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商叉袋角朱家旧居中西混搭风

富商叉袋角朱家旧居中西混搭风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朱鸿度曾任户部郎中、刑部郎中、浙江候补道、浙江铜元局总办。晚清攻打太平天国后,朱家经商,创办中国第一家私营棉纺厂—裕源纱厂,并由李鸿章为其奏奉慈禧御批准予。其二子朱幼鸿于1918年在叉袋角创办裕通面粉厂、裕通面粉公司,又将裕通面粉厂北面一条路冠名裕通路。朱氏旧居坐落北岸,南朝苏州河,正门开在裕通路。如今,这幢大红色的建筑前,已是满地碎砖和杂草,原先建筑已被夷为平地。
朱家的裕通路900号住宅,有三幢建筑组成,建筑面积5298平方米。另有1座花园。最新发现史料,真实还原了建筑内部:主楼为砖木结构,墙壁用青砖夹红砖叠砌而成,部分运用钢筋混凝等建筑材料,天花板有西式线条等西方元素,呈现出中西合璧建筑风格。其中两幢建筑吸收北方四合院、江南走马楼建筑风格,二层呈回字型走马楼型制,走马楼通道连接各面。
另一个新发现是,朱鸿度的第四个儿子朱容初(朱镜),生有儿子朱践耳。朱践耳后成为当代著名作曲家,先后创作《唱支山歌给党听》、《接过雷锋的枪》。“朱践耳是叉袋角朱家后代,裕通路900号是他的祖居。
叉袋角朱氏建筑(裕通路900号) 俞建国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