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芦苇萧萧石湖韵 上方山上还阴债

(2011-02-07 23:43:54)
标签:

文化

http://s15/middle/5d365ac0n9bb3201fc8de&690上方山上还阴债" TITLE="芦苇萧萧石湖韵 上方山上还阴债" />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有石湖,杭州有西湖。石湖之美不逊于西湖,然人们只知西湖,将她比之西子而不为过。最近,苏州正在努力将石湖打造成苏州的西湖。

    石湖,是太湖的支流,居上方山东麓,离苏州城西南十八里。相传春秋时,范蠡带了西施就是从这里泛舟入太湖的。石湖东面有越来溪,溪上有座越城桥,是当年越王勾践率兵攻吴从太湖挖通水道,屯兵士城而得名。就在越城桥的右首,有座九环洞桥,叫行春桥。这里是石湖看串月的最佳处。
  每当农历八月十七半夜子时,月亮偏西时,清澈的光辉,透过了九个环洞,直照北面的水面上。这时,微波粼粼,在石湖水面上可以看到一串月亮的影子,在波心荡漾,这就是“石湖串月”奇景。游人为了看这一胜景,一过中秋,不仅苏州城里城外,大小船只一租而空,甚至还有人远从无锡、常熟、吴江等地、赶来看串月的相沿成习。这二三天中,石湖里灯船、游船往来如梭,丝竹诗人蔡云曾有诗说:
  “行春桥畔画桡停,十里秋光红蓼汀。夜半潮生看串月,几人醉倚望河亭”。
  诗人把行春桥畔秀丽的秋色同串月紧密联结,融为一体,烘托出石湖串月的盛景。
  宋朝词人范成大也曾住在石湖旁。
  清代沈朝初也有《忆江南》词说:

    “苏州好,串月有长桥。桥面重重湖面阔,月亮片片桂轮高,此夜爱吹箫”。
  抒发了作者身临其境的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在不言之中。难怪田园诗人范成大辞官回乡要隐居这里,以“石湖居士”自称。

 

http://s8/middle/5d365ac0n9bb324218af7&690上方山上还阴债" TITLE="芦苇萧萧石湖韵 上方山上还阴债" />

  上方山,这个山的名字,颇有点禅意,也是闻名已久。袁宏道游上方山,说“虎丘如冶女艳妆,掩映帘箔,上方如披褐道士,丰神特秀”。后来,明末杭州名士闻启祥也曾将雷峰塔与湖对岸的保俶塔合在一起加以评说:“湖上两浮屠,雷峰如老衲,宝石如美人”。

   每当农历八月十七,苏州人要到石湖边上的上方山还阴债。

   据《横塘镇志》载:横塘乡域内的楞伽山,俗称上方山,楞伽山上的楞伽寺。称“五显神庙”,历代相传农历八月十七号为“五显神”生日。传说“五显”,乃供奉的五个老爷是“五显,显明,显正,显直,显德”,亦叫“五圣”,传言云:不知何时,楞伽山出现了了一个妖婆,以“童男玉女”为食,当地百姓民心慌乱,担惊受怕,田地荒芜,村落寥寥。观音菩萨普渡众生,以计让此妖婆吃了五个米饼。谁知妖婆就此怀孕生下了五子,因尝到生育之苦,故不再吃人。后来人们称她为“太母”,奉她的五子为“五圣”同受祭祀。
  
  吴人将“五显”附会成“五通神”等同于“路头神”。古民俗有东、南、北、中五个方位神,称之为“行神”或“路头神”。这五神德职责就是保护人们的途平安,古人出门无非经商赚钱,渐渐得便将“路神”等同于“财神”。
  
  上方山“借阴债”的程式也颇滑稽,黄昏时分,由1名巫婆焚香叩头后由两名巫婆,此地称“师娘”,扶持着向山下疾走而去,俗称为“跑马”。到山下点燃灯烛处,她呵欠一声,眼皮一翻,装出五通老爷俯身的怪样。口中念念有词,有时还要吞吃点燃的蜡烛,以示神威,招来观众。边唱边跳,返回山上的庙内。这时聚集在寺内的借债人,就依次供上香烛钱粮,上店膜拜祈祷,女巫就在旁装神弄鬼,视来客的身份、打扮,开条件要借债人接受。过后,借债人就从供桌上取下四只纸元宝,带回家放在厅堂内。隔几天,若发现依然饱满不走样,就表示阴债已借得;若发现元宝已经瘪掉,就说明阴债没有借到,也有采用求签方法来“借阴债”的,求得上、中签者,表示以借得;若得下签者,则借而无得。

http://s13/middle/5d365ac0n75f850dbdacc&690上方山上还阴债" TITLE="芦苇萧萧石湖韵 上方山上还阴债" />

   关于上方山“借阴债”的程式,还有若干种大同小异的版本。“解释”也见到两种:一说这是预支了子孙后代的财禄,借了阴债子孙不发;另一种说“借阴债”是透支了本人命中日后该有的财福。我猜测,即便“借阴债”是胡说八道,也以后一种说法为稍许“合理”些。因为,假如真的相信“借阴债”是预支了子孙后代的财禄,“虎毒不食儿”,还有人肯借吗?即便肯借,而又借成,享受着裘马美食的时候,乡里鄙视:“横!吃着儿孙后代的,有什么了不起!”又有几个人受得了?这个“吃儿孙”,比让人“笑娼”、“笑贫”恐怕还要难受得多吧?
  
  这种“解释”还有一个不合情理的地方:如果说是预支了子孙后代的财禄,那么“楚弓楚得”,为什么还要解钱粮“还阴债”,还本付息?如果说还的只是利息,那不比高利贷还厉害,比高利贷还要黑?从这一点上看,说“借阴债”只是透支了本人命中日后该有的财福,也不合理。似乎还是应该作为一般的借贷行为给予“解释”。不过,这里的“贷款人”是垄断的,没有市场和竞争。

    据说,1929年秋,上海青帮头目黄金荣带了一批徒子徒孙,专程来到石湖上方山“借阴债”,许愿酬神,消灾纳福。为显示他的慈善,给山道两旁的乞丐2枚银角子。借了阴债之后,每月初三、月半,都要在家烧香化纸,每年八月十七日还必须到上方山去烧香解钱粮,以此还本付息,倘本人死了,子孙还必须继续“清偿”。所以有句俗话叫做“上方山得阴债,还不清”。

上方山的阴债,借得的并不是真金白银,而是无形的“福禄”。这也许牵涉到对于贷出的“福禄”的评估,然后转换为“数字”,再确定利率,计算复利和每年应还款额。还有一些不可忽略的细节,比如说,阴债批准以后,并非马上可以得到兑现,也许要等一段时间。在这期间,按照金融机构惯例,还得计算“承担费”,也就是放债人承诺放债后,因为这笔债虽然未兑现,但依然作了安排,难以短期挪作它用,所以要向用户收取“承担费”。更不说中介费、印花税之类的细事了。

“借阴债”和一般的烧香还愿有许多不同。
  首先,“借阴债”,大概是苏州上方山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而烧香还愿,哪怕路边一个小小土地庙都可以办理。其次,“借阴债”要借助神媒中介,有一定的程序;烧香还愿则不必,完全可以DIY自助。再次,“借阴债”在几日内便可以得知批准与否,批准了,兑现指日可待,至少有个明确的盼头;即便不准,也可以不必巴望;而烧香还愿,永远处于不确定状态,无所适从。其四,“借阴债”是定期还债,甚至可能还到后代;而烧香还愿,则是一次性清偿,哪怕“重建庙宇、再塑金身”的宏愿,只要如愿,不怕没有偿债能力。毕竟,偿债与还愿,字面上就有很大的不同。其五,烧香还愿,是上至庙堂,下至湖荡,英雄细民,人人乐而为之 —— 只要愿意;而“借阴债”,则更多适用于“捞偏门”的朋友和中下层苦哈哈的朋友,此为“适用对象不同”。苏州甚至有人会说:“好好的人家去什么上方山,去什么石湖啊”?

于此可见一斑。

 

http://s15/middle/5d365ac0n9bb32d4f485e&690上方山上还阴债" TITLE="芦苇萧萧石湖韵 上方山上还阴债" />

这是上方山上的楞枷塔院

   清代阳羡词人陈维崧有一首《念奴娇》称赞“石湖一幅,似春罗,铺在楞伽山下”,湖的静美和山的挺秀,是彼此相联彼此呼应的一个整体。楞伽山,又名上方山,位于石湖西侧,为横山的东北支麓。明代公安巨子袁宏道关于此山有一句流传很广的隽语,他说“上方如披褐道士,丰神特秀”,凸现山岩风骨。民国《吴县志》上称此山:“东南有丁家山,唐丁公著父丧,负土作冢,故名。北为宝积山,宝积寺在焉。又北为吴王郊台。东北曰茶磨屿,以三面临水,故为屿也,俗名磨盘山。东麓有石湖书院。其南普陀岩,上有潮音寺俗名石佛寺。岩前石池深峻崖绝,石梁跨其上。稍南为治平寺,中有越公井”。旧曾有白云径、仙月楼、盟鸥亭、楞伽塔、双冷泉、范公祠、治平寺、藏晖斋八景之目。走在上方山脚下,移步换景,美不胜收。所以明代山人蔡羽在《石湖草堂记》上说:“北起行春桥,南尽紫薇村,五步之内,风景辄异”。
     山顶有楞伽寺塔,始建于隋大业四年(608年),当时主其事者为吴郡太守李显,由司户严德盛撰铭,司仓魏瑗书写。重建于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后历经修缮,塔身结构基本保持宋代风貌。塔用砖砌,七层八面,塔尖已损,仅以葫芦结顶,残高约二十三米。全塔挺拔玲珑,比例适度。塔底层原有副阶环绕,无檐;第二层仅有短檐;第三层以上均有腰檐,平座。塔室呈正方形,无塔心,每层四面辟门,逐层交错。晚清仁和龚自珍曾访游至此,赋诗云:“拟策孤筇避冶游,上方一塔俯清秋”。
     塔下有五通祠。五通的源流,自古众说纷纭,莫置一是。是吴地一处带有神秘色彩的民间信仰。清代长洲韦光黻《闻见阐幽录》上说:“吴人祀五路神,旧谓之五圣,本顾野王休伦子也。野王子五人,皆以忠节死事,封侯。明初号五显灵顺庙,楞伽山香火尤盛,因黄门公墓在楞伽,故从祀于此。后世误五路为五圣,甚而为五通,僧以射利”。后世之五通崇拜由多种民间文化因子累积叠加而成,因而形态较为复杂,繇宋至清,在民间有很大影响,涉及到吴地的许多笔记,小说经常有关于上方山进香祭祀的记载。这大概就是借阴债的由来吧!到了清康熙二十四年,当时的江苏巡抚理学名臣汤斌曾以取消淫祀的名义毁祠销像,朝野耸动。后香火复炽,虽屡经沉浮,延衍至今。 

上方山的阴债,借得的是无形的“福禄”,这也许牵涉到对于贷出的“福禄”的评估,然后转换为“数字”,再确定利率,计算复利和每年应还款额。实际上,还要有另外一项转换:还债人每月初三、月半,都要在家烧香化纸,每年八月十七日还必须到上方山去烧香解钱粮,牵涉到实空间和虚空间的货币转换。恩格斯说,宗教,就是人间的力量,采取了非人间的形式嘛。这应该是一个颇为复杂的金融工程。
  
  如是一来,借债还债双方,财务帐上似乎都得引进虚数 i —— 把财经数学拓展到复数空间。借债人财务上诸如应付帐款、其它应付款等项目,都要使用复数 a + b i 的式表示。现金流量图也是在复空间中展开。更复杂的计算,似乎还会涉及向量、张量……当然,这些都不必借债人操心,中介事前都会算好说清的,这里只是妄猜一下其中的机理。
  
  按说,上方山的阴债,完全可以假定不会有应收帐款和滞纳金之类,这样的债务,哪个敢赖帐、拖延不还啊?莫说吃了豹子胆不敢,就是吃了恐龙蛋都不敢。然而,观其还债之艰难,竟有父债子还,延及后代而“还不清”者,恐怕也难免有借债暴发之徒,得意忘形,事业上拓展过快,一旦资金链断裂,百厄交来,就有可能误期。只是不曾听说上方山的“违约条款”是怎样规定的。至于一般细民,在困难的时候,貌似还是多弄几个信用卡透支一下,减持复数中的实部,加强虚部,“急用先还”为好。

 哈哈,上方山的阴债借不借由你。不过闲暇之余逛逛石湖,爬爬上方山,倒也趣味无穷,想必也不会亚于西湖吧!

 

(本人声明: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刊登发表)

                                 http://s5/middle/5d365ac0n85378e695284&690&690&690&690&690&690上方山上还阴债" TITLE="芦苇萧萧石湖韵 上方山上还阴债"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