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二回 庭院幽幽情谊深 枫叶如丹两情绝
芳草幽幽庭院深,情意浓浓两徘徊。
春去秋来孤雁飞,空留凄凉夜沉沉。
话说这叶儿薇安自小就离开了自己的家乡,连自己父母的音容笑貌都忘记的差不多了,跟着姐姐在这里相依为命,本来倒也是相安无事的。只是这些日子受邀参加公主们的宴会,看着其他的人都是生活在自己家中,身边来来往往的都是自己的亲人,偏偏自己就如此孤苦伶仃,形单影只。尽管身边的这些公主小姐对自己也都是不错的,可怎么想必亲人之间的感情呢,不由得泪如雨下,今日茶饭不思。
木棉古丽看着自己的妹妹如此这般思念自己的家乡,亲人,心中也是阵阵心疼,可无奈寄人篱下,有家难回,只能是陪着自己妹妹伤心断肠。为了安慰自己的妹妹,她也只能是多陪着自己的说说话,讲讲家乡的事情。
五公主闻得叶儿因为不能回家而肝肠寸断,日日以泪洗面,很是为此忧心。她与叶儿之间虽说不上是姐妹情深,可也是情投意合的多年好友,这些年也亏得身边有叶儿能陪着她胡闹,要不还不知道要闹出多少是非呢。看着叶儿为着不能回家的事情伤心落泪,她不由得想到了宫里的伊人,也是那般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其孤单伤心可想而知。
五公主特地抽空去看伊人,眼看着她比往日里更加消瘦了些,五公主更加忧心忡忡。好言相劝却总不能让她笑开颜,此时她不由得想到这样的一句话“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于是乎她求了自己的父皇让叶儿进宫陪自己,还为她安排了住处,就让叶儿薇安跟伊人两人住到了一出去。两人本就是旧相识了,只是多次见面却没有机会好好说话,这下子有的是时间好好说说话了。起初两人同是为了自己的身世感到心心相印,叶儿比伊人早来些年,说到自己的过往不免更加触景伤情:“同是皇宫贵族,可为何差距如此之大。那金贵的,父母视如珍宝,怎舍得离开半步。我们这些生来就是多余的,免不得就是要背井离乡,再难见到父母一面的。”
说起这一番,伊人也情不自禁想到了自己的出生,想到了多年来自己的经历,一边抹泪,一边说道:“姐姐,快别这么说了,我们都是一样的,自古庶出的逃不过这样的红颜薄命。更何况我们还不是根正苗红的帝王之女,不过就是将相之家出来的罢了,为国为民,合该我们要离家的。再说,燕儿让姐姐来这里就是为了让姐姐开心的,没想到姐姐反倒更加伤心了,这不是辜负了她的一番好意吗?”
说到五公主,叶儿薇安总有些百感交集,自他来到这深不见底的深宅大院,就没想过自己能过上什么开心日子,可是遇到五公主之后,她给她带来了太多的乐趣,她的单纯,调皮正是叶儿想要却不能有的。她也知道一定是五公主听闻得她在家中郁郁寡欢才会让她搬到宫里跟伊人做伴的,为了就是想让自己开心一点。只是金陵公主是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高贵公主,荣华富贵享之不尽,万千宠爱集于一身,怎么能知道她心中的苦楚呢:“燕儿还是个孩子,她以为你我处境相似,想让我们相互依偎扶持,这份心是难能可贵的,只是家是我的心病,只怕这辈子都是好不了的了。她不曾离开过家,怎知道我们这些漂泊在外,有家归不得的人那是何等的心酸呢。”说话间早已经春衫罗裙湿,伊人在一旁,又是帮着她抹泪,又是给她讲笑话,说着那些她所听到的好玩的事情。叶儿薇安感念她的一片心意,转涕为笑说道:“你跟燕儿都是好孩子,早就听说你的大名了,也是大才女一个。只是见面总是匆匆,没什么时间能说到几句话,好在燕儿的这份心意,这下子我有燕儿,有你,我想我是不会再伤心了。”
伊人也久仰叶儿薇安的大名,只要这也是的了不起的女子,为朝庭翻译了不少文献,时人都谓之须眉男子也赶不上这一个大才女。如今听到叶儿薇安对自己的这一番评价,喜不自胜,也马上附和道:“姐姐才是真正的大才女呢,我朝上下谁不知道姐姐的名讳,我也有心要与姐姐结交,只是苦无机会吧。这次多亏了燕儿呢,我也有了燕儿跟姐姐,以后在宫里的慢慢长夜,我也不过害怕,不会伤心了。”
叶儿薇安拉起伊人的手,笑着说道:“傻妹妹,你有什么好怕的,记住,以后你不仅仅有好友,还有姐姐。你若是在宫里住的闷了,就到姐姐家来,我们一处说说话,解解闷。我们两投缘,你要是来的话,我会很高兴的。”
“姐姐不怪我脸皮厚,我就天天上姐姐家粘着姐姐,这人前笑,背后捅刀子的人我见多了,我最不喜欢的就是跟这样的人打交道。所以在这宫里,我也就跟燕儿说上几句话,这会子好了,姐姐来了,我也就有了好去处了。姐姐放心,只要姐姐不开心,我一定出现在姐姐面前,别的事情做不到,陪着姐姐说说笑笑还是可以的。”伊人一边说着,一边将自己身上的一把月儿短刀送给了叶儿薇安,作为两人结交的信物。叶儿薇安知道此物珍贵,也将自己母亲送的夜明珠赠给了伊人,以此作交换。
自从那天以后两人天天无话不谈,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在宫里谈天说地,晚上还一起挤被窝,那份久违了的亲情在顷刻之间回来了。五公主听说两人这般默契相投也很是高兴,三不五时就去那里坐坐,得了什么时新玩意也不忘给她们带过去。
这边三人行,日日欢天喜地的,那一方却是日日思君不见君,一腔幽怨无人知。姜员外家的大小姐姜丽人是京城有名的名门淑媛,长的国色天香不说,还有写的一首的好字,那些所谓的文人墨客都自叹不如,还博古通今,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她从小就于黄家的长子黄勋指腹为婚,两家本来就是世交,再加上这段儿女姻缘,往来就更加密切了。因为两家的这份关系,姜丽人与黄勋之间也算是青梅竹马,从小一起长大,常常在一处琴瑟和鸣,一起演绎这人间的美丽曲子。两人也早就暗自发誓,非君不嫁,非卿不娶,平日里也都有书信往来,一时间这是大街小巷广为流传的一段佳话。
这黄勋别的毛病没有,只一个嗜好,就是喜欢流连于烟花之地,在这花红柳绿中寻欢作乐,寻找吟诗作对的灵感。姜丽人也早就知道他的这毛病,曾经不止一次的劝说他好好学些有用的东西,为将来的仕途经济铺路,多跟一些士大夫来往。但是黄勋就是对这些东西毫无半点兴趣,为着这一件,两人不知道吵闹了多少次了,姜丽人实在拗不过黄勋,也就只能由着他去了。自己就只当什么都不知道,只要黄勋别将花街柳巷的女人带到家里,姜丽人也就不再阻止了。
原以为自己的步步退让可以让黄勋有所收敛,没想到反而让他变本加厉,黄勋甚至连书籍都不看了,没日没夜在花街柳巷,也不回家,直到将身上的钱财散尽了,才回家住几天,之后又开始去寻花问柳,周而复始,再也没停止的时候。
姜员外等人听说黄勋是这样的一番行径感到着实头疼,多番与他们父母沟通,却总也没有什么效果,本想着说要将这门婚事作罢,可是姜丽人一番情愁就是全部都寄在了黄勋的身上,还说父母亲这般背信弃义是落井下石,不仁不义之举,说什么都要与黄勋共结连理。父母拿自己女儿没法子,就只能催着黄家快点将这桩婚事办了,一方面,两个孩子都大了,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另一方面也想借由结婚这件事情让他收收心,有了媳妇之后想必他也不会夜不归宿,天天就在这花街柳巷寻欢作乐了。
就在两家准备婚事的时候,坊间忽然有了这样的一个留言,说是黄勋看上了春华楼的一名叫做春娘的青楼女子,早就在外面为她置办了房产,两人暗渡成仓,连孩子都有了。只等着春娘生下儿子之后带着春娘和孩子回家认祖归宗。
黄家人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马上就将黄勋带回家中禁足,而姜家知道这件事情之后怎么都要退婚,偏偏这个姜丽人是个痴心情长的,怎么都不相信自己的阮郎会背着自己跟别的女人做出这种天地难容之事。说什么都要跟黄勋见面,让他将误会解释清楚,将两人的婚事尽快办完。为了让自己的女儿死心,姜员外只能亲自登门问黄家要人,将所有的事情当面锣,对面鼓说清楚。
姜丽人日盼夜盼,就盼着自己的意中人来跟自己将误会解释清楚,梦中无数次地见到黄勋跪在自己的面前,声泪俱下跟自己忏悔曾经的过错,也说明那坊间传言跟自己没有半点关系,那不过就是别人的以讹传讹,自己绝对是清白的。还指天誓地地说自己生生世世就爱姜丽人一个,绝对不会对别的女人动心的,一番情深意重的表白总是将美人感动得梨花带雨,不能自持。
可是姜丽人在家中日夜思念,却再也等不来自己的意中人,只等来了他们家的一个小厮,托二门子一个老妈子给姜丽人带了一句话,说让姜丽人不要再等了,物是人非,黄勋早已不是当年那个爱她如痴如醉的情郎了,如今的黄勋只是春娘的。这对于姜丽人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没想到等来的是如此无情无义的一句话,一番痴情错付,再看不到那春色秀丽,美景如画,只觉得眼前一片漆黑。
姜丽人在听到这个晴天霹雳的当下就昏了过去,醒过来之后以泪洗面,茶饭不思,实在想不出曾经相濡以沫,情意绵绵的黄勋,为何一夜之间就成了薄情郎,陈世美。而自己名门淑媛,知书达理,却输给了一个自甘堕落,嗜钱如命,残花败柳的青楼女子。再细细回味那些流言蜚语,姜丽人怎么都接受不了这样的残酷。趁人不注意的时候,姜丽人竟吞进自杀了,好在被发现的及时,侥幸捡回了一条命。
之前姜员外早就已经对黄勋恨之入骨,只是因为自己女儿深陷其中,一直没有发作。如今女儿为了黄勋的时候竟自寻短见,怎么还能咽得下这口气,当下就报了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