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学变异与文化过滤

(2009-11-29 18:03:49)
标签:

杂谈

分类: 比较文学

一、文学变异研究的内容

1.语言层面变异研究;

2.民族国家形象的文学变异研究;

3.文学文本变异研究;

4.文化变异研究。

二、文化过滤

(一)文化过滤的定义与内容

1.接受者的文化构成,包括地域时空、社会历史语境以及民族心理等;

2. 接受过程中的主体性与选择性,包括接受者对交流信息的选择、变形、伪装、渗透、叛逆和创新等;

3. 接受者对影响的反作用;

4.文化相对主义理论强调多种生活方式具有自身独立价值的和谐共处理念。

举例:文化迁移的模式

(二)文化过滤的理论基础

1.接受美学,如姚斯等人,对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能动作用的肯定;

2.叶威廉等人的“文化模子理论”;

3. 伽达默尔、海德格尔等人对“历史有限性”、“个人偏见”的新阐释学认识理论。

举例:翻译即是一种选择或过滤

(三)“文化过滤”的作用机制

1.现实语境、传统文化因素对文学影响的文化过滤;

2. 语言差异对文学影响的“文化过滤”;

3. 接受者文化心理结构对外来文学的“文化过滤”

举例:语言与民族性

三 文化过滤与文学误读

1.文化过滤体现在文化交流的始终,那么误读也必然伴随着对外来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之中;

2.美国文艺理论家哈罗德·布鲁姆的“误读理论”与他的《影响的焦虑》(1975);

3.造成误读的多重因素,如读者的主体性因素、自身的文化传统、个人的思维方式;

4.误读是双向的,而非单方面的,即不仅是输出文化方的错位,也必然是接受方的文化错位;

5.误读源于理解的历史时空错位;

6.文学误读是文学创新的重要因子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