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知道戈壁红驼【图文】

标签:
文化 |
分类: 关于蒙古文化 |
戈壁双峰红驼主要分布在阴山以北和中蒙边境线以南的戈壁地区。驼毛以紫红色为主,故称“红驼”。
戈壁红驼价值
戈壁红驼生活在荒漠草原上,对恶劣环境有较强的适应力。它兼有毛、肉、皮、乳、役等多种用途,是经济价值
较高的牲畜。成年红驼平均每只年产毛量为4.2公斤,收绒量为3.57公斤,净毛率达63%。因此,红驼绒以其纤维长、绒丝细、产量高而蜚声海内外,曾获美国“安美桥第二次国际驼绒奖”。
胴体重200公斤—— 450公斤,屠宰率为5.2%左右。驼掌、驼峰、驼筋是宴席上的高级美味佳肴。
驼乳的成分接近牛奶,且易于消化吸收。驼皮是发展皮革制品的上好原料,与牛皮相比肯有价格低,亮度佳的优点。驼绒可做高级被褥,棉衣的填充物,又是纺织工业的优质原料。
戈壁红驼的保护和发展措施
草原畜牧业是乌拉特后旗传统产业。近年来,通过休牧、退牧、鼠虫害防治等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措施,取得了
很大成绩,部分草原生态得到了恢复,但大面积草场仍在退化。各种家畜品种资源日趋减少退化。特别是该旗宝贵的双峰驼“戈壁红驼”从最多时的3万多峰下降到目前的五千多峰,已成为岌岌可危的品种资源。为保护发展戈壁红驼品种资源,乌拉特后旗拟采取几项主要措施。
一、建立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品种资源保护基地
保护环境、以草定畜,即在一定放牧期间,一定草场面积内,在不影响草场建设的情况下,保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所容纳的放牧家畜数量。发展生态高效驼业要立项申请国家投资建设,由当地政府具体组织实施。
戈壁红驼基地建设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种公驼场建设,主要是培育出的种驼具有良好的外形,结实的体质,高质量的生产性能,并且能够把这些优
良性状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2、育种驼场,其繁殖母驼的比例应占总驼数的40-60%。主要是纯种繁育改进骆驼的品种质量和生产品质,(母驼品质改良)。
3、高品质驼场,母驼的比例应占总驼数的45-70%。其任务是采用不同的杂交方式包括种间杂交,在以后的各代中得到具有杂交优势的理想型高产驼。
4、建立巩固的饲草料基地,围封草场,建设草库伦、配套供水井。
5、管理房舍和骆驼棚圈建设,饲草料加工,设备购置,相应的技术服务等。
二、制定乌拉特后旗的戈壁红驼育种保护计划
为了更好的保护戈壁红驼品种资源和进一步提高其种质特性,可在戈壁红驼数量比较集中、质量较好的苏木镇建立良种选繁基地,组建造育群和核心群,开展本品种选育,建立品系,经济上给予支持,技术上多加指导,并坚持做好选、育、繁、推等方面的工作。戈壁红驼由于时代间隔长,3-4年才能性成熟,两年一产而又单胎,组建新群难等原因,故其纯种改良较其他家畜难度更大。为了制定好乌后旗戈壁红驼育种保护计划,使本品种选育工作进行的更有效,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明确选育方向。近四十年来,随着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戈壁红驼的役用地位明显下降。对于这种状况,
今后戈壁红驼的选育方向势必要有一个重点转移的问题,才能适应新的需求。具体到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的发展方向,应以“绒用为主,兼顾乳肉、役”的方向发展,通过本品种选育的途径,在今后戈壁红驼的选育中,重点选育目标应是体大、粗壮、色好、绒多。逐步向绒用方向转型。因绒毛生长与当地气温形成反比,能加快选育进程。
2、进一步改善体型。戈壁红驼由于长期适应沙漠地区用于驮载,故其体型多发展为长肢短躯和高方型结构。体高大于体长20-30厘米,体长指数80-90%。这样,重心高而又支持面积小,极便于在沙漠中活动。
今后,要向增加产绒和产乳、肉方向发展,势必要求其体型做出相应的改善,即进一步增大体量和胸围,并注意后躯发育的选择。体长和胸围这两项指数与体重大小为正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8和0.88。而体重增大,则产绒、产乳肉和使役力相应提高。为此,今后对戈壁红驼体形的选择,应着重加大其体长和胸围,具体要求公驼的体长指数与胸围指数不低于88%和130%,母驼不低于85%和125%。此外,还应注意对后躯和大腿肌肉发育的选择。
3、长眉戈壁红驼特性应重视。具有长眉这种特殊性状的戈壁红驼,经后裔测验进一步证明其产毛量高而又遗传力强,则可将其集中单独组群实行封闭繁育,这样培育出新品种是完全可能的。
4、重视类型发展。戈壁红驼被毛类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被毛中的粗毛,明显较长较稀(平均毛长为10.8厘米,每平方厘米43.8根),披盖于绒层之上,即:长粗毛型;另一种是被毛中的粗毛,明显较短而密(平均毛长仅7.1厘米,每平方厘米为47.6根),稍延出绒层顶部。
5、开展品系繁育,可在核心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品系繁育工作,这样,把改良任务分散到几个品系内完成,在一个品系内只选育1-2个性状,这样,即可加快选育进程,而且遗传性易巩固。在基础群的选育集中后,应实行封
闭,开展群体继代选育。
由于各品系是独立繁育的,各品系间在遗传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这样可能通过品系间杂交,达到合成新的品系或利用杂交优势的目的。在进行本品种选育和品系繁育时,种公驼在一个驼群的使用期一般不超过4-5年,要定期进行种公驼交换,做好血统更新。
三、充分发挥科技先导作用
加强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措施的改进,对现有成果进行组装配套,发展创新和推广应用。建立一些高起点、高效益保护生态保护戈壁红驼的综合示范点。进一步加强防治沙漠化保护生态科技攻关。研究天然梭梭林群落形成,发展退化的原因和环境条件以及放牧利用培育改良更新复壮的方法,途径和关键性措施。研究戈壁红驼在梭梭荒漠生态环境中的地位和生理、生态特征,及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途径和效率。探索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保护生态,运用基因技术培育能在干旱、高寒和盐碱化土壤等恶劣环境中生存抗逆性很强的优良牧草和灌木,建立生产生态效益更高的植物群落;研究如何组织畜群合理放牧利用,加强经营管理,改善其生存条件,供水供草料,提高戈壁红驼的生产能力。测定戈壁红驼采食动态和营养的需要,制定日饲量标准的补饲计划。加强与高等院校的科研合作,强化技术培训,提高基层技术人员和牧民的技术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