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投资中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2012-04-18 21:10:29)
标签:

价值投资

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投资实践

财经

在投资领域呆得越长,你就无法忽视投资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之间的差别。我自己的投资实践是花在定性分析上的时间远多于投资标的的定量分析,如果要列出一个比例,我可能是70%定性分析,25%定量分析,还有5%的技术分析。我一直认为自己的这种做法可能是因为本人在数学方面太差,主动回避自己的弱点罢了。


不过,自己的投资实践表明,凡是定性判断正确的投资标的,只要买价不是过于高估,3到5年下来,最后都获得了不错的收益,我相信自己这种扬长避短的做法是值得坚持的,偶读巴菲特1967年10月9日写给股东的信,发现下面这段话,我就更释然了。

对股票和投资环境的评价包括定量和定性因素。极端来看,专注于定性因素的分析师会强调“买入正确的公司(前景良好、行业景气和管理层优秀等等)”,专注于定量因素的分析师会强调“以正确的价格买入股票”。通常,这两种方法结果都不错。当然,一般来说,每个分析师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而不会只看某方面的因素以致完全忽略另一方面。他被归于哪一类取决于他更看重哪方面的因素。


有趣的是,虽然我认为自己属于定量分析派,但这些年我最成功的投资决策都是在充分地考虑定性因素后做出的,这种对定性因素的判断力,我称之为“高概率事件洞察力(high-probability insight)”,这可是我们赚钱的秘诀。然而,正如洞察力通常是很少见的一样,这种机会也非常少见。对定量因素的考量一般并不需要洞察力 —— 这些数据本身就会狠狠敲你的头。总之, 赚大钱的投资机会通常来源于正确的定性决策,但更多确定无疑的利润则来自于那些正确的定量决策。

和大家稍微不一样的是,我的定性分析主要基于定位理论,因为我相信人性的力量,而定量分析则主要依据杜邦分析法看ROE。这种做法未来如何,还需要继续在全球市场验证。


投资需要不断地否定和不断地修正,中间经历煎熬和痛苦,难免要缴学费,有智慧的人,勤奋的人可能会缴的少一些。(文字摘自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