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陶艺家李见深先生印象

(2016-08-04 19:06:12)

我眼中的艺术家李三宝

 

 

 
http://s8/mw690/001HQtNIzy73NaeCkSzb7&690


 

陶艺家李见深先生印象

  

 

     文:莲子

 

 

 

 

 初识李见深先生,是20167月中旬三伏天里最炎热的一个夏夜。

 成都,空气里处处传递出令人窒息的热浪与焦躁。与几个朋友小聚于市区西村“壹九吧”,饮冰啤、啖美食,一如往常。席间,在随性淡然的推杯盏错之间,夹杂着一丝丝难以言说的轻松与调侃。也有裹挟着“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的瞬间恍惚以及“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的思绪游离。酒过三巡之时,才子潜石突然站起来说:我的老师到了!还没反应过来,就看见酒吧朦胧低迷剪烛摇曳的灯光下忽然飘进来一个中年男子:只见他手提着一个藤编的篮子,一身素朴布衣,且身形精瘦干练、玉树临风、面若仙人、浅浮微笑,头戴一顶浅色镂空编制的鸭舌帽,浑身散发着古韵之气,然后,飘然脱俗笃定地落座于大家的面前,颇有些“风灯凌乱,少年羁旅”的凌风洒脱。

 

 

http://s10/mw690/001HQtNIzy73Nahdw3769&690

成都西村大院“壹酒吧”,见深先生与才子潜石 

 

 

 

 就这么着,认识了从景德镇空降于成都的著名陶艺家李见深先生。

 当天夜晚,见深先生只是浅浅饮酒,轻声交流,虽因飞机劳顿交流短暂而提前离席。但是,他谈吐举止间的风趣幽默、睿智豁达、深刻哲理会在言语之间瞬间闪现出犀利、凌冽的火花,让人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印象深刻。

 说起陶器,还源于我对古老器皿一贯的痴迷与喜欢。

  

 

 

   http://s14/mw690/001HQtNIzy7ed642pBz2d&690

 


http://s11/mw690/001HQtNIzy73NarKjq25a&690

 

 

 

 

很早以前,我在一篇随笔中就写到过。自十七岁的一次旅行途中,火车经过西安,在西安古城买了一个仿制古老器型的兵马俑回四川开始,我就对古老的、沧桑的、有岁月积淀的、有历史痕迹的古镇或者东西充满着好奇与探寻。个人感觉,感悟或者触摸着这些东西就恍若读到一个个神秘的故事。这些老东西,臂如,一把明代的老椅子、一个清代的竹编菜篮或者一把不知道什么年代的铜镜、小小玉佩等等,在历史的磨砺中,恰似一颗颗厚重沧桑的老珠子,串起了岁月年轮中一个个可以去解读、想象、品味、咀嚼的奇异故事。触摸可感肌理、抚摸可感岁月、想象可感画面、品读可感尘埃。好似在静谧或者空灵的境界里去体味“纷纷坠叶飘香砌”的枯叶之碎碎声,又恰如对“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的孤寂与愁思的叩问。也说不清为什么,几十年来,向来就对老的东西感兴趣:老镇、老树、老墙、古陶、古砖、古玩,一直就是一个古镇游迷。二十多年前,就独自去了江南的同里、木渎、周庄以及四川的龚滩古镇、罗城古镇、周子古镇等古镇游荡。记得,在周庄,每天起床一大早就开始蹲在一个个卖古董的老店子里,对着满屋眼花缭乱的古老东西痴迷不已乐不思蜀。有一天,店里的老板娘见我天天到她店里发痴发呆,估计她实在忍不住啦,就对着正拿着一个古老的红木梳妆台好奇地反复摩挲的我,疑惑地问:我就不明白啦,你一个姑娘家,怎么会对这些老东西感兴趣啊?

 

 

http://s3/mw690/001HQtNIzy73Nav2hd8d2&690

 

 

因此,源于这些难以言说的积淀于心的情结,我对从未去过却久仰大名一直向往却一直无缘前往的有着千年历史积淀的景德镇三宝村以及三宝村的创始人李见深先生充满着敬意与好奇。

 第二天,受到见深先生以及设计师、才子潜石的邀请,晚上在宽窄巷子一起晚餐,继续交流。晚上六点半,在都江堰采访画家梅凯先生完毕返回成都后,匆匆赶往宽巷子“见山书局”。穿过宽巷子拥挤熙攘的人流,拐进这个充满着闲适与散漫的小院子,一眼就望见一间小屋子里端坐着清朗俊逸的见深先生,他身着一件浅蓝色条纹T恤,宽松的乳白色麻布裤子,简单而清爽。晚餐上,谈起四川,谈起川菜,谈起艺术,见深先生往往是疏淡的语言里透出智慧的精彩,一语中的,火花四溅。朋友们都被他个性化的语境与语系所感染。他似乎藏着许多许多的故事,我可以肯定,他是一个有着很多故事的丰富之人。但是,作为一个艺术家,他在言谈中,时不时闪现出的艺术见地与修养却不容置疑,特别是他一口流利的英文,那自信的腔调顿让席间一众人惊叹。

 

 

http://s12/mw690/001HQtNIzy757kUp5HB1b&690
    三宝村,与各国陶艺爱好者在一起

 

 

一道三文鱼上桌,见深先生对喝着红酒的大家说:其实,应该喝点白葡萄酒。他极其热爱美食,深谙美食制作之道,却吃的极少。他谈起自己在景德镇三宝村里的一次购买野生鳝鱼的经历,兴致勃勃,情趣盎然,所言之故事充满着画面感。

 

 

http://s15/mw690/001HQtNIzy75vph7i107e&690
    台湾艺术家、纽约华人陶艺大家李茂宗先生是把见深先生带进国际舞台的恩师

 

 

他说,有一天清晨,岚气布满天空,他偶然拐进一条无人的小巷,忽见一妇人端坐于台阶,面前有两个竹篮子。于是,先生好奇,上前一步,但见竹篮里一个装着野生鳝鱼,一个装着野生泥鳅。大喜,于是问价,妇人言:家里男人凌晨打鱼辛苦,因而价格比一般鳝鱼贵了一些。说了价格后,见深先生掏钱买走两个篮子的东西,欢喜而归。“我把鳝鱼与泥鳅分别作了两道菜,那味道那雪白的汤,至今令人回味,真是人间美味啊!”

 当天夜晚,我在百度上观看了一部中央电视台采访见深先生的纪录片《陶艺家李见深》。其中,有两个画面影响极其深刻:一个画面是见深先生在田地里收割,身形矫健,动作娴熟,抱着捆着谷子的一系列动作如行云流水,让我惊叹。另外一个画面是他窝在高耸的一大堆谷子或者麦子中央,自信闲适的神态,恍如一个身居世外桃源的神仙,身上洋溢着阳光的温暖气息。我完全没有想到陶艺家李见深先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这样的一面,如一个农耕者,素朴而自在。还依稀记得纪录片里他说:景德镇三宝村历史上就是这样,农忙时播种收割,农闲时,烧窑制陶,这是祖传的遗韵。

 

 

http://s8/mw690/001HQtNIzy75voy4qCbe7&690

 

 


http://s13/mw690/001HQtNIzy75voyId1G9c&690

 

 


http://s5/mw690/001HQtNIzy75voz4E5K54&690

 


http://s11/mw690/001HQtNIzy75vozsIhs7a&690

 

 第三天,成都细雨纷纷,一大早赶到西村,与见深先生、潜石、小婧等乘车前往邛崃县城某工地。见深先生说:你若不去啊,就可惜啦。邛窑发掘遗址具有相当的文物价值以及规模,值得一去。

 

 

http://s3/mw690/001HQtNIzy73NaCFWW692&690

   

 

汽车在开过飞机的“李团长”的驾驶下风驰电挚地驶出成都,临近邛崃县城,细雨渐变成磅礴大雨,从车窗里望出去,整个县城都笼罩在雨雾中,模糊而冰冷。

  终于到达南河边,汽车倏然间拐进一条狭窄的小巷,再绕上一条沿河下路,风景一下子就旖旎优美起来,转头望去,河水丰沛,河边植被丰富,有一座座正在打造中的小院子,精致而古朴,韵味十足。我惊叹于“李团长”高超迅疾的驾驶技术,感觉他是否把开飞机的敏捷也用在了汽车驾驶上?

 很欣慰的是,此时此刻,雨突然间又小了起来。

 一行人在项目工地前下车,钻进铁丝网,走过泥泞小道,穿过一座座农户已经转移迁走而留下的一座座颇有田园色彩的陈旧破败的农家小院。或许,这些农家小院在小雨中散发出一种孤寂之感,我驻足停留了几分种,看见一些说不出名字的大树或者小树环绕着这些残留着曾经有着炊烟气息的住宅,让人在此时萧瑟的空寂里怀念彼时的那份人烟……

 但是,见深先生与潜石如一阵风,早已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

 我和社科院小婧匆匆往前赶,竟然如入迷宫,难寻踪迹。

 

 

http://s16/mw690/001HQtNIzy73NaFVphRff&690

 

 途中,遇此行负责摄影的一小伙子,问之,他也迷茫,最后东拐西拐才在幽深之处的雨中见到正与当地文化局、文物局等有关部门交换意见的见深先生。

 

 

http://s3/mw690/001HQtNIzy73NaMhgHMd2&690


 

http://s6/mw690/001HQtNIzy73NaMsw7zf5&690

 

 

http://s16/mw690/001HQtNIzy73NaMD9QH2f&690

 


 

http://s4/mw690/001HQtNIzy73NaMSzd183&690


   

只见他不顾又开始大起来的雨幕,在凌乱而泥泞满地的建筑工地上指点,身边有人递过来一把伞给他避雨,他断然拒绝,却在风雨中跑上跑下,用非常严谨细致专业的语言谈着自己对建筑设计的观点。“我希望这里建成后,不仅仅只是在四川,在中国,而是能够建成一座可以与世界对话的小村庄。”这句话让站在旁边的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还对着一个空出来的地方发着脾气:“怎么这里的鸡窝不见啦,鸡窝啦,我上次说了的要保留这些民间最原生态的建筑符号,把鸡窝完全恢复。没有农村最本真的东西与符号,就是缺陷。”大雨中,他米色的麻布罩衫被淋透,可是他依然在雨中一项一项指点、交代,语言非常精准而专业,蕴藏着一个为了保护文物古迹与乡村历史文化的艺术家的情怀。

 

 

http://s16/mw690/001HQtNIzy73NaSh0bZ3f&690


 

http://s10/mw690/001HQtNIzy73NaSsUFHf9&690

 


 

http://s8/mw690/001HQtNIzy73NaSEM2rf7&690

 


 

http://s14/mw690/001HQtNIzy73NaSVjeBed&690

 


 

http://s10/mw690/001HQtNIzy73NaTaUR359&690

 


 

http://s15/mw690/001HQtNIzy73NaTo5mCbe&690

 


 

http://s8/mw690/001HQtNIzy73NaTEUar17&690

 


 

http://s14/mw690/001HQtNIzy73NaTSdTndd&690

 


 

http://s11/mw690/001HQtNIzy73NaU9iwaca&690

 

 我惊叹于他敏捷而聪慧的思维,更欣赏他爱惜乡村文化与古迹遗址的情怀,当然,当我们躲在雨伞下纠结着遍地被雨水与泥水混杂的污垢时,见深先生却非常专注地在土包泥泞里穿梭来穿梭去跳上跳下,魅力非凡,如夏雨中的一阵轻风,掠过树梢,轻盈无痕。

 

 

http://s4/mw690/001HQtNIzy75voFXur903&690


http://s13/mw690/001HQtNIzy75voH8uVC1c&690

 

 

 就在见深先生与各方交谈时,潜石提醒我们去十方堂邛窑遗址。这是一座于一九八八年一月由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创烧于隋朝,盛于唐,终于宋。遗址东西长530米,南北宽210米,总面积11万平方米。风雨交加中,我与小婧静静伫立在一片废墟边,我对着撑着伞的小婧,轻轻说:你现在知道我们脚下是什么吗?她茫然不知,说:什么呀?我镇静回答:我们面前可是几千年的陶瓷碎片啊!

 

 

 

http://s8/mw690/001HQtNIzy73Nb62dNRf7&690


 


 

http://s16/mw690/001HQtNIzy73Nb7kqSjbf&690

 


 

http://s14/mw690/001HQtNIzy73Nb7EbKded&690

 


 

http://s15/mw690/001HQtNIzy73Nb7S9DUee&690

 

 

 细细望去,十方堂邛窑遗址平静而低调地呈现在我的眼前,但我恍惚中,竟然能想象或者感觉到千百年来,这里曾经的高温淬炼以及窑工在马蹄窑前烧窑时的情景:褐红色的胎,堆贴花纹,纹饰古朴,造型极具民间古拙风味。蹲下来细观眼前密密匝匝的残存碎片,一切都在风雨中静谧。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太感性而太富于想象力,眼前褐红色的残片或厚重或轻薄,我甚至可以肆意想象它们刚出窑的样子,稳重而拙朴,适合百姓们在祭祀、生活、祈祷时使用。现在,它们在雨水的冲刷下,安静地,洁净而湿润地,无语无声地告诉内心伤感的我:这就是历史。一切灰飞烟灭时,唯有存在的还存在,消失的早已消失。

 

 

http://s14/mw690/001HQtNIzy73Nbe5CRn9d&690


 

http://s5/mw690/001HQtNIzy73NbejJAM44&690

 


 

http://s14/mw690/001HQtNIzy73Nbey64Z7d&690

 


 

http://s15/mw690/001HQtNIzy73NbeJl945e&690

 


 

http://s13/mw690/001HQtNIzy73NbeTiCo1c&690

 


 

http://s16/mw690/001HQtNIzy73Nbf9Q9F2f&690

 

 是的,这一天,正如见深先生所言,见到邛窑遗址,非常有趣,值得回味。

 返回成都前,见深先生与潜石前往文物局与有关领导交换意见,此时的我早已因起床太早而头昏脑涨在车里昏昏欲睡。

 

 汽车返回成都,经过大邑县时,高速路边一座始建于民国时期的老宅令见深先生兴趣盎然,他如一阵风跑下坡坎,钻进四合院。院子里高墙青瓦、雕花窗棂、圆拱石门以及斗檐石柱,依稀可见昔日的繁华与精美。我们在老院子前合影,左边见深先生,右边才子潜石,我自己坐在一根破烂的木头小凳子上,于是,这一天,我们定格了一个瞬间。

 

 

http://s6/mw690/001HQtNIzy73NbmowkZ95&690

 


 

http://s7/mw690/001HQtNIzy73NbmARKub6&690


http://s5/mw690/001HQtNIzy73NbmQ58M54&690

 


 

http://s11/mw690/001HQtNIzy73Nbn0aSe1a&690

 


 

http://s1/mw690/001HQtNIzy73Nbnbms8a0&690

 


 

http://s15/mw690/001HQtNIzy73NbnmGlM0e&690

 


 

http://s9/mw690/001HQtNIzy73NbnwL8Yb8&690

 


 

http://s13/mw690/001HQtNIzy73NbnH16cfc&690

 


 

http://s5/mw690/001HQtNIzy73NbnTJkgb4&690

 


 

http://s13/mw690/001HQtNIzy73Nbo7ole2c&690

 


 

http://s9/mw690/001HQtNIzy73NbokdTOf8&690

 


 

http://s14/mw690/001HQtNIzy73Nbou3pP3d&690

 


 

http://s3/mw690/001HQtNIzy73NboBagid2&690



http://s5/mw690/001HQtNIzy73NboU09C74&690

 见深先生随即离开成都前往山东。这几天,见深先生陆续从山东、北京、德国陶瓷小镇hohrgrenzhaussen发来照片,不断变换着工作地点,感觉他的生活、工作节奏如飞人般捉摸不透。

 现在,仍是酷暑季节,不知道见深先生又飞到哪里去啦,不过,从最近他发来的一张他在国外演讲的现场照片来看,丰富而才华横溢的见深先生活的是多么的精彩。

 我想,我能承诺见深先生的,就是深秋时节,能真的在景德镇三宝村再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