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课
(2015-07-23 20:56:03)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读书笔记 |
读了王荣生教授的《语文教学内容重构》,让人不禁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王荣生教授提出了全新的观课评教理论,让人受益匪浅。
听课评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性的工作,但我们的思维一直停留在传统的听课与评课模式中,为观课而观课,为评课而评课。通过读书,我对以往的观课议课活动重新进行了审视。
观课评教的最直接目的,是对一堂语文课做质的评价,以判断它是不是好课。我们的语文课,教师在努力讲解,在运用多种资源,学生也进行着多种活动,包括时不时地“四人小组讨论”,师生的“对话”也频繁,我们似乎知道自己在教什么,但仔细一研究,就可断定所教的有些内容与“语文”的关联不大,对学生的听说读写不发生实质性的影响。正所谓“乱耕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有时堂课上充斥着大量的与“语文”关联不大甚至明显无关的东西。
我们探究教学过程,探求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思考怎样的一堂课才算是好课。在以往的观课评教活动中,我们习惯的评课角度是教学方法,主要着眼于教师,着眼于教师怎么教,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艺术、教学风采,讲究的是课上的如何精致、如何精彩。听课时我们考虑的是教师“怎么教”的方法问题,先怎么教、再怎么教、后怎么教。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我们观课评教的立足点,从教师的教逐渐转移到了学生的学,但在实践中,所提出的“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教学效果”等指标,很大程度上又被还原为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重要的,然而教学方法的努力,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学内容,先进的理念首先关乎教学内容,首先要落实到“教什么”上。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是两个侧面,观课评教的角度既可以从先怎么教、再怎么教、后怎么教的角度去考察,也可以从先教什么、再教什么、后教什么的角度来审视,既可以侧重在教学方法,也可以侧重在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显得更为重要、更为关键。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活跃,其价值都极为有限。
在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好不好之前,首先要考察它的教学内容对不对。在感受课堂教学的活跃气氛之后,更要关注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问题。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也就是审视、反思这堂课教师教了什么,进而探询、体察学生所驻留的学习经验,并考察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目标的关联及程度。
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目标一致,简单地说,就是要教“课程的语文”。语文课程之所以是语文课程,是因为课程与教学内容受目标规限、指引,是因为教学内容指向课程目标、旨在达成课程目标,而不是教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教师能教什么就教什么。每上一节语文课,我们都要在课前、课后认真思考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