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珐琅彩的画法

(2010-02-05 10:01:45)

http://s7/middle/5d38d571t7314e2785676&690

 

http://s1/middle/5d38d571t7ed0e698c670&690

 

http://s12/middle/5d38d571t7ed16168800b&690


http://s12/middle/5d38d571t7ed0e8349d6b&690

    珐琅彩说起来对于玩瓷器的人都不陌生,实事上真正有珐琅彩的人并不多,而且能读懂珐琅彩的人就会更少,其实珐琅彩的起源最早传于中国的三国二晋,那时就已经有珐琅彩的雏形,但真正的历史资料记载尚无发现,从实物和工艺分析,至少要在1600年就已有明显使用釉上填彩、碳墨釉石花底、圈边有卷云纹的图案,直至唐宋珐琅彩已基本成熟,但不如清康熙、雍正、乾隆如此之精细,让人称赞叫绝。

  此上图片仅作一种康熙珐琅彩的精品画工进行分析,珐琅彩的画工已有国画风格、又有过度色、有浑染是当时的非常要手的工艺,特别是它的树叶、花叶是典型的,画法是其它工艺不能做到的,叶子上边一眼观之可如看到像鹿角之茸毛,遇水则露、遇露则滴,犹如新鲜、饱满的花叶一样美灵美幻,让人观后进入一种奇境。此图片放大了20倍,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画师如此的笔法,到现在欣赏起来也是赞不绝口,据说当时的画师画叶子上的茸毛必须有精细的研磨、矿料,还要有极其精致的画笔;据说画茸毛的画笔是冬天狼的尾巴的毛做的,极其耐油性、挺拔而柔软,如果当时没有这样的画笔,再好的画师也无法画出如此之作。我以细研当代画师的仿制品确实与古品有较大差距,形似神不似,一言难尽!我们现在欣赏起老的、到代的珐琅彩犹如进入仙境一般,让人回味无穷,供大家赏析,一人之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宝石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