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西方文学中的浮士德形象演变过程》

(2008-12-05 19:19:50)
标签:

杂谈

分类: 比较文学

关于

《西方文学中的浮士德形象演变过程》

此论题的研究过程:

 

一、            获取信息的途径

研究过程中,我们查阅了:

1CNKI数据库(张春雷.浮士德与圣经·约伯记中人文精神的联系和变异[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版),2003,(3) :58);

2维普数据库(邓亚雄.两个浮士德的比较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5):52-57);

3万方数据库(刘秀玉.试论托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中的恶魔性[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56-58

4图书馆的搜索引擎;

5百度,谷歌搜索引擎。

 

感受:在查阅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CNKI数据库信息比较全,而且,信息更新速度快。优于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百度,谷歌搜索引擎操作性强,很方便,但是信息比较杂乱,权威性不强,运用起来,不太方便。

同时查阅的书籍有:

张德明的《世界文学史》

余凤高的《死亡之吻:美女为什么会爱上野兽》

梁旭东的《遭遇边缘情境:西方文学经典中的另类阐释

桑塔亚娜《self--help

在查阅书刊和期刊之外,我们还请教了学院的赵新林教授,赵老师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小组成员孙琳、楼莹璐、朱丹杨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二、            信息的筛选与评价

查阅过程当中,我们所运用的检索词有:

主题学  托马斯·曼  马洛  歌德  浮士德

 

当使用网络搜索引擎时,信息过多,就输入“主题学”和“人物形象”加以筛选;当查阅书刊、期刊,而信息过少时,我们就根据这个论题,拓展思路,积极探讨,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补充。与此同时,我们紧紧围绕“主题学”、“人物形象”、“演变过程”来剔除雷同信息和无效信息。

 

三、            信息的运用

参考文献:

[1] 张德明.世界文学史[M]. 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 :169

[2] 张春雷.浮士德与圣经·约伯记中人文精神的联系和变异[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版),2003,(3) :58

[3] 余凤高.死亡之吻:美女为什么会爱上野兽[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4] 梁旭东.遭遇边缘情境:西方文学经典中的另类阐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97-98

[5] 邓亚雄.两个浮士德的比较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5):52-57

[6] 刘秀玉.试论托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中的恶魔性[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56-58

[7] 桑塔亚娜《self--help[M].1859年出版

 

四、            我们想补充的事项

在查阅“文贝网”时,我们发现了一本很有价值的书刊,德德杨的《西方文学中的浮士德主题》,但我们找遍图书馆以及一些专业书店也无法查阅这本书刊的具体内容,因此,深表遗憾。

在完成此次的研究过程当中,我们也发现,关于浮士德形象演变过程的研究比较少,学术界目前研究比较零散,未形成系统。

但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对浮士德的形象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们明白了,人这一生应该心怀至善并寻求不止。我们小组三位成员也希望其他同学和我们一样:能够去深层次的理解浮士德,让“浮士德”影响并改变我们对生命的理解。

 

注:此次研究,由05级汉教(3)班的

  琳(20050502886

楼莹璐(20050502892

朱丹杨(20040602616

三位同学完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