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比较阅读(一)
(2010-02-06 18:02:29)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语文资料 |
(一)
《论语》四则
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②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季氏》)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④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⑥,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注]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pián pì)]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pián nìng)]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
②学而不思则罔
③可谓好学也已矣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②思而不学则殆。
3.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2分)
|
内容 |
主张 |
第①则 |
择师之道 |
|
第②则 |
|
交益友,拒损友 |
4.用“/”划分下面句子的停顿。(2分)
三 人 行,必 有 我 师 焉。
5.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2分)
(二)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节选自《伤仲永》)
(三)
(四)
[甲]①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②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乙]口技(节选) 蒲松龄
即闻女子问病。九姑以为宜得参,六姑以为宜得芪,四姑以为宜得朮。参酌移时,即闻九姑唤笔砚。无何,折纸戢戢然,拔笔掷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既而投笔触几,震震作响,便闻撮药包裹苏苏然。顷之,女子推帘,呼病者授药并方,反身入室。
即闻三姑作别,三婢作别,小儿哑哑,猫儿唔唔,又一时并起。九姑之声清以越,六姑之声缓以苍,四姑之声娇以婉,以及三婢之声,各有态响,听之了了可辨。
群讶以为真神。而试其方,亦不甚效。此即所谓口技,特借之以售其术耳,然亦奇矣!
1.甲文用一个“______”字总领全文,乙文用一个“_______”字作结。
2.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众妙毕备 毕:
②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
③反身入室 反:
④听之了了可辨 了了: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群讶以为真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作者用什么手法把口技描摹得淋漓尽致?乙文中口技者授给病者的药方见效吗?(用文中原句答)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根据选文内容续写下联。
上联:先辈著书谈口技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皇桑峪有狼,饿极,入村窃猪。
至猪舍,先洞开圈门,以备出逃。觑猪熟睡,即轻舒前爪,为猪搔痒,猪身多虱,搔之甚感惬意。搔到妙处,猪四蹄平伸,一任摆布。
至久,狼微错长牙,轻啮猪耳,使立,与之并肩站,以尾轻击猪臀,并驾而行。出村渐远,鞭挞始急。至山凹,狼凶相毕露,猛扑啮其喉,饮其血,食其肉,乃从容而去。
今视因贪欲受贿而锒铛入狱者,与彼猪何异?
1.请找出[甲]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狼的狡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面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目似瞑,意暇甚 暇:
②一狼洞其中 洞:
③轻舒前爪 舒:
④狼凶相毕露 毕: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视因贪欲受贿而锒铛入狱者,与彼猪何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两个带有“狼”字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楩、槠、樟、柚。草则兰、芷,又有异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轇水石。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扬葳蕤,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也,出而传于世。(选自柳宗元的《袁家渴记》)
1.选文[甲]中描写江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文[乙]中描写袁家渴的小山,作者选取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 不见曦月 曦:
② 良多趣味 良:
③ 冬夏常蔚然 蔚然:
④ 永之人未尝游焉 未尝: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语句优美,令人回味无穷。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并做简要的赏析。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乙]是柳宗元写的“永州八记”之一,试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谈谈你对“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也,出而传于世”这个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甲]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西湖游记一则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①,茶毕,即棹小舟入湖。花色如娥②,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③,方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④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注释〕①昭庆:寺名,在西湖东北岸上。②娥:这里指眉上的彩“黛”(青黑色)。③如绫:形容极细软平滑。④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东阿王,三国时曹植,封东阿王,文学家。他作过一篇《洛神赋》,写他从京都洛阳回封地,路过洛水,精神恍惚时忽见水边有个美女,是洛河之神。于是用大量华丽文字形容洛神的美及自己的爱慕之情。原作没有说是梦。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 湖中人鸟声俱绝 俱:
② 余拿一小船 拿:
③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客:
④ 茶毕,即棹小舟入湖棹: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方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写道:“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作者选择此时“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是写西湖美景,甲乙两文各有特色,请选择其中一文作简要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甲]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乙]靳秋田索画(之二)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选自《郑板桥集》)
1.选文[甲]中最能概括五柳先生性格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文[乙]描写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 亦不详其姓字详:
② 每有会意 会意:
③ 绝不知乐在何处 绝:
④ 用以慰天下之劳人慰:
3.翻译下列句子。
① 好读书,不求甚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阅读选文[甲]和选文[乙],举例谈谈郑板桥与陶渊明在思想品格上有哪些相同点。(只谈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