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寨版货币趁火打劫

(2009-02-17 12:03:31)
标签:

杂谈

金钱就像是第六感官,没有它你就无法完美地使用其他五种。——W.S.毛姆,《人间的枷锁》
Money is like a sixth sense without which you cannot make a complete use of the other five.----W.Somerset Maugham ,Of Human Bondage

山寨威武,攻城拔寨,势如破竹,山寨手机、山寨电影、山寨明星、山寨春晚……更令人产生连绵不绝敬意的是,值世道艰难之时,常涌现一批DIY货币,带着使命感英勇地走上工作岗位。

这种自制货币,也被称社区货币或补充货币。大萧条时期,为应对信用危机,美国、加拿大及德国的一些市镇便开始自己印“钱”自己花。后来在日本、阿根廷及英国也有过类似情况。2006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克夏县为了鼓励居民在本地店铺消费,推出BerkShares,居民花10美元可换得11张BerkShares,在当地商店通用,如今仍在通行。

而更有代表意义的是,泰国北部村庄Santi Suk村自行印发的货币Merit,已取代了泰铢在当地广泛流通。这款“山寨”货币缘于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当时热钱大量涌出,当地货币急剧贬值,亚洲大部分地区的经济都陷入了衰退。为求自保Santi Suk村发行了自己的货币“Bia”,泰语意为“钱”,票面上印着当地儿童素描的水牛和寺庙,当地僧侣兼任“Bia”币“央行行长”。当时,这款“山寨”新钞官方视为图谋分裂,泰国中央银行不断给村民们施加压力,大量村民被迫接受讯问。为避免过度刺激官方,村民们把钞票改名为“Merit”,泰语意为“价值”。随着货币发行量稳步增长,政府对此摒弃了反对态度。Santi Suk村自制货币的做法逐步得到临近村庄居民的认可,并开始渐渐传播到了泰国东北部其他地区。如今,全球金融危机,泰国经济再次大幅放缓,这种DIY货币又开始流通起来了。尽管Santi Suk村货币的法律地位依然不甚明朗,来自泰国其他地区以及非政府组织的人员还是源源涌到那里,参观是Merit如何运作的。

据统计,包括Merit和BerkShares在内,全球目前大约有4000种这种社区货币在流通。而此类社区货币也非新新事物,在十九世纪国家货币出现之前,多层次的货币秩序才是常态。比如世界最早的纸币——中国的交子,即首先由四川商人私自发行。二十纪中期,大部份的社区货币被国家或外国货币替代,但社区货币并未销声匿迹。

山寨货币被人们赋予了三大光荣使命:第一,扩大当地就业机会。在不少欠缺金融资源社区,由于缺乏货币这交易和投资媒介,难以调动当地资源和人力,导致严重的失业问题。社区货币带动当地流通、生产和交换等经济活动重新活跃,促进就业。第二,鼓励当地经济持续发展。社区货币不会流出特定社区,能较长远地为当地经济服务,避免资金外流。这也意味着当地人力等资源留在了当地,为当地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第三,希望通过社区货币重建一种有别于消费主义和增长主义的文化生活新方式和新价值。

社区货币通常出现在相对封闭的环境。在经济危机到来后,社区货币实际上是作为实物贸易的媒介而出现的。当时机成熟时,人们可能会再次选回本国法定货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