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是文化定势

(2013-12-31 10:40:33)
标签: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教育

分类: 中文考研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www.zwky.org)


    “文化定势”是指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成员的过于一般化的、过于简单化的信念或态度,是一种简单化的认知方式。它会使人无视群体内部存在着差异、无视普遍性还存在着特殊性。高一虹将文化定势分为“自定型”和“他定型”两类,前者是某群体关于自己的定势,后者则是关于其他群体的定势。在大多数情况下,文化定势一般指的是他定型。


    文化定势的产生与人们认知的“吝啬鬼心理”、社会传统和规范影响、个人经验等因素有关。贾玉新认为,当我们把两种文化、两个群体或两个社团看成截然不同的、完全相对的文化群体时,就会产生文化定势。如东方文化、西方文化、中国文化、美国文化--以这种整齐划一的划分为标准,就是文化定势的典型表现。


    文化定势有其积极的一面:如果对“自定势”进行反思,可以促进对母体文化的认同和认知。同样经过反思“他定势”可以促进对陌生文化的认知,文化定势可能因“预示”作用,提供跨文化交际的效率,并可在陌生文化和情境中给人思维和行为定向,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可以减少陌生文化环境中行为的盲目性和复杂性。


    当然文化定势也有消极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夸大群体差异,忽略个体差异,使我们错误地看待个体成员,认为对群体适合的就对群体中的个体也适合,从而产生对于差异的“过分概况”或“贴标签”,可能人为地制造屏障,妨碍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


    第二,静止地看待文化,对某一群体的认识局限于某一时期,导致交际障碍。


    第三,容易导致“本群体中心主义”,产生歧视行为。某一群体成员往往会抬高本群体文化,把外人群体文化置于消极的境地。美国的白人和黑人间的冲突就有这方面的原因。


    在国际汉语教学中,若想克服文化定势,首先要对母语国家的文化和目标语国家的文化有所了解,不仅对自己的文化有深刻的认识,有较扎实的基本功,还要熟悉、了解外国文化,这种了解应该是全面而深入的,而不是肤浅的;其次,对文化定势要有一个公正的态度,在承认文化定势存在的基础上,我们应大胆而谨慎地建立定势,进而向定势挑战;再次,在教学中还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就语言教学语言”的模式,把汉语文化中的背景知识融入到具体的语言教学过程中,使汉语教学深入到语言符合符号的使用上,从而,调高文化的敏感性,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定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