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集合的等势与受制
(2013-11-21 09:17:59)
标签:
集合论等势伯恩斯坦-施罗德定理cantor康托尔定理教育 |
分类: 成长历程·《基础集合论》笔记 |
定理1:对于任何的集合A,B,C,1)(自反性)A≈A;2)(对称性)A≈B⇒B≈A;3)(传递性)A≈B∧B≈C⇒A≈C。
≈ 的一般性质:对于任何的集合A,B,C,D:I )A≈C∧B≈D⇒AXB≈CXD;II) A≈C∧B≈D∧A∩C=B∩D=∅⇒A∪B≈C∪D(这里有问题,见勘误1);III) A≈B⇒P(A)≈P(B) 。
2 定义:对于集合A,当且仅当存在一个自然数n,使A≈n,我们说A是有限集。否则(即不存在这样的自然数n)说A是无穷集。
引理1:与0等势的集合只有他自己,特别是,有0等势的自然数,只有它自己。
引理2:对于任何的自然数m,n,m≈n⇒m=n。
定理2:与某一有限集等势的自然数是唯一的。
引理3:设B是自然数n的真子集,则存在一个自然数m
定理3:有限集的任何子集是有限集。
定理4:有限集A不能与其任何真子集B等势,且N(B)
3 定义:对于集合A,B,当且仅当存在从A到B内的一个单射,说A受制于B,记为A≼B。当且仅当A≼B,且A不与B等势。说A严格受制于
B,记为A≺B。
定理5(Cantor):对于任何集合X,X≺P(X)。
引理:设给定f:A→B和g:B→A。则存在A1,A2, B1, B2,使1)A=A1∪A2且B=B1∪B2,同时A1∩A2=∅且B1∩B2=∅,2)f(A1)=B1且g(B2)=A2。(正规子集)
定理6(Schroder-Bernstein):对于任何的集合A,B,A≼B∧B≼A⇒A≈B。
定理6'(Schroder-Bernstein):对于任何的集合A,B,C,A≼B≼C∧A≈C⇒A≈B≈C。
开区间(0,1) 连续统 A≼B或B≼A有一成立产,A,B是可较的
4 选择公理(E.Zermelo公理):从非空集组成的非空族的每一项里,可以选出一个元素,组成一个族。这就是说,设给定集族(Ai)i∈I,其中标集I≠∅,且对于每个i∈I,Ai≠∅,那么存在一个族 (ai)i∈I,使对于每个 i∈I, ai∈Ai。
选择公理:由非空集合组成的非空族,其诸项的笛卡尔积是非空的。这就是说设给定集族(Ai)i∈I,其中I≠∅,且对于每个i∈I,Ai≠∅,那么XAi≠∅。
选择公理:对于每个非空集合A,存在一个函数ψ(称为A的选择函数),它从A的每一非空子集中选出一个元素。这就是说,设A≠∅,则存在函数ψ:P(A)-{∅}→A,使ψ(B)∈B。
定理7:设A≠∅,我们有:存在单射f:A→B⇔存在满射g:B→A。
5 定义:当且仅当A≼ω时,说集合A是可数的。
定理8:可数集的任何子集可数。
定理9:可数个可数集的并集可数,这就是说,设集组M可数,且M的每一成员可数,则∪(M)可数。
定理10:任何无穷集有一子集,与ω等势,即如A是无穷集,则ω≼A。
定理11:如A是无穷集,则A与其某一真子集等势。
勘误:
1,我觉得第1节,等势性质II好像不对。比如A={a,b},B={b,c},C={u,v},D={x,y}。符号条件A≈C∧B≈D∧A∩C=B∩D=∅,但是推导不出A∪B≈C∪D
2,课后题第11题第1小题。R应该是P(XX)中的等价关系。而不是XX中的等价关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