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短时间内背诵整部《论语》,并理解入心?
(2020-02-17 06:42:11)《致良知·说家风》开讲134天。
有朋友问,读《论语》很难,总是记不住咋办?
我说记不住只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读得少,再一个是总想记住。
朋友愕然。
总想记住就是拔苗助长,为了背诵而背诵,非但记不牢,而且还会心生忌惮,一端起《论语》印入心里的第一个意识是“我又记不住的担忧”,于是自然就记住很难。这很像与一个不喜欢的人谈恋爱,对方多么好但你心里另有其人,对方的好对你就是负担,自然不能产生恋爱的美妙。
《论语》亦然,《大学》《中庸》《孟子》《易经》所有经典亦然。我们会发现,年龄越小的孩子记诵经典的能力就越强,为何?因为他们不知道啥是经典,啥是困难。儿歌与《诗经》、《论语》和英语对于他们都一样,就像一个饥饿很久的人,能解决他口腹之于的那个东西就是最好吃的,而且会印记在生命里。这就是全国各地的知名小吃为什么都是油水大、口味重的原因。因为在食不果腹的年代人们对吃有着无限的渴望,那第一份包子、水饺、煎饼、炸糕、卤煮、牛肉最能调动食欲的忠诚,一下子就填满和占据那条吃的神经。
几乎没有几个人记不住家乡小吃的味道,甚至可以如数家珍,什么口味,什么佐料,谁卖的,卖东西人的面目特征,在哪卖的,当时的场景什么情形,以及同伴当中谁与自己一样的喜欢。
同吃永远比同学的印象要深。把读诵《论语》拿出吃美味的劲头来没有不成的。
如何拿出吃美味的劲头呢?朋友问。
大体分为四步。
首先得饿,不饿的话山珍海味也没用。对与读书的饥饿就是去除畏难情绪,将其看成必须得吃,而且喜悦接受。这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道理。其次是放下其他想法,读《论语》就是读《论语》,至于读完了之后做啥不用管,一心只在《论语》中,两耳不闻身边事。在吃一份美食的时候,我们的心思基本只在吃上,不会想家里的活和老师留的作业。第三步是诵读。所谓诵读,就是带有情感、抑扬顿挫地读。只是读,别想着背。每天半小时,一家人拿个小板凳一起读更好。但不要在床上读,也不要在沙发上。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坐直、坐正、清爽、专心。如此,自然而然、悄无声息、神不知鬼不觉地就把《论语》背诵下来了。
这就是阳明先生所讲的心体光明。心光打开就可以映照《论语》,而《论语》也有光,两个光汇在一起如同两股清流汇在一起一样。还像谈恋爱,什么时候两个人的感觉最好?就是目光相对、心神相交的一刹那。自此以后便产生一生追随、相濡以沫、白头偕老的决定了。
第四步是理解。我们会发现,原来生涩难懂的字眼一个一个都会跳到我们心里来,自然而然的就读懂好多。实际,不是我们在读《论语》,而是《论语》在读我们。再配上一些讲解,便能与生活、工作、学习、经商、从政联系起来了。这就是经典的魅力,也是经典的价值。
2015年的时候我在天津广播电视台经济频道将整部《论语》、492章用2年的时间解读完毕,建议阅读君参考听读,点击文章下方的《云说家风·<论语>篇》5000分钟音频都在。当然也有很多不足和问题,也请大家指瑕。
今天解读的原文是《传习录·卷下·黄省曾录·第5节》:
一友问:读书不记得如何?
先生曰:只要晓得,如何要记得?要晓得已是落第二义了。只要明得自家本体。若徒要记得,便不晓得;若徒要晓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