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功夫是下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如何帮孩子养成自律?
(2020-03-01 06:37:11)《致良知·说家风》开讲145天。
每个人都想做成一番事业,每个父母都愿意让孩子有一番成就,但无论曾经多么信誓旦旦、热血沸腾,还有的确实有了一些见识和荣光,最后也都归于平寂、落于平常、流于平俗。
为何?
缺乏自律。
缺乏自律的人很正常,因为人性如此,喜欢放松,喜欢放纵,喜欢放飞,更喜欢放弃。能自律的人才不正常,将自律形成规矩,养成习惯,建成爱好,当成生命。
不自律的人就要被他律。生活中处处可见被束缚的条框。譬如候机厅安检处回字形隔离带。为什么要转着圈排队?因为大家会拥挤,会着急,甚至会因为加个而争吵。还如自助餐的盘子很小。常见很多人踌躇在琳琅满目、美味可口的各种餐食前面,当每一种都想品尝的时候必定会吃多了。但盘子很小,即便你将盘子堆积如小山,但也是一个小盘子。又如肯德基与麦当劳的座椅是硬板凳,他们永远也不会换成沙发,因为客流量决定着餐厅利润,他希望你吃完快走。
但超市不同。购物框做成便携、手提、拉杆,怎么舒服怎么来,而且还放舒缓的音乐,暗示你别着急,多停留,花钱吧。这是开发人不自律的人性。日子与消费永远是一个矛盾的存在,一个是提升自律、勤俭节约,一个是勾引自律、打开钱包。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体验经济,当日子里出现更多的免费和打折时,说明我们的口袋里就会越来越空。双十一、双十二是最好的例证。
成功史就是自律史。
江苏宜兴人徐溥(p),是明朝名臣、四朝元老。自幼天资聪颖,读书用功。8岁进私塾念书,就把圣言要语、经典法言抄录汇集成册,随身携带,供作平时阅读。私塾老师见他口袋总是鼓鼓的,疑是玩物,便责他贪玩。取出看时,原来是他抄录的“圣贤要语录”。老师非常惊异,问明原委,颇觉自愧,即对其父说,你儿乃是神童异才,我不能为其师。遂请辞而去。
徐先生为何如此自律?
不是做给谁看,而是自小受历代圣贤影响,也想做成圣贤。我们的孩子为何总在父母威逼利诱下学习?因为孩子觉得学习无用,就算有用也顶多是考个大学、找个工作、博得父母欢颜罢了。
徐溥少年时代便性格沉稳、举止老成。效仿古人自律,不断地检点言行。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分别贮藏黑豆和黄豆。每当心中产生一个善念,或是说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黄豆;相反,若是言行有什么过失,便投一粒黑豆。
这是中国古人养德修身的尚好方法,后来的袁了凡也因此收益。开始时黑豆多黄豆少,徐溥不断地深刻反省并激励自己,渐渐黄豆和黑豆数量持平,他就再接再厉,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久而久之,瓶中黄豆越积越多,相较之下黑豆渐渐显得微不足道。直到他后来为官,一直都还保留着这一习惯。
这与现代故事,一个智慧父亲帮助爱发脾气的儿子自律有本质相同。父亲给孩子一袋钉子,说你每发一次脾气就往篱笆上钉一个钉子,如果你一天都不发脾气,就拔掉一颗钉子。
第一天小男孩往篱笆上钉了20颗钉子,第二天钉了15颗钉子。随着时间,小男孩钉的越来越少。最后,终于拔完了所有的钉子。
爸爸带小男孩看着篱笆说,你看,虽然你不再发脾气,但你过去发脾气也像篱笆上的钉子洞一样深深的印在人们心里。从此,小男孩再也没发过脾气.
愤怒别人、语言伤害都是钉子人心里的钉子。所以,人必须养成自律。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想冲破枷锁,离开农村,做一个出色的人。逐渐便养成如今的自律。以下是我的作息创作时间表:
1、4点半起床,洗漱,而后打坐,5点创作。
2、5点到7点,创作2个小时。
3、7点走路1小时。1小时里听新闻,手里拿着昨晚写好的卡片背诵,卡片上大体是国学经典句子或者诗词。
4、8点早餐。9点创作,至11点。走路1小时。1小时里听世界名著。对“不忘本来,借鉴外来,面向未来”深以为然。
5、12点午餐。下午1点午休,并晒后背,至2点。晒后背是健康养生之法,沐浴太阳能量,打通任督二脉。
【链接:正午晒后背】
6、2点喝茶、读书,至3点。
7、3点到5点创作。
8、5点到7点,练书法。基本晚餐不吃。
9、7点看新闻联播。
10、8点与妻子读经。
11、9点写反省日记。
12、9点半至10点半打太极拳、处理日常、洗漱。
13、10点半打坐。11点入眠。
期间也会因繁杂和突发事情有破坏,譬如客人来访、出去讲课、给孩子做早餐,但早晚作息不变,创作、读书、锻炼任务不变。
自律,就是儒家慎独的功夫。《中庸》说:恐惧乎其所不睹,戒慎乎其所不闻。
怎么讲?
人的功夫应该下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在独自一人的情况下也害怕自己失德破戒,依然小心谨慎,也不会胡言乱语、大放厥词,继续心存敬畏。
培养孩子自律需要4+1步,1、帮孩子树下理想,需要从小养成,慢慢培养;2、建立近期目标,逐个突破;3、列出计划,按部实施;4、养成习惯,长久坚持。最重要的家长以身作则,首先自律。这就是“+1”。不自律的家长,自然有马虎、落后、懒惰、懈怠和放不下手机的孩子。
【链接:立志篇】
自律,是祛除焦虑、解决问题、使自己快乐、另家人幸福、让社会文明的最好方法。从今天开始自律,从当下开始自律,皆大欢喜,天地欣然。
今天解读的原文是《传习录·卷下·钱德洪录·第23节》:
周公终夜以思,只是“戒慎不睹,恐惧不闻”的功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