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情缘
(2009-09-01 11:56:22)
标签:
《红楼梦》红学林黛玉松江 |
分类: 讲经说道 |
《红楼梦》对我而言一直有种特别的情怀,记得在我还没有上学的时候我就看过《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的电视剧。《西游记》是小朋友们的最爱,虽然当时不是很了解它的中心思想与作者的意图,但是还是沉浸在孙悟空智斗妖魔刺激中;而《水浒传》则是因为父亲比较喜欢看,所以也就跟着看了;《红楼梦》是在我一个早晨无意间看到的,当时的我完全看不懂里面的意思也不知道人物关系,可还是着了魔似地进入了红楼世界。从那一天以后我就在差不多的时候打开电视一个一个频道调过来看,有一天被父亲发现禁止我再看,但我还是偷偷去看直到有一天任何频道都找不到她的踪迹。
自由散漫的时光很快就结束了,在小学时我在图书管理找到了小学生看的《红楼梦》又迅速迷上了,但还是单纯的喜欢没有任何的想法。上了初中之后我向朋友借了通行版的《红楼梦》,这是我第一次一口气圆满的看完她,但是对于其中的诗词几乎都是跳过的,因而我总觉得宝、黛爱情应该有个完美的结局。也曾经将自己的一些看法与身边的人分享,但是他们对于《红楼梦》没有任何的兴趣,许多的话也只能让它永远留在心底。
在上高中后我的心被《红楼梦》完全占用了,甚至认为自己就是林黛玉,因为现实中的我也真的与她有太多相似的地方,就连老师与同学也经常把我们联系在一起。由此我就成了班里最奇怪最幼稚的一个,因为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所以许多的话找不到人说,有太多的心思花在《红楼梦》上就会没有时间去关注大家关注的,就和别人有了年龄的代沟,最后就演变成了“小朋友”。
我曾经以为我会没有任何未来,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在老师无心的言语中知道了“红学会”,也在电视里听到了刘心武的讲解,明白这也可以成为一个职业,自此便下定决心要进入“红学会”。在高三时我遇到了一个我认为知识最渊博的老师,我想跟他聊一聊《红楼梦》,但是他告诉我这件事应该先放一放,该先把高考考好。我知道他是正确的可是心里还是放不下,由于自己的一时疏忽我名落孙山了。
之后的高复时期成了我最痴迷的时期,“一失足成千古恨”,我选错了高复班遇到了一生中最孤陋寡闻的一个语文老师。之后就开始将自己的视线转移到《红楼梦》身上,不只是天天开口贾宝玉闭口林黛玉,还真的葬过花,成了同学心中不折不扣的林黛玉。这样的高复结果也自然会一败涂地了。
经过这一次之后我醒了,不再沉迷于《红楼梦》了,也不在寄希望于老师的辅导。后来我先在品牌店里打过一段时间的工,之后就在家里自己复习,还在哥哥家的电脑上查到了红学会的地址与电话,也开了个自己的博客本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没想到遇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虽然由于自己的偏科问题最终还是与大学无缘,但是祸福相依,我不止知道了北京红学会的加入方法,也在网上查到了松江红学会的联系人与电话。随后我就打电话去那里本想找柯老师咨询,不想他不幸已故。于是我就询问到了李老师的电话,之后就约了见面,自此我就糊里糊涂的进了松江红学会。之后他还带我见了另外的两个红学迷,相谈之下我才知道原来在网上我已经与其他的几位红楼迷已经认识了,只是我不知道而已,当然对于红学会的事情也有了更多的了解。除此之外也是在那时候我才知道我联系到的李老师是松江红学会的秘书长,真是“真人不露像,露像非真人”,至于说另外的两位李老师口中的“红学迷”,一个是松江红学会的副会长“云间方圆”(这是他的网名)——包剑钢,另一个则是那位去世的柯会长的千金,真名不知为何,只道是“梅芷”,到此松江红学会的事情告一段落。
垂髫时分遇红楼,不知所云,而独怜之,从此日日不离她。学堂之内复寻觅,略知一二,爱不释手,潜移默化入梦里。而后亦常借机来翻阅,叹宝玉多情,怜黛玉志洁,慕宝钗圆滑,泣这各中儿女不幸。夜深人静,独坐幽思,梦里诸人来相会,醒来千言无处诉,一片痴心肚里咽。豆蔻年华转眼至,痴心不改迷红楼。世人眼中痴呆人,家中独自寻红楼。机缘巧合知红学,一片丹心欲苦寻。可叹科举在眼前,半推半就入考场。名落孙山复又考,梦中痴儿更为颠。葬花泣花人笑痴,痴心不改达顶峰。千头万绪不思学,只愿将那红楼心中藏,落地书生又有侬。自己在家开博客,欲寻太虚幻境地。巧得红楼同道人,孤木生二终成林。只叹造化太弄人,年年赴考年年败。事不过三寻红学,几经波折稍见效。未知他日是祸福,可怜人儿梦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