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学生特点及管理措施
(2012-09-05 22:12:33)
标签:
学习管理措施教育 |
分类: 班级管理 |
初三学生特点及管理措施
初三学生面临毕业,特别是日益迫近的中考,思想、心理、行为等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认真研究分析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促进初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十分重要。
通过开学以来三四天的观察以及与老师们交流,发现整体上学生比较稳定。可能毕业班的角色使学生重新给自己定位,使他们多多少少都要考虑一下自己的出路,所以普遍沉稳了一些,学习的心态都有一定积极的变化,但也有差异。
具体分析如下:
一、学生存在三种类型
1.信心型
这部分学生思想上有明确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扎实,方法科学,各科均衡发展,历次考试成绩稳定,对考试充满信心
2.情绪型
这部分学生渴望上高中,但由于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当,或者学科发展很不平衡,成绩经常波动,从而导致思想不稳,当成绩不进步或下降时,有时思想消极,自感考高中的难,对升学感到迷茫,情绪上摇摆不定。
3.放弃型
这部分学生基础太差,或者行为习惯太差,考学无望,以致有时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这一部分学生即所谓的“问题生”,最容易给教学带来麻烦。
二、采取的措施
1、培养学生信心
自信心是取得成功的保证,只有积极地开发潜能,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才是产生前进动力的根本保证。学习上的自信首先表现在对自己的学习水平作出正确的判断。学习好,为什么好;学习差,差在哪里,是不够刻苦,还是方法欠缺?有了正确的判断,才能对症下药,迎头赶上。学习上的自信还表现为对自己的学习做好统筹安排,有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什么时候学习哪些内容,什么时候完成,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也就是对自己的学习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只有这样,你才会取得成功。
2、目标引领激励
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奋斗目标,因为明确学习目标,学生不仅能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而且能不断激励自己奋发向上,目标成为其行为的约束力和学习持久的动力。
3、注重因材施教
对待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具体来说就是“导、扶、激”。“导”就是针对那些自暴自弃的同学,指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适当降低学习要求,引导他们小台阶前进;“扶”就是有针对性地重点扶持一部分中等生,加强对他们的信心教育,帮助他们补习弱科,使他们从思想和学习的误区中走出来;“激”就是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成绩好的同学,树立更高的目标,成绩才能有所突破。
4.加强沟通交流
不管哪个层次的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肯定和指导。所以老师应抱着“不抛弃、不放弃”的想法,面向全体学生,与学生真诚沟通,倾心交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5.转变评价机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