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塔

标签:
旅游常识杂谈 |
分类: 资料积累 |
嵩岳寺塔
http://upload.17u.net/uploadpicbase/2010/04/07/aa/2010040714382652536.jpg
嵩岳寺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该塔位于登封县城西北约6公里,太室山南麓的嵩岳寺内,建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年),距今已有1470年的历史。嵩岳寺塔上下浑砖砌就,层叠布以密檐,外涂白灰,内为楼阁式,外为密檐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多角形密檐式砖塔。总高41米左右,周长33.72米,塔身呈平面等边十二角形,中央塔室为正八角形,塔室宽7.6米,底层砖砌塔壁厚2.45米,这样的十二边形塔在中国现存的数百座砖塔中,是绝无仅有的。同时,这种密檐形式在南北朝期间也是少见的。
该塔不仅以其独特的平面型制而闻名,而且还以其优美的体形轮廓而著称于世。整个塔室上下贯通,呈圆筒状。塔室之内,原置佛台佛像,供和尚和香客绕塔做佛事之用。全塔刚劲雄伟,轻快秀丽,建筑工艺极为精巧。该塔虽高大挺拔,但却是用砖和黄泥粘砌而成,塔砖小而且簿,历经千余年风霜雨露侵蚀而依然坚固不坏,至今保存完好,充分证明我国古代建筑工艺之高妙。嵩岳寺塔无论在建筑艺术上,还是在建筑技术方面,都是中国和世界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件珍品。
千寻塔
http://a3.att.hudong.com/81/89/01300001164697130335895227564.jpg
中国的古塔到处都有,但是三座古塔成品字形矗立在一起的却为数极少。大理三塔就是以此而闻名中外。大理三塔在大理城西郊的洱海之滨,原是崇圣寺的一部分,现寺已无存,塔却依然屹立如故。一九二五年大理地区发生大地震,城内外房屋几乎全部倒塌,但距大理城只有1 华里的三塔,却安然无恙。
由于三塔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1975年维修三塔时,把千寻塔外表的贴砖拆去,又在塔身的隐蔽部位加了钢箍,对裂缝灌了水泥浆,使古塔得到加固,又修复了塔刹,使它恢复了明代以前的原貌。
释迦塔
http://www.china2551.org/Article/UploadFiles/200803/20080317163616788.jpg
中国辽代高层木结构佛塔。在山西省应县城内西北隅佛宫寺内。因塔内供释迦佛,故名。又因塔身全是木制构件叠架而成,所以俗称应县木塔。佛宫寺建于辽代,历代重修,现存牌坊、钟鼓楼、大雄宝殿、配殿等均经 明清改制,惟辽清宁二年(1056)建造的释迦塔巍然独存,后金明昌二至六年(1191~1195)曾予加固性补修,但原状未变,是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全木结构高层塔式建筑。1933年中国营造学社对木塔进行考察研究,1935 年实地测绘,1962年文物出版社又曾予以补测考察,古建研究专家陈明达编著了《应县木塔》。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飞虹塔
http://jjsx.china.com.cn/club/up_jpg/201104/28_094209_296.jpg
飞虹塔在山西洪洞县一座小山顶上的广胜上寺广胜寺内,重建于明正德十年至嘉靖六年间(1515~1527),为砖砌楼阁式塔,八角十三层,通高47米。外形轮廓由下至上逐层收缩,形如锥体。塔身用砖砌,外镶黄、绿、蓝三色琉璃烧制的屋宇、神龛、斗拱、莲瓣、角柱、栏杆、花罩及盘龙、人物、鸟兽和各种花卉图案,把塔身装饰得绚丽多姿,金碧辉煌。塔底层设有回廊,回廊南面入口处突出一间二层屋。底层塔心室内有非常华丽的琉璃藻井。飞虹塔轮廓线不是魏晋隋唐以来常见的柔和的抛物线,而是一条直线,比较僵直,但铺满全塔的琉璃贴面反映了山西民间高超的琉璃烧造技艺。
塔中空,有踏道翻转,可攀登而上,设计十分巧妙,为我国琉璃塔中的代表作。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临汾盆地八级地震,此塔安然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