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不能先洗头?专家建议遵循“234”原则(健康时报)
(2014-02-17 22:01:23)
标签:
养生健康 |
分类: 健康与养生 |
洗澡可能要命,这并非耸人听闻。据日本《日刊现代》杂志11月21日报道,日本每年因洗澡不当导致死亡的高达1.4万人,其中约九成是65岁以上的老人;
每年12月和1月期间,意外发生最多。报道引述日本专家说法,认为洗澡时先洗脸、然后冲身体,最后才洗头,让全身血管扩张后,减少心脏血液循环负荷量。
“先洗头”危害有多大?专家看法不同
台湾中医师廖婉绒说,肚腹暖则全身暖,所以先冲身体再冲头,较能保暖身体不易受风寒的侵袭。
据生命时报报道,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研究员庄乾竹指出,冬天洗热水澡时,温热的水突然从头而至,会使大量血液集中到血管扩张的皮肤表面,导致心、脑等缺血,出现头晕、胸闷等不适。本就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还可能因此引发心绞痛等疾病。
据重庆晚报报道,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唐成林说,大多数人洗澡,首先是洗头,正确的顺序是:先洗脸,再洗身、最后洗头。
第一步洗脸,是因为人体淋浴热水后,毛孔会迅速扩张,先洗脸,可避免脸部毛孔进入过多灰尘,造成阻塞。
清洗身体时,应先从远离心脏的四肢开始冲淋。
最后洗头,一是可以避免冷热交替刺激脑部血液循环,二是经过一段时间热水冲淋,头皮跟头发在水蒸气中得到充分滋润,更利于清洁及头皮健康。
而也有专家表示不要错怪“先洗头”,据成都晚报报道,“洗澡晕倒的病人还是很常见的,每年都会遇到,跟先洗哪个部位无关。”
四川省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郭富强、市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唐炯博士,都不认同网传的观点。
郭富强认为,一般情况下,不论洗澡顺序如何,都不会诱发猝死,除非个体本身有基础性问题。
唐炯称,水温、浴室内外巨大的温差,都能让人体血管突然急剧地收缩或者扩张,如果个体血压调节能力跟不上,就可能导致晕倒。不过,一般健康人群或年轻群体不会发生这样的问题,通常发生在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或老年人、长期卧床者等群体身上。
专家建议:科学洗澡应记住“234”原则
2种天气尽量不洗:刮风下雪天和雷雨天。
刮风、下雪、气压低时,煤气难以顺畅排出,也容易回流,引起中毒。如一定要在此时洗澡,一要注意通风,二要时间短,一个人洗完后,最好先通风20分钟,再换下一个人洗,以免一氧化碳堆积。
雷雨天气时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也应注意时刻注意燃气是否泄漏。
3种身体状况不洗:饱食、空腹、发烧时最好不要洗澡。
刚吃完饭,人体内大量血液聚集在胃部,这时洗澡,全身血管扩张,皮肤就会抢占流向胃部的血液,进而影响消化。
饥饿时洗澡,可能因血糖降低导致晕厥。正确的方法是饭后一两个小时再洗。
人在发烧时,身体热量的消耗也在增加,当体温上升到38℃时,身体的热量消耗可增加20%,人体虚弱,此时洗澡容易发生意外。
4类事做完不立即洗:
一是喝酒后。酒后血糖浓度下降,立即洗澡可能造成低血糖症状甚至休克,洗澡应至少在酒后2小时。
二是高强度运动后。高强度运动使血液循环加快,马上洗澡会继续增加皮肤中的血液流量,加重身体疲劳,还可能导致心脏和大脑供血不足,建议至少等陆上运动结束20分钟再洗澡,而从事跳水、游泳等水上运动后应尽快洗澡。
三是拔罐后。拔罐后,皮肤处于一种被“伤害”的状态,敏感脆弱,此时洗澡很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发炎等,建议等上两三个小时。
四是打完胰岛素后。如果糖友刚打完胰岛素就泡热水澡,很容易出现低血糖,建议半小时后再洗。(责任编辑:石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