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的九宫

标签:
旅游常识 |
分类: 资料积累 |
武当山的九宫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境内,景区总面积312平方公里。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太极拳的发祥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十大避暑胜地,1994年武当山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武当山62处古建筑群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当武术、武当宫观道乐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当山道教医药、武当山庙会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当山风光旖旎,山川秀美。众峰嵯岈,高险幽深,气势磅礴。胜景有箭镞林立的72峰、绝壁深悬的36岩、激湍飞流的24涧、云烟雾蒸的11洞、玄妙奇特的10石9台等。明永乐年间,"北建故宫,南修武当"。明成祖朱棣大建武当山,耗资数以百万计,日役使军民工匠30万人,历时12年,建成9宫、8观、36庵堂、72岩庙、39桥、12亭等33座建筑群。形成了"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镜中"的"仙山琼阁"的意境,绵延140里。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宗教建筑群。
http://www.huaxia.com/uniwaysimages/200603/stb311535214.jpg
遇真宫武当山九宫之一。位于山北麓.距玄岳门0.5公里。背依凤凰山,面对九龙山,左有望仙台,右为黑虎洞,遇真宫共建殿堂、斋房、方丈、楼阁等。现在主要建筑保存完整,从前至后有琉瑞八字宫、东西配殿.房廊、斋堂和真仙殿等.院落宽敞,清净幽雅。真仙殿建在饰栏崇台之上,砖木结构,单愉歇山顶,面阔、进深均为三间。面阔20.3米、进深11.
15米、高11.23米。殿内供奉明代所铸张三丰鉴金铜像,身着布袖草履,风姿飘逸,栩栩如生。遇真宫海拔高度正好处在南水北调工程水位线以下.正当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对这一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案时,2003年I月19日一场大火,将保留有元代营造法式、建筑面积达226平方米的真仙殿烧毁,实在令人痛惜。
http://a2.att.hudong.com/00/39/300000764046130457391929476_950.jpg
紫霄宫始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是武当山上保存较为完整的宫殿古建筑群之一。自东天门入龙虎殿、循碑亭、十方堂、紫霄殿至父母殿,层层殿堂,依山叠砌,其余的殿堂楼阁,鳞次栉比,两侧为东宫、西宫,自成院落,幽静雅致,再加上四周松柏挺秀,竹林茂密,名花异草,相互掩映,使这片古建筑更显得高贵富丽。
五龙宫位于灵应峰下。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历代有兴建。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敕建帝殿、山门、廊庑、玉像殿、父母殿、启圣殿、祖师殿、仓库等215间。到嘉靖年间,此宫已有850间。这里是明成祖利用南方为火,须用水神镇克的术数观念,宣扬“武当非真武(水神)不足以挡之”的重要宗教场所。民国十九年(1930年)又毁于火。目前仍存大量遗迹。
http://syrb.10yan.com/20101020/A3_2.jpg
玉虚宫:全称“玄天玉虚宫”,又名老营宫。建于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敕建,嘉靖三十一年扩建,占地50万平方米。平面呈“凸”字形,按古代帝王“天子五门”、“三朝二宫”制布局,分外罗城、紫禁城、内罗城。建有宫观庙宇2200间,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中最大的单元。这里是明成祖封禅武当山、祀天修崇醮典总坛的所在地。后来大部分毁于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现存部分建筑和遗址,还建有重达百吨的“龟驮碑”亭四座。
http://images3.ctrip.com/wri/images/201005/TJM196608225023734.jpg
南岩宫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至元至大三年(公元1285—1310年),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扩建。南岩宫位于独阳岩下,山势飞翥,状如垂天之翼,以峰峦秀美而著名。现存建筑2l栋,建筑面积3505平方米,占地9万平方米。保留有天乙真庆宫石殿、两仪殿、皇经堂、八封亭、龙虎殿、大碑亭和南天门等建筑物。
南岩宫的总体布局是九宫中最灵活的,既严谨,又极富变化。人们带着一种“只见天门在碧霄”的幻觉,仰登天门。入南天门后,忽随山势转折急下至小天门,两座大碑亭虽耸立眼前,却完全突破了对称格局。再转崇福岩,才到宫门——龙虎殿前。进门以后,眼界略显开阔,饰栏崇台,层层叠砌。登上崇台,穿过大殿遗址,方才见到南岩石殿及相关建筑。
http://data1.act3.qq.com/2011-05-22/16/4a0a88cfa9e768796dc6a5ce714920ea.jpg
清微宫是明大修武当时首建的八宫之一,在武当山古建筑群中居重要地位,位于妙华岩东,离太和宫约1.5公里。其地向阳,诸峰环列,冬暖夏凉。明永乐十年(1412年)建玄帝大殿、山门、廊庑、方丈、道房、斋堂、圜堂、厨堂、仓库等计31间。后因失修逐渐毁废。今存建筑有大殿、配房、琉璃化纸炉等21间,建筑面积605平方米,占地面积5390平方米。据考证,清微宫初创于唐宋,元代这里的建筑就颇具规模。明永乐十年敕建玄帝殿、山门、廊庑等31间,赐额“清微天宫”。明嘉靖年间再次扩建,殿宇道房达300余间。清微宫建筑早已毁损殆尽,现在我们目光所及之处是当年清微宫的遗址,范围近千亩,由此可见它当年的盛况。清微宫在武当山道教历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这里曾经高道云集,是武当道教重要的讲学传道的场所,也是游方道士和金顶太和宫养老道士清修的地方。
W020100310490501298344.jpg
武当山太和宫,位于武当山天柱峰山腰紫金城南天门外。建于明代永乐十四年 (1416),时有殿堂道舍等建筑五百一十间;现仅存正殿、朝拜殿、钟鼓楼、铜殿等。正殿额题“大岳太和宫”,殿内仅存真武大帝铜铸像及四大元帅、水火二将、金童玉女等塑像,殿门两侧各置铜碑一座,一是明代嘉靖二十九年(1550)敕建苍龙岭雷坛设金像之御碑,一是明代嘉靖三十一年(1552)遣工部左侍郎陆述等人致祭碑。该宫整个建筑处于孤峰峻岭之上,殿字楼堂依山傍岩,结构精巧,布局巧妙,四周峰峦迭嶂,起伏连绵,烟树云海,气象万千。是武当山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
http://www.wudang3.com/uploadfiles/2012-02-13/20120213_1329120264.jpg
朝天宫上拱天柱峰,下瞰南岩宫。明永乐十年(1412年)敕建,赐额“朝天宫”。明清时曾扩建,因年久失修而毁坏。1991年,湖北省政府拨款维修庙房10间,建筑面积190平方米。相传,朝天宫被视为“天界”,是天庭与人间的分界线。古时朝武当的信士到此,就相当于进入了天宫的大门,因此,他们都要在这儿先礼拜后,再继续登金顶。朝天宫主殿内供奉玉皇、真武等神像。宫后峭壁高耸。雨时,瀑布飞泻,势若天河开闸;冬季,冰瀑高悬,如挂白绢,极为壮观。
http://pic.lvmama.com/uploads/pc/place2/107838/12701109502718876.jpg
位于市城区西北29公里的三官坪村北的迎恩宫,北依黛珠峰,西临小有河。相传,唐初紫微宫道士为迎接皇帝或圣旨而建,故名。宫座北向阳,为三进院落,依山趁势,就岩砌台,逐级升高,错落有致。现存古建筑有山门、祖师大殿、四圣殿、吕祖殿、三官殿、雷公殿和玉皇阁等8座、24间。除山门为民国重建外,均为清代建筑,多为五脊琉璃硬山顶。主体建筑玉皇阁,为纯砖拱券的九脊琉璃顶。飞檐、斗拱、檀枋和窗棂均镶嵌有彩色琉璃,并饰有山水、人物、花鸟、云龙和人物故事等精巧图案,栩栩如生。宫四周高山拱翠,山溪琴鸣。炎夏山风送爽,为避暑胜地。1981年修葺,保护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