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包豪斯过时说是一种误读

(2017-10-25 22:48:26)
标签:

包豪斯

立体构成教材

平面构成教材

设计基础教育

现代设计

包豪斯过时说是一种误读

卢军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uicSy6WvBuCQavH18TFRdzmREw3hMy6w5kVDoLg69H7iaib8QAnsrRuoIqQ07AMCYuGyNww6R2ia8DYd6xia0G4yfY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包豪斯图章 / 1922年 / 直径4.4厘米


《美术观察》杂志2003年和2004年刊载了两篇针对包豪斯的过时与不过时的争鸣文章,时至今日依旧可看。批评包豪斯的一方论述了包豪斯在中国移植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肯定包豪斯的另一方则论述了出现这种不良反应的深层病理。通过争鸣,包豪斯在中国的现状有了更清晰的呈现。在包豪斯移植过程中出现的全国上下“一套教材一个模式”,由此产生的脸谱化的倦怠感使人们误以为包豪斯过时了;在包豪斯错位成了“三大构成”的同义语之后使人们误以为包豪斯过时了;在包豪斯科学理性的精神内核被转换成空泛的技术教条和教学模式后使人们误以为包豪斯过时了。所以应该强调的是,包豪斯在中国当下面临的问题不是过时与否的问题,而是对它的认识和理解成熟与否的问题。我在2015年出版的自己的专著《包豪斯的背影——中国现代设计基础教育的理性观察与研究》中深入论述了对包豪斯及其与中国设计教育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包豪斯宣言”主张将建筑、雕塑、绘画融合为一体,弥合它们之间孤立的分离状态,并落实在设计教育中实践着培养通德、通识的全人理想,这种理念的精神内核中蕴含着道的法则。钱穆先生曾经说过:“只要道在我身,不要怕违逆了时代,不要怕少数,不要怕无凭借,不要计及权势与力量。”“社会各业,必专而分,但人生大道,则必通而合。”

  “道术将为天下裂。”(庄子·天下)“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旧唐书·裴行俭)工业文明的源头来自于西方,包豪斯作为推进工业文明的一处重要的节点,其核心理念与中国传统教育的精华部分是合拍的。由此可得启示,对于包豪斯这种异质文化的优良部分,它在中国并不是过时了,而是在认识和理解上还有待成熟。

附载《美术观察》杂志的两篇争鸣文章原文,比较之下,观者自会有心得。

 

卢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艺术系教师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uicSy6WvBuCQavH18TFRdzmREw3hMy6w5lTNrvicEVVxwOHO4iaf1mXUEyjTbZdzrrKDYpw1xFM8NY0v7sNXhZsjA/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卢军专著 / 1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uicSy6WvBuCQavH18TFRdzmREw3hMy6w5vscLdauVbsiapsbElcLrkkvT0DUPskLFA6MkbJrbwcaPwvCB1e5IABw/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卢军专著 / 2


http://s4/bmiddle/001HQp7Pzy7fihnjZIf63&690

卢军专著 / 3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uicSy6WvBuCQavH18TFRdzmREw3hMy6w5vU4vw0MSMXNCIibnGqVyrpiaF14tWQ8xibmia2ozMBOA2vMZiauWJ0vibG7A/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卢军专著 / 4


批评包豪斯

翟墨

       包豪斯,你是一所设计学校。自1919年创建至1933年纳粹党勒令停办,你虽然只存在了14年,且于魏玛、德绍、柏林几经辗转,但你在设计方面的影响却是如此深远,以至于你几乎成了“设计”的代称,直至将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

       包豪斯,你是一种设计精神。也许,由于你的名称Bauhaus系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造)一词颠倒而成;也许,你《魏玛国立包豪斯纲领》的封面上有三颗星在哥特式教堂上空闪耀;在当时学科裂变的主潮中你却提倡“艺术和工艺技术的结合”“建筑、雕塑、绘画三位一体”,进而使传统的手工艺向大工业机械化批量生产转移,并形成高度理性化的纯几何形的“国际风格”。

       包豪斯,你是一个设计传统。这是适应工业时代需要的现代主义设计传统。然而你对机械的崇拜压制了人类思想的发明创造力,你统一模式的追求忽略了设计的个人感情和复杂意义。面对信息一数码时代的到来,你显示出传统的巨大惰性力。

       包豪斯,你是一片设计阴云。当今,由工艺美术向现代设计过渡的中国,基本上还笼罩在你设计理念的阴影之下。目前中国国内大幅度扩招的设计院校已达600多所,培养学生的模式基本上都差不多,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很难分出较大的个性差别。原因在于,设计界还在认同你“艺术和工艺技术结合”的理念,甚至有的单位还在以“中国的包豪斯”自居。他们没有意识到你已经“过时”,又对西方眼花缭乱的后现代设计不得要领,所以没有感到设计理念更新的必要和设计体系重建的迫切。

       包豪斯,要走出你的荫庇,似乎必须清醒地迈出历时、共时两只脚:

       历时:由 “工业设计”走向“信息设计”。打破一套教材一个模式的大工业秩序和刚性学方式,利用数码平台使设计与信息产业接轨;以小型、快速、个性、优化的柔性化设计,完成从标准到多样、从硬件到软件、从理性到感性、从单一到整合、从实体到虚拟的当代战略转变。

       共时:由“构成设计”走向“有机设计”。打破“三大构成+设计素描”的理性分析模式和传统边界,跨学科地广汲文化营养实现设计“融创”。中国早就有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最善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以轻运重声东击西。例如我们的筷子不仅功能多样,而且包含阴阳天地相反相成的深层奥秘,它同西方刀又勺的组合属干不同的设计体系。我们要在全球意识和人类文明胸怀的大前提下吸收异质文明的良性基因,建立有民族优良“道器”文脉的“有机设计”体系。

设计批评是中国设计的薄弱一环。包豪斯,这里拿你开刀,实在因为你是进刀的肯綮。但愿从对你的批评,激起中国设计批评的新浪;更愿2003,成为中国的“设计一创造”年。

 

翟墨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美术观察 01/2003


http://s15/mw690/001HQp7Pzy7fihP4Xpkfe&690
包豪斯宣言 / 1919

 

包豪斯在中国真的过时了吗?——致翟墨先生

唐星明

 

《美术观察》2003年第一期刊登了翟墨先生一篇题为 《批评包豪斯》 ( 以下简称 《批》文”) 的文章。文章认为:包豪斯不仅是一种“设计精神”,也是一个“设计传统”。这个传统,“面对信息一数码时代的到来”,它“显示出传统的巨大惰性力”。因而,它又是一片“设计阴云”。《批》文从“信息一-数码时代”的理性高度,用前瞻性眼光审视“当今,审视由工艺美术向现代设计过渡的中国”的设计教育现状,认为:中国“基本上还笼罩在”包豪斯“设计理念的阴影之下”,包豪斯“已经‘过时’”了。

       笔者反复研读《批》文,一方面为翟先生的睿智深深感动,一方面又产生了不知所措的茫然。翟先生在“过时”论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有民族优良‘道器’文脉的‘有机设计’体系”的观点,确有独到的见解。它“涵括了世纪之交中国现代艺术设计走向学科自主性建设的纲领性内容”,“奠定了中国现代艺术设计走向世界的本土化基点。”但怎样才能“建立有民族优良‘道器’文脉的‘有机设计’体系”? 包豪斯是已经“过时”的阴云,抑或是中国真正建立整套“工业设计”体系需补的一课? 当下中国设计及设计教育的混乱和无序、缺乏创造力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包豪斯设计理念阴影笼罩,还是中国式的“实用美术”教育消解了其生命活力? 当代设计的“繁荣”是技术与视觉的整合,还是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的使然? 所有这一切,无不涉及到对当前中国人文现状及设计文化的科学理性判断和掌握。《批》文在回答这些问题,在反对东西方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时,又陷人了新的文化二元对立的窠臼,并由此引发了对包豪斯在中国的使命及设计、设计教育现状等问题的认识偏差。

       包豪斯上个世纪80年代前后进人中国,刚刚从“文革”灾难中走过来的中国重新面临一种方向性选择。包豪斯作为一种设计理念和方法,一开始就被导入一种尴尬的工具性怪圈。设计界对包豪斯的接纳,与其说是深层次设计理念的需要,毋宁说是技术层面求新的范式渴求。包豪斯深刻体现工业文明的设计思想和技术语言,在受到中国社会观念中工具理性、技术理性的“青睐”后,一不留神就变成了“三大构成”的同义语。在国人的眼中,包豪斯就是“三大构成”,“三大构成”就是包豪斯。在中国,包豪斯科学理性的精神内核――与德国文化一脉相承的设计哲学思想被转换成空泛的技术教条和教学模式后,以技术“擂主”的姿态成为现代设计的代名词。这种转变,反映了“艺术设计”从手工产品形态向机器产品形态变革的“改革愿望”,深刻烙印着艺术设计脱离传统手工业、步入工业化生产的诸多矛盾和困惑。它所凸显的精神观念及价值取向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当代中国设计的不成熟,以及从实用性层面展开的艺术教育的不健全。当包豪斯在中国陷入普遍的认识误区后,实际上它原本热烈进取的批判话语和人文指向已被扭曲。这一情况,不仅意味着艺术设计文化转型时期人文关怀的失落,同时也是一整套价值话语的错位。所以,中国当代艺术设计和设计教育的主要症疾并不是“过时”的问题,而是根本上还不成熟的问题。真正的原因在于:中国目前根本就没有建立起严格意义上的现代工业设计体系。包豪斯在中国的变异,从文化学角度看,是文化的错位;从哲学上看,是设计文化转型时期的精神失落;从实践上看,则是图像形态在技术层面的抽象化、构成化。

       立足于本土文化的中国当代艺术设计及教育,虽然在某些方面做出过许多可贵的努力,但基本上还没有进入现代设计及教育的范畴。中国的现代设计及设计教育源于中国的现代实用美术教育,长期从属于纯美术(绘画),严重缺乏独立的工业设计意识和品格,“设计”的精神和规律性没有得到应有的认识。我们虽然引进了“包豪斯”及西方的设计观念和构成理论,并开始从绘画的附荫中独立出来形成自己的“体系”,但这种“体系”并没有真正切人生产方式、文化精神、技术哲学和经济制度的深层,而只是浮在商业利益和技术语言的形态表层。全国上下“一套教材一个模式”,已经造成中国设计教育以及设计实践的新一轮落后。

       18世纪首先在英国爆发了产业革命。在发明机械动力的前提下,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构成的现代生产力取代了延续数千年的手工生产,产品制造从小规模的家庭手工业方式向大规模的批量生产方式转化。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包豪斯用现代工业生产的技术理性眼光观察客观现实,采用功能主义的原则处理材料、结构、造型,最终确立了体现工业技术理性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想和原则,并且创造性地建构了契合大工业生产规律的产品构造模式和技术语汇,形成以构成理论为核心的一整套基础性的设计理论与实践体系。包豪斯的构成理论奠定了工业时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不仅为现代造型思潮(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奠定了基础,而且为后来的造型教育奠定了革新的方法论。包豪斯的成功显示了工业时代艺术教育创新的伟大成果,反映了工业文明发展与设计文化进步的内在需求。包豪斯倡导的功能主义设计原则,以及它在机器生产时代早期提出的对设计本质的理性追问,不仅符合当代生产的基本规律,而且内在地规定了当代艺术设计发展的逻辑方向。

包豪斯在现阶段是不可能过时的,因为它所解决的是工业设计基础问题,它所确立的是整个工业设计的认识基础和技术基础。只要现代设计的表达形态依然诉诸工业技术和工业生产方式,包豪斯的设计理论和实践方法就具有存在的事由,就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于正在工业化或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发展现代设计和设计教育的中国设计界来说,包豪斯依然是不能逾越的基础,是不能不深修的基础课。

 

唐星明  西华师范大学美术系副教授

   

美术观察 05/200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