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班昭女戒古代妇女汉和帝 |
分类: 潇妃馆 |
自班婕妤之后,班家后人在汉朝似乎个个都是贤能,出类拔萃,男子自然是为国效力,不落人后,而女子也是巾帼不让须眉,厉害得很呢。班昭就是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女子,绝不逊色于她的父亲与哥哥,班昭,又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她出身书香世家,父亲是东汉女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而她的两位哥哥班固,班超也都是了不起的人物,她十四岁嫁同郡曹世叔为妻,故后世亦称"曹大家"。只是她虽然生长在一个如此了不起的家庭,又有一个如此厉害的夫家,但是夫妻二人却早早阴阳两隔,但这完全没有影响到班昭文学上的发展。
早年间她就曾经为哥哥班超请命,因为班超居住在偏远的异地,但是又年纪大了很是思念家乡与故国,班昭便上书和帝:"班超刚出塞时,就立志捐躯为国,时逢陈睦被害,班超以一己之力,辗转异域,幸亏有陛下的福德庇佑,得以全活,至今已有三十年了。当初跟随他一起出塞的人,都已作古。班超年满七十,衰弱多病,即使想竭尽报国,已力不从心。如有突发事件,势必损害国家累世的功业。我听说古人十五从军,六十还乡,中间还有休息、不服役的时候。因此我冒死请求陛下让班超归国。班超在壮年时候竭尽忠孝于沙漠之中,衰老的时候则被遗弃而死于荒凉空旷的原野,这真够悲伤可怜啊!如果班超逝命丧异域,边境有变,希望班超一家能免于牵连之罪。"如此情真意切的一番叙述之后,奏章送上,和帝看后非常感动,就派遣戊己校尉任尚出任西域都护,接替班超,班超得以告老返乡。
后来因为她的哥哥班固的著作《汉书》未完成就仙游了,汉和帝便下诏让班昭到东观藏书阁,将《汉书》续写完成。汉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宫,并让皇后和贵人们视班昭为老师,称为"大家(gū)"。
后来邓太后临朝听政后,特许班昭参与政事。班昭为政勤奋,邓太后非常满意,破格加封班昭之子曹成为关内侯,官至齐国的国相。
班昭作品存世七篇,《东征赋》和《女诫》等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班昭提倡妇女要有"三从之道"和"四德之仪",其女性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强调男尊女卑思想和强调顺从。
班昭认为女人首先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处于卑微的地位,清醒自己的性别角色,由此出发,主张妇女应承担在家辛勤劳作,操持家务,侍奉丈夫等由性别角色而决定的社会责任。并对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等作了具体解释。班昭强调男尊女卑的思想,由此认为女人的天地在于家庭,不必有才,如有也是"治内之才",把妇女纳入儒家设计的有助于维系家庭人伦关系的体系。班昭又由男尊女卑思想衍生出女子对于男子绝对顺从的思想,并强调妻子除了要对丈夫顺从外,还要对婆婆顺从。
班昭倡导的女性观念,成为了中国古代妇女的行为准则,《女诫》作为"女四书"之一,极大地禁锢了女性的思想和自由,影响了中国历史一千多年。但是这也暗合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很得邓太后,汉和帝的心意,故此,当班昭年逾古稀而逝的时候,邓太后身穿素服表示哀悼,并派使者监办班昭的丧事,足见她对班昭的喜爱与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