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三种祸患: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
(2018-07-30 21:56:19)《中庸》开讲第9天。
我是个喜欢假设的人。
假设乔布斯不是英年早逝,会不会参与美国大选?假设路遥不是英年早逝,会不会出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假设周瑜不是英年早逝,会不会助力东吴一统天下?
之所以假设,是因为古今中外的这些“贤者”成绩着实斐然,但也确是离开太早。
中国历史上还有更令人惋惜的“离开”。
“不迁怒,不贰过”的颜回,40岁离开。绝笔《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王勃26岁离开。17岁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的西汉名将霍去病23岁离开。
是否天妒英才呢?
非也。此乃宿命论。
孔子在《中庸》里给出了答案。
子曰: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
之所以这些胸怀大志、才高八斗、向善向上、为国尽忠的人没有笑到最后,是因为做得“太过分了”。
过分的意思是,只考虑事业,只考虑艺术,只考虑家国,而忽视了自己。忽视了自己,就等于失去了事业,失去了艺术,失去了家国。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怎么讲?
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没有边界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你认为会活得很长吗?
不是让你抛弃知识,也不是让你离开事业。庄子给出了一个两全的办法:一边追求知识,一边提高追求知识的本领。
也就是说学习、写作、干事业都是需要花费体力的,想办法让你的体力、精力、能力增加,半路夭折的机会就少得多了。庄子曰: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这是《庄子·养生主》里的句子,意思是保养好决定你身体强弱、寿命长短的一条经脉——督脉,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孝敬父母、与老婆孩子阖家欢乐,从而享尽天年了。
我赞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但反对其不知疲倦、消耗身体的做法。人过中年要懂得“加减成功法”,即“加能力,减任务”。如此,才可轻装上阵,轻松前行。
孔子警醒我们人生有三种祸患:1、德薄而位尊;2、智小而谋大;3、力小而任重。
从古至今,概莫能外。这也是孔子所讲的:不肖者不及也。
不肖,是德行、水平、能力很差的意思。所以,那些不肖之人也总是因为德行、水平、能力的问题,不能走上正轨。
历史上有个人活明白了,以至于后人一个劲儿给他点赞。
孙叔敖刚刚担任楚国宰相时,太多的官吏都来祝贺。但,有个老人却穿着麻布制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求见孙叔敖。
一下就把现场惊呆了。这不成心搅局、砸场子吗!
孙叔敖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我当了宰相,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独自来吊唁,莫非有什么见教吗?
老人说,身份已经很显赫,但是待人骄傲的人,人民会离开他;地位已经很高贵,但是擅弄职权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已经很丰厚,但是不知足的人,祸患就会降临到他头上。
孙叔敖一听,这不纯粹一世外高人吗!赶紧向老人家拜了两拜,说我愿意聆听并接受您的命令,愿意听您的教诲。
老人说,地位越显赫,为人就要越谦恭;官职越高贵,所思所行就越要小心谨慎;俸禄越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的财物。
这就是孙叔敖一直遵守的保全法则: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孔子特别担心那些有本领,有学问的人透支人生,做得过分;又批评那些本领低、能力小、德行薄的差等生,怎么也赶不上来。他老人家说,这就如同别人都吃饭你也吃饭,人家吃得津津有味,你却洗了糊涂,一问你吃的是什么,你说忘了。这叫: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人生的大道呀,估计你是上不去了。此乃:道其不行矣夫。
今天原文是:
子曰: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前一篇:愚蠢的人都认为自己很聪明
后一篇:多面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