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人寿工作人员穿农业银行工作服推销保险

标签:
保险行业新华人寿银行农业银行杂谈股票 |
分类: 投资策略 |
去银行存款,拿回来的却是“保单”,受骗上当的市民不禁质疑:明明手里卖着保险,为何却穿着银行制服,说是“理财”?
退休市民王女士向本报反映:日前,她去一家中国农业银行(2.83,0.04,1.43%)办理存款,可银行柜台里的工作人员向她极力推荐另一款
市民陈女士也向记者讲述了类似遭遇,她去银行买基金,等待中却被自称大堂经理的一位工作人员叫住,推荐她买一种理财产品。陈女士见他穿着蓝色银行制服,业务也娴熟,一番比较觉得该理财产品收益不错,还能获得一桶油的礼品。表格递交后,大堂经理告之,“保单下来了,你来领一下。”陈女士顿起狐疑,“不是理财吗,为啥是保单?”她要求退保,但当初的10万元已缩了水,因为按照合同,提前解约要扣本金。
接到读者反映后,记者来到那家中国农业银行。记者刚走近银行的取号器,就有一位穿着工作制服的女士主动询问办理什么业务。听说是办理定期存款,她热情地向记者推荐起了一款“银保理财产品”。由于她的工作吊牌一直是背面示人,很容易让人以为她就是银行工作人员。直到记者把她的工作吊牌翻转一看,上面写着“新华人寿”。至于她推销的那款保险,记者在一份正式印刷的宣传资料上,通篇也没有找到“银保理财产品”字样,和银行相关的只有6个字“银行代理销售”。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些在银行招徕保险生意的销售人员,并不都是持有保险代理资格证书的银行销售人员,而是与银行有代理产品关系的保险公司人员,他们可以接受银行人员的咨询,但不能亲自去卖保险,也不能穿银行人员的服装。但这些销售人员为吸引消费者买保险,充分借用了“银行形象”。一位保险销售人员直言,老年顾客相对好
据悉,近年来,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发展迅速,通过银行渠道销售的保单收入占人身保险总量近50%。与此同时,关于银保业务的投诉量也越来越多。去年11月,中国银监委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推销保险,通过商业银行网点直接向客户销售保险产品的人员,应当是持有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的银行销售人员。今年3月,中国保监会、中国银监会又联合发布了
莫让存单变保单,除了市民擦亮眼睛,更需银行自我规范。“碰到银行人员销售产品不妨多问几个,多看几眼。”在保险公司工作的胡先生告诉记者,一般的大堂经理不懂保险,也不会主动招徕顾客来买产品。不少人士还建议,银行应对保险销售人员的误导行为进行整顿、规范,销售保险产品时,不得夸大收益,一定要告诉市民保险和储蓄之间的区别。
-------------------------------------------------------------------------------------------------
保险行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银行渠道是否能攻破,做到“渗透没商量”,
银行能“纵容”保险穿他们的制服来推销,表明保险和银行亲密无间,
新华人寿的扩张和营销将是战胜同行的利器,别小瞧新华人寿,
它成长为平安可是大概率事件 - 可不能乱说话,当心一语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