宏阔,视野自远。

展厅的墙上悬挂的一幅幅大泼彩巨幅作品,瞬间让人静止,视觉震撼而迷茫。眼前的巨幅画作,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中国画,以极其抽象的笔墨,形成扑面而来的野狼般的狂野之势,凸显出独特的个性与张力:激情与燃烧交融,晦涩与梦幻并存。

我仿佛顿然间从都市繁杂与喧嚣的世俗里,慢慢坠入而置身于一个奇特而暮卷西山的幻化世界,瞬间雾化。眼前的巨幅作品,画面充满金属般的质感,盘旋喷发的扭曲,瑶泉霜花的升腾,宛如古代的图腾画像,犹如铸铁浇铸般的流动,更如广袤的旷野里隐隐升腾的火山,充满神秘、玄妙、幻化、碰撞之未知,幻化出美学的露珠,滚落在我的无知里,让人努力想去读懂,去领悟,去感知,去触碰。

因而,站在这样搅动复杂情绪的画面前,时间恍若静止,因而心潮起伏,眼眶潮湿。





李金远:深谷的溪水,穿过荒野和乱石而来

                                                                                                                                                (作品局部)




李金远:深谷的溪水,穿过荒野和乱石而来
                                                                                                                               (作品局部)





李金远:深谷的溪水,穿过荒野和乱石而来

                                                                                                                                            (作品局部)




李金远:深谷的溪水,穿过荒野和乱石而来

                                                                                                                                              (作品局部)





李金远:深谷的溪水,穿过荒野和乱石而来

                                                                                                                                                 (作品局部)




李金远:深谷的溪水,穿过荒野和乱石而来
                                

                                                                                                                                             (作品局部)





李金远:深谷的溪水,穿过荒野和乱石而来






李金远:深谷的溪水,穿过荒野和乱石而来






李金远:深谷的溪水,穿过荒野和乱石而来






李金远:深谷的溪水,穿过荒野和乱石而来






李金远:深谷的溪水,穿过荒野和乱石而来






李金远:深谷的溪水,穿过荒野和乱石而来






李金远:深谷的溪水,穿过荒野和乱石而来






李金远:深谷的溪水,穿过荒野和乱石而来






李金远:深谷的溪水,穿过荒野和乱石而来




早在以前,在画册上看见金远先生2009年的一组很棒的系列作品。其中的一幅作品【寒山白之十七】:山峦迷蒙,秋水逶迤,远方与眼前的丛林顶着金色的树叶,在静谧中伫立。画面安静而清澈。作品【寒山白之二十六】:水墨中的空山,浸润着或浅或深的赭石色岩石或者土坡,墨色舒朗大气,读之空灵禅定。

但我没有想到,专访前,查看他大量绘画资料,看到的他早期的系列国画作品与眼前的作品竟然完全不同。金远先生早期的作品,具有或云海峰峦的雄浑沉稳或清润幽深的复照青苔,水墨老辣,苍劲野逸,中国传统绘画脉络与味道蕴含其中。而眼前的作品,不能说是蜕变,简直就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具有颠覆性的艺术革新。

 

 


李金远:深谷的溪水,穿过荒野和乱石而来


细细揣摩画家的气息,满墙的巨幅作品,虽下笔恍若唐宋,气息却狂放不羁。且流金铄石、燃情四溢。李金远先生的绘画,不仅从材质上颠覆了传统,彰显了独到,画面的表现力具有的强烈视觉震撼,让观者无不内心波动。他敢于突破,但又立足传统,在水墨中融入丙烯金、银、铜等,独创出具有李金远个体非凡的艺术表现语序。他不仅仅注重画面色彩、线条、构图的视觉冲击力,更注重作品传递的无限精神内涵。他将道家哲学、老子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画面往往在抽象、迷茫与混沌的交融里,以极其神秘的气息,让人在逐渐升腾的觉醒与顿悟中,读到哲学的辩证,生命的虚空,记忆的花朵,情感的流动。他作品画面的形式感带给人激情与昂扬。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在海拔4345米以上的高原写生,创作出【珠穆朗玛.天界系列】等藏区系列作品。这些作品,关乎着对自然对生命对天地的敬畏,包裹纯粹与意象。既有康德所倡导的“纯粹美”,又有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哲学思辨。从而,金远先生的作品以已度物的隐喻,通过笔触的抽象表现,散发出视觉美与思想性。观画者站在其画前,瞬间燃烧起对宇宙、星空、天地、生命的敬畏之心,并努力想去解读其画面背后深藏的精神密码。

 

 


 李金远:深谷的溪水,穿过荒野和乱石而来





李金远:深谷的溪水,穿过荒野和乱石而来




长期以来,金远先生极其重视对作品思想内涵以及对颜色的研究。

他喜读唐诗宋词,注重诗意的境界,且自律性极强。访谈中,看到一张1983年他自己制作的作息表,深受感动。我认为,一位成功的人,往往具有特别的特质,那就是懂得自律与勤奋。1983年这张题为【天道酬勤】的作息表,写着他每日必读、必画、必书、必练的时间安排:早晨六点起床,到晚上十点睡觉,其间读诗、练功、写生、散步背诗、习字、创作、练功,安排得井井有条,令人感慨天道酬勤之深意。他长期研究杜甫的诗词。他认为杜甫的诗伟大的一面表现了对人的深切关怀,另一方面他诗中的色彩美学和深厚的内涵更值得研究。在这方面,历代画家所作的杜甫诗意图都极少表现出诗里蕴含的深层次意境。金远先生发现杜甫诗歌里另外一个角度的独特觉知:原来,早在唐朝时期,杜甫就已经对世间万物的颜色有了深刻的研究,并将其融入自己的诗词里。





李金远:深谷的溪水,穿过荒野和乱石而来





李金远:深谷的溪水,穿过荒野和乱石而来





“我喜欢古代诗词歌赋,尤其喜欢杜甫的诗歌,感觉他诗中有画。杜甫把自己对色彩的体悟运用在他的诗歌里,非常美,至今难以超越。从人文的角度来看,或许人们读到杜甫的诗歌时,感悟到的仅仅是诗歌的内涵与情感。但从色彩的角度,我看到的却是色彩的对比与温暖。”

他接着还列举了杜甫诗歌里很多例子,讲解给我听,如: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他说:“漆黑的夜晚,一条野山里弯弯曲曲的小径,空寂暗黑间,突然看见远方江边一条小船里那一抹灯火的红,在夜晚漆黑里,心头顿时一亮。诗歌里,如墨的黑,朱砂似的红,多么温暖。还有“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里面蕴藏青、绿之色,层次感渐进,有片花飞卷碧翠深深的色彩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里面藏着黄、绿、白、青四种颜色,沉郁顿拙,意境深远。“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古柏老了,树身上长满厚厚的青苔,在夕阳的余晖下泛出青铜一样的色彩。还有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山青花如火一样的燃起来,这种青与红色彩强烈的对比是怎样一种感觉啊?杜甫诗里面深藏的色彩对比,你只要细细品读,就会找到古人诗歌里的色彩之美。”




李金远:深谷的溪水,穿过荒野和乱石而来





李金远:深谷的溪水,穿过荒野和乱石而来





李金远:深谷的溪水,穿过荒野和乱石而来





李金远:深谷的溪水,穿过荒野和乱石而来








“在杜甫的诗中,所蕴藏的色彩美学,历史远远超越西方表现主义,具有更为厚重深邃的美学价值。”金远先生继续阐述他对杜甫诗中色彩美学的独到研究。关于色彩的妙趣,西方表现主义画家高更说:如果你看到一颗树,树干偏红色,那么你可以用大红色去表现。金远先生对东西方色彩的自我解读与认知,就最终形成了他个体的符号。于是,我们读金远先生的作品,既可以从国画的视角,读到他画面里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旖旎诗意,也可以读到西方表现主义自由的精神释放。李金远先生一直在研究徐渭、石鲁、苏丁、弗拉曼克等的表现主义。从整体视角与构图上,他更注重立足于自我本心自性。他多年来,独辟蹊径,中得心源,努力尝试突破中国画的表现手法,融入西方油画印象派的绘画手法。他加重色彩的明亮感,注重光影的变化,让这一组作品散发出颜色的大胆强烈、线条的干净简洁以及成熟的色彩表现,让我们在其作品摆脱固有的束缚,更多读到画家个体精神中的贯穿着独立于画面之外的象征、神秘、色彩之美。取一句或许不太贴切的隐喻,金远先生的身上藏有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的禀赋。是的,这里的颜色是指他对绘画颜色的考究,我觉得,是上天赋予他对色彩的敏感与深度认知。

 




李金远:深谷的溪水,穿过荒野和乱石而来

 


 李金远:深谷的溪水,穿过荒野和乱石而来




李金远:深谷的溪水,穿过荒野和乱石而来





李金远:深谷的溪水,穿过荒野和乱石而来





李金远:深谷的溪水,穿过荒野和乱石而来





李金远先生的作品或许应该归于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

尽管他如此热爱着中国传统艺术的诗词歌赋,绘画更围绕中国元素。但是,不可否认,他吸取了西方表现主义的意识。有些作品,有高更作品的理念。在形式上得到简化,但色彩上却丰富艳丽,反映出画家纯粹而诗意的情怀。金远先生的【花重锦官城系列作品】,完全可以读到他对色彩运用的极致,实现了他追求的画中有诗的独特韵味。值得说明的是,在这一组系列作品里,他把自己儿时对老成都的记忆以及老成都建筑的元素融入画中,比如,老成都的春天柳树下那条长长的花团簇锦走着放学回家路上小学生的街道;青石桥的水波荡漾中的小船;巨大温暖的麦朵与瓦房;自己出生的新半边街42号大院;苍劲古树下的寺院,这些画面不仅仅让人依稀读到透过繁华岁月逝去的遥远,更能读到画家在色彩的运用上很明显地吸收了西方绘画的色彩运用,有塔希提岛温暖的影子,更有洗练豪迈的笔触。

 

 

 


李金远:深谷的溪水,穿过荒野和乱石而来





李金远先生绘画,直抒胸臆,看似气势豪迈不尚雕饰,实则笔墨精细而用情至极。

他喜欢画自己精神世界里最本真的情感与对自然界、生命的悲悯与敬畏。因而,他的某一些作品很多人不太懂,觉得晦涩难读。站在先生位于大厅里的一幅巨幅作品【天界.喜马拉雅】前,这幅高五米六,宽八米的作品,涌动着令无数人有不同解读的奥妙与深邃。金远老师让我坐下,指着这幅巨作,告诉我:很多人说这幅画很怪异,也有很多人读出了内涵。我想问你,你对这幅画的感受是什么?

我起身走到画面前,站在巨幅作品下面,仰头静望,身边过往的行人恍惚不复存在,在此刻一切皆是虚空。静静望着眼前这幅庞大的作品:高原的雪山、金辉、海子、草甸、牦牛,在静谧中蕴藏着无限的力量。很显然,画家是想画出一种属于自己强烈想表达的思想境界。但我读出的是敬畏。从画中感受到的是人类的渺小和大自然的伟大,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对天地的敬仰。在这幅作品里,画家在创作前积淀了很多的思考,来表现宇宙、自然的存在与虚无,天际与当下,逝去与未来,静谧与希冀,一种超越现实升腾至信仰的这样一种暗示。这幅作品表现的不仅仅是喜马拉雅的圣洁与宏阔,更是让人读到一种透过画面想要读到的精神诉求:越过俗世,让精神进入天界。




李金远:深谷的溪水,穿过荒野和乱石而来





【天界】等系列作品的完成,释放出李金远先生在现代艺术上探索路上的一个标志性符号。中国国画不仅仅可以使用传统的材质,更可以在宣纸上以水墨为基础融入其他材质而最终画出中国水墨的浸润质感与油画的厚重质感。同样,在这幅作品中,他在水墨里融合了丙烯金、丙烯银、丙烯铜,因而,画面里喜马拉雅山峰的金辉色质感以及留白处的银色质感,以及那条代表山峰被太阳的金辉照耀的线条,才能在条线感极强,笔触粗放,重彩厚郁,整幅画被一条红色裹着丙烯金的线条分割成两个空间,雪山逶迤在朝霞或者晚霞

 

 

 

 


李金远:深谷的溪水,穿过荒野和乱石而来


长期担任大学美术系教授的教学工作,金远先生更注重对艺术在学术上的深度思考。莱布尼兹把“混乱的认识”理解为“微小的感觉”,这种“混乱”在美学的观念上,是艺术家的感性体现。在作品【天界】系列里,我们可以读到很多关乎大自然天地之间灵魂深处的微妙的感知。这是感性认知的完善,是透过画面的安静,而读到的哲学思考。“感性认识”对于一个画家的创作,它是“混乱而明晰”的。在伍尔夫的哲学中,未经过逻辑分析的混乱,画家却用明晰的生动的图像来呈现,这是客观认知与主观思维的统一。在金远先生的他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表现力有更深刻的个体认知与解构解析。他热爱大自然,善于观察身边事物。我看了他的素描,四五十年前自己对老成都市区各个角落的的素描,居然都好好的保存着,那些画面早已成为历史的缩影与见证。对于艺术,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以热血之心,执着探索,常于琢磨,敢于突破。因而作品含蕴丰富,气势卓尔,似浑金璞玉般呈现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共鸣。他的骨子深处,潜伏着一位大智大慧之人架海金梁的气度与不凡。

“空山独立始大悟,世间无物非草书。” “人,不在于画了一幅画,而是发现新的构成,新的境界。” 金远先生艺术灵魂的纯粹与艺术的不倦探索,令人敬佩。三十多年来,他从近万幅的速写中提炼、化合成自己的笔法、墨法、色彩与构成,成为一位格局高迈思想深刻的艺术大家也就不足为奇。

 



 李金远:深谷的溪水,穿过荒野和乱石而来





与金远先生聊天,人自在,心不累。

他儒雅真诚、随和善思。身上自然散发的气息,用四川话说,很巴适。用书面语言说,既有渭北春天树荡胸生层云的温润,更有所向无空阔万里可横行的豪气。他的身上,融合着一位绘画大家细腻与粗犷、颠覆与传承、入世与出世的双重气质。访谈至黄昏,他突然接到家人催他回家吃饭的电话。七十多岁的他拿着手机,一口一个“妈妈,我还在接受采访,妈妈,我马上回来哈,妈妈妈妈,你放心嘛。”地温暖地喊着自己的岳母。那一瞬间,我似乎一下忘记了他真实的年龄,仿佛眼前的他还是一个令老母亲疼爱而担心的蓬勃青年,释放出不可阻挡的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艺术的激情。蒙太奇般溢出先生给我讲述的过去岁月里深刻的画面。“我母亲出生仁寿,四岁就到成都丫鬟。我1945年出生,父亲去世很早,姐姐,我,弟弟三个全靠母亲辛苦打草鞋把我们养大。我记得很小的时候,由于贫困,妈妈决定把幼小的弟弟送人,我和姐姐大哭着跑上去死死抱住弟弟,不让来人把他抱走,弟弟才终于留下来。”2007年,他去四姑娘山写生,一夜之间,大雪覆盖成峦叠嶂的山峦,“我一下跪在雪地上,泪流满面。对自然的顶礼拜膜,才能衬托人之渺小,才能对大地母亲充满崇敬。”李金远很小的时候,有一位邻居名叫张长青,喜欢画画,有一天,他画了一幅海军上将乌沙科夫的头像,逼真与笔触,令幼小的李金远铭刻至今。“读小学时,美术老师贺老师把我画的一幅植树的画,拿到学校去展览,这幅画是我临摹火柴盒画的,老师的鼓励让我欢喜并更加热爱绘画。”

寒烟苍翠,碧水梧桐,他的作品,他的人,都值得中国大众、美术界去深深阅读并思考。

 

 

 李金远:深谷的溪水,穿过荒野和乱石而来


人物简介:李金远,1945年生于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进修学者中国画专业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在国内外举办30次个展,作品为中国美术馆、美国旧金山文化中心、图鲁兹联合国教科文中心the high patronage of UNESCO、法国拉比特亚洲艺术博物馆Musee Georges LABIT、南方比利亚牛斯大区议会、图卢兹市议会、法国宇航文化中心、欧洲宇航中心、欧洲空中客车公司、泰国宣律实皇家师范学院、澳大利亚新西南威尔斯艺术博物馆、世界银行、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馆、菲律宾中华文化中心、日本熊本县观光株式会社、日本东京上智大学比较文化学院、美国华盛顿大学博科博物馆等机构和各国收藏家收藏。出版《李金远画集》、《李金远法国南比利牛斯—西南大地画集》、《元气与流光李金远水墨艺术作品集》、《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李金远》(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大画家李金远作品集》、《百年中国画名家李金远专集》、《途中心像·李金远作品集》、《荣宝斋画谱·山水篇李金远》、作品选编入《百年中国画家》大型画集(河北美术出版社)、及《百年中国油画》、《中国当代书画大家精品集》、《当代中国画大家》、《新世纪—中国画经典作品》、《中国最具学术与市场潜力八大家·山水篇》、《当代最具影响力国画四家》、《当代中国油画大师李金远·靳尚谊》等画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