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有什么关系

(2013-12-23 08:38:37)
标签: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教育

分类: 中文考研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www.zwky.org)

 

    多年来,在我国外语和对外汉语教学界,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之间的关系是人们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关于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

 

(1)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二语言教师的工作是架设沟通中外交际的“桥梁”,他们在教学工作中必须不断地进行两种语言和文化的转化工作。充当“桥梁”的根本条件是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一个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不仅知道如何有效而得体地与人和环境交际,而且知道如何通过尊敬与肯定对方的多重文化身份来达到自己的交际目标。因此,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进行交际时,具有强烈的跨文化意识,善于识别文化差异和排除文化干扰并成功地进行交际的能力。Spitaberg与Cupach则把跨文化交际能力分成动机、知识和技能三个部分。

 

(2)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是帮助他们不断增强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意识”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具有感觉的敏锐性(善于发现矛盾和问题)、理解的科学性(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判断)、处理的自觉性(自觉排除干扰,有效和得体地解决问题)。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仅要清楚认识文化差异,还要乐于接受和正确对待文化差异,这才是跨文化意识的主要内容,也才是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前提条件。具备跨文化意识并非易事,其中一大原因是认识文化的全貌是很艰难的,其中根本的阻力来自文化优越感/中心论、文化模式化和文化偏见的心理干扰。

 

    因此,第二语言教学不能脱离文化教学,应置于跨文化交际环境中,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课外交际的关系、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二文化教学的关系,通过帮助学生不断增强跨文化意识以培养他们与各种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交际的基本能力。

 

(3)跨文化交际学习和研究的方法

 

    第二语言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心理、社会、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跨文化交际受到“语言规则”和“交际规则”的指导,国际汉语教学就自然必须教授两种规则而非单纯的语言结构教学和语言功能项目的操练。因此,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根本方法是语言与文化对比分析。它是对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行为和决定这些交际行为的交际规则、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揭示出文化的同异点,重点是文化差异及其造成的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并且追溯其文化根源,研究和提出排除文化差异干扰的有效方法,以促进交际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彼此适应,保证跨文化交际在交际双方同建的共识基础上有效地进行。


    王振亚认为跨文化交际根据交往媒介的不同,可以分为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和超语言交际三类,每一类都有很多具体的交往行为。我们可以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根据其身份、目标、交往对象、交往方式等进行选择,保证学生优先掌握那些他们将来最常参与的跨文化交际的方式。


    在第二语言教学的历史进程中,实施文化教学的策略主要有三种基本模式:地域文化学习的兼并模式、模拟交际实际的融合模式与多元文化互动的综合模式。为了兼取这些模式的优点,应将“学而知”、“学以用”与“学求新”贯穿于国际汉语教学的始终。此外,将“对外”和“对内”的语言文化教学目标加以区分,即在国际汉语教学中提倡培养学生的“文化洞察力”,而在对内的外语教学中鼓励和培养学生的“文化创造力”,这种多元共存的观点更符合今天趋于多极化的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